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以“教聯體”為抓手,為家長補上“家庭教育”這一課

2024-12-24 08:30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聚焦“教聯體”協同育人】  

編者按

為了孩子,父母能有多“拼”?

近日有媒體報道,上海的潘女士為了實時掌握孩子學習動態,竟在網上購買了一台“竊聽插座”。後經同事提醒,她認識到此舉不僅侵犯孩子隱私,還有可能涉嫌違法,於是前往派出所主動上交,這才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家庭大戰”。

在現實生活中,為孩子裝上監控設備的家長畢竟還是少數。但還是有不少家長出於“為了孩子”的苦心,做出了違背教育規律和成長規律的行為,無形中築起了親子之間的“高墻”,也讓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傷害。這背後的問題值得警醒——

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僅有熱情遠遠不夠,更需要科學理念和專業指導。而這,正是我們期待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發揮的作用。

日前,教育部等十七部門印發《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提出要確保政府統籌、部門協作、學校主導、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協同育人工作機制更加完善,並明確家長要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

當前,家長在履行家庭教育職責時存在哪些誤區和難點?他們需要什麼樣的指導?如何以“教聯體”建設為抓手,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為家長補上“家庭教育”這一課?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展開了採訪調研。

當好“第一責任人”,家長亟須接受及時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

“都説家長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但當前仍有一部分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北京市順義區家庭教育特聘專家朱煦一針見血地指出。

“一些家長以工作繁忙為藉口,不參與、不陪伴孩子的成長。‘養而不教’,要麼把孩子甩給老人任由溺愛,要麼用物質獎勵替代陪伴,要麼以粗暴批評代替耐心指導。長期缺少陪伴與溝通,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為表現都會受到影響。”朱煦説。

四川成都市青羊區家長學校專家顧問李萍也有同感。十多年前起,她就開始對區域內中小學家長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調研。她發現,部分家長“養而不教”的觀念,在家校關係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一些家長認為,我把孩子送進了好學校,孩子的成長、學習,那都是學校的事,跟家長就沒什麼關係了。”李萍説,“這種觀念導致家長無法心平氣和地與學校溝通、合作,造成了家校關係緊張,家校之間自然就無法形成育人合力,嚴重影響了育人成效。”

“2021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頒布,家庭教育正式由‘家事’上升為‘國事’。伴隨一系列配套政策和舉措,近年來,整個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得到了顯著提升。”朱煦分析,“但是,即便在那些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中,也普遍存在‘教而不當’的問題。”

朱煦告訴記者,在他的日常諮詢工作中,見過不少家庭教育的“怪象”。

比如,有的家長認為孩子不僅學科學習要“搶跑”,就連日常生活中也必須“先人一步”。於是,就出現了三歲幼童被反覆訓練“抗挫力”,而一捏彩泥、玩過家家,就被家長呵斥為“浪費時間”等現象。

又如,在有的家長眼裏,13歲的孩子應該像3歲的孩子一樣聽話,孩子一旦跟自己意見不一,就覺得孩子“故意跟家長對著幹”,若談及玩手機、打遊戲,更是火冒三丈。

再如,有的家長眼見孩子不願面對自己,已經不出屋、不説話、不同行,甚至不下床、不開窗簾,依舊想不到應該以溫和的態度陪孩子説説話、出門散散心,仍是見縫插針督促學習,擔心孩子不去上課影響成績、讓自己丟面子……

“‘教而不當’,主要體現在過度重視智育、‘五育’發展不均,教育方法過於簡單粗暴,與學校、社會各方面的協同主動性不足等方面。”朱煦表示,“因為缺乏科學理念和方法,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一些‘小摩擦’,往往激化成‘大問題’。對家長來説,亟須接受及時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

部門協同、建好隊伍,家庭教育指導才能走實

家庭教育指導具體指什麼?

“家庭教育指導是以家長為主要對象的服務活動,旨在通過改變教育觀念、提升教育能力等方式促進家長自我成長,最終幫助其實現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品質監測協同創新中心教授邊玉芳這樣解釋,“目前家庭教育指導的形式已經相當多元,常見的講座、線上課程、一對一諮詢,包括學校開展的家校活動、家訪等,都屬於家庭教育指導的範疇。”

目前這一指導服務開展得如何?能否滿足家長的實際需要?

