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考研之勢量減質增

2024-12-23 09:06

來源:中國網教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2025屆全國研究生招生考試于12月22日結束,388萬考生為夢奮鬥告一段落,心懷希望或失落等待著兩月後公佈的成績和分數線。

考研報考人數已經連降兩屆,回到了僅比22屆考研人數略高的數量。關於如此形勢,眾説紛紜,有人認為考研過熱,物極必反,所以競爭降低;有人認為減少的大多都是本就考不上的人,所以競爭不變....

回望過往,24屆考研報名人數比23屆減少了36萬,但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66條各學科國家分數線中,24屆比23屆,42%的分數線提升,18%的分數線降低,39%的分數線不變。

對於引發考研報名人數變化的關鍵因素以及連鎖影響的競爭格局,剛走出考場的考生們也各抒己見。

剛走出北大考場的小楊告訴記者,今年雖然全國報考人數少了,但報考北大的人數增加了,自己是二戰在職考生,發現今年同一考室的缺考人數只有兩個,而去年至少缺考八、九人,感覺報名考生更高比例堅持到了最後,備考都更充分。關於今年考研人數下降的現象,小楊説:“我朋友中有十幾個今年準備了考研,最後報名的只有三個人,但這三人都是志在必得的強者。其他人放棄的主要原因還是啟動晚了沒學到位,好幾個直接開始準備明年考研了.....”。

在人民大學考場外,應屆考生小陳坦言自己大三上學期就開始備考了,報的是熱門專業,為了提高成功率,自己報了海文特訓,並且還雙管齊下,一邊考研一邊求職,已經拿到了3個企業的錄用意向。今年除了數學難度適中外,政治比預想的難,英語也不簡單,還好培訓內容命中了各科很多真題和題型,所以雖然競爭激烈,初試過關應該沒問題。但最多休息一週,就要開始準備復試了。因為近年復試對科研能力、創新創業和綜合素質都明確提高了要求。去年不少初試排名很靠前的學長最終落榜,都是因為在復試的綜合素質和科研潛力測評中分太低。小陳也感覺身邊考研的同學們,備考啟動時間比師兄師姐都早,學習都很紮實,而且都是考研就業兩手抓,過去15個月是大學最充實的一段時光,把可能浪費在短視頻、網遊網劇的大量時間都用來奮鬥了。

報考北京理工大學的小方,認為自己的考研戰友們,都不是盲目隨大流考研,而是分析了自身期望職業目標對學歷和專業知識的招聘標準之後的理性決策,實質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求職競爭力,他們不僅學習很刻苦,而且不少人已經發表了學術論文和獲得了高規格大賽獎項,考研實力一個頂三。小方表示如果自己沒能上岸,還會一邊工作,一邊繼續考。當問到是否考慮留學深造時,小方表示曾經想出國開開眼界,但發現留學之後的就業效果大多不如國內研究生,因此排除。

報考中國農業大學的小劉,更是一針見血地説:“今年考研報名減少的全是打醬油的,留下的才是真才實學的,大家還很明智,沒有孤注一擲只考研或考公,不少同學都在考研過程穿插找工作,拿幾個Offer才能進退自如。這也説明我們這屆考研人的心智和綜合素質都挺高!”。

根據多名考生的訪談並結合各方面調查資訊,我們看到在考研報名人數減少的表像之下,悄然顯現了本屆考生的高理性和高品質,主要有五點:

一、選擇考研是基於更長遠和更高標準的職業發展規劃;

二、一旦選擇考研,備考更早和更努力;

三、考研過程同步準備發表論文和參加高規格大賽,以提升綜合素質評分;

四、考研過程兼顧求職,不會孤注一擲;

五、留學選擇更加慎重,決策標準是未來就業效果,不會抱著旅遊心態出國深造。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