從2020年4月開始,邊玉芳帶領的課題組圍繞我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構建情況,在東中西部9個省份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調研。“經過多年探索與多方努力,我國已初步建立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調查發現,參測省份全部制定了省級家庭教育工作規劃和家庭教育實施方案。近90%的參測省份有省級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此外,各級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管理部門均開展了相關工作來構建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邊玉芳説。

“現在,各地都面向家長開設了一些培訓指導活動。同時,越來越多家長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想把家庭教育做好,但是真遇到問題時,卻常常感到‘求助無門’。”李萍説。

邊玉芳的調查也佐證了這一點:“調查結果顯示,學校和幼兒園是家長最希望接受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途徑,但目前已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並沒有完全滿足家長的現實需求。”

這是為什麼?

李萍指出了三點原因:“首先是部分地區關於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還缺少科學系統的理念作為支撐。二是當前一些區域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處於無序狀態,缺乏系統化的內容體系。三是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力量分散,教育行政部門、婦聯、關工委等經常是‘單點作戰’,合作不夠緊密,在協同推進家庭教育指導上存在困難。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各地利用已有資源的效率,導致無法為家長提供科學、系統、可持續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家庭教育指導離不開專業隊伍的支援。邊玉芳指出,目前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隊伍在人員數量、專業能力及培訓提升等方面仍有薄弱之處。“比如,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隊伍以兼職或志願者為主,人員數量難以滿足需求;指導服務人員的專業能力有待加強;指導服務人員專業能力的培訓路徑還不暢通等。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邊玉芳説。

“經費、場地、設施的匱乏,使得當前許多地區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還停留在講座活動層面,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較難開展。想要更好開展,須優先解決相關保障問題。”朱煦補充道。

發揮“教聯體”作用,讓孩子感受溫暖向上的家庭生活

“‘教聯體’作為家校社協同育人的一種創新機制,能有效破解當前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中存在的部門協作不暢、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朱煦呼籲,“各地應加快建立‘教聯體’,為健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提供機制保障。”

採訪中,多位專家指出,針對當前家庭教育指導活動零散、無序的情況,各地要加強頂層設計,形成橫向協同、縱向貫通的區域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

對此,各地已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以天津為例,截至今年10月15日,全市16個區全部成立了“教聯體”。此外,教育兩委與婦聯聯合成立天津市家校社協同育人中心,定期對校內外、社會各方家庭教育機構進行協調調度;同時加強學校—社區家庭教育服務體系建設,打造市、區、街(鄉鎮)、社區(村)、學校多級立體教育矩陣,全市16個區均成立區級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所有學校設立家庭教育工作站,同步成立社區家長學校3953所。區有“中心”,社區(村)有“學校”,學校有“工作站”,覆蓋全市的家庭教育指導體系初步形成。

針對專業人才缺乏問題,邊玉芳建議:“第一,要積極吸納社會各界相關人才,如高校專家、教師、心理諮詢師、專業社工、‘五老’等,建立兼職和志願者管理平臺及人才庫,逐步補齊服務人員數量短板。第二,要加快家庭教育學科建設,將家庭教育、家校合作等相關內容納入師範生培養體系,積極構建家庭教育相關人才培養機制。此外,還應設置專門部門負責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人員的從業資格申請和認證,推動其職業化發展。”

如何打通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最後一公里”?邊玉芳指出,要重點推進機構建設。“一是強化學校、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能力,提高家長學校建設水準。二是拓展社區(村)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陣地,依託已有的服務中心、婦女之家等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不斷提升服務水準。三是激發社會參與,推動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目錄,大力培育扶持家庭教育社會組織、公益機構,打造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全域化’供給格局。”

“家庭教育指導的著力點,是引領家長建構科學合理的家庭生活方式,引導家長真正以兒童生命成長邏輯為指導設計美好教育生活,讓兒童感受到積極向上的家庭生活。”北京師範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張志勇表示,“因此,家庭教育最根本的是回到家長自身,父母作為家庭教育的主體,要在美好家庭建設上下功夫。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學習氛圍、道德氛圍,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力量。”

《光明日報》(2024年12月24日 13版)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