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現場,賦權評估 幼教名師送教送培促成長
《幼兒園保育教育品質評估指南》的頒發,標誌著學前教育品質評估開始從宏觀品質評估轉變為過程品質評估,尤為關注情境中的、微觀行為發生的質的變化,同時意味著評估主體從外部評估在向常態的自我評估做傾斜。為不斷增強教師評估及循證能力,促進其立足過程,基於現場,應用多元工具開展自我評估,持續促進保育教育品質提升,近日,教育部“雙名計劃”何雲竹名園長工作室劉巧莉工作站、翠屏區劉巧莉名師工作室赴興文縣開展“基於現場,賦權評估”送教送研送培活動。
本次活動邀請翠屏區師培中心學前教育研究室主任曹霜、興文縣師培中心幼教教研員鄧明珊進行現場指導。興文縣古宋鎮一幼、二幼、三幼、空鐵湖幼兒園、太平幼兒園等五所城區幼兒園園長、骨幹教師共計五十余人參加集中研修活動。
活動從“有意義的學習”這一切口入手,聚焦集教活動的“研”與“磨”,通過現場展示、研磨、引領,促進參培教師提煉針對集中教學活動的自評和他評經驗。
太平幼兒園李夢、李霞老師分別現場展示了大班健康活動《我的情緒》和大班藝術活動《水墨丹青》。李夢通過繪本故事創設情境,讓幼兒在表達表現中識別、接納“生氣”情緒,懂得用適宜的方式疏導這一情緒;李霞通過欣賞討論國畫的美與創作方法,讓孩子圍繞“我們的院子”這一主題自主選擇材料、內容進行自主創作。兩個活動充分展現了集中教學活動的多元性、包容性與創新性,為後續研討提供了豐富素材。
翠屏區劉巧莉名師工作室成員張圓圓主持了分組研討環節。兩位執教教師進行反思性説課後,參研教師分成兩個大教研組,分別從教學設計研習與修改、現場活動微格與剖析、反思説課融合與關注三個維度進行了研磨。教師們聚焦各領域的核心經驗,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與調整;聚焦師幼互動7個評估要點,捕捉了活動中的互動亮點,預設了有效的互動場景;聚焦反思自評的維度與時間分配,對説課方案的模型有了新的認識。
研討結束後,工作站(室)主持人劉巧莉以《領域PCK帶給我們什麼》為題,從一些疑問、一個畫像、一份依據、三個轉變、一項衍生等層面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掌握領域教學知識(PCK)的重要意義;並強調只有充分理解不同領域的核心概念,只有充分形成兒童成長軌跡的立體具象,教師才有可能觀察、分析出不同幼兒的發展水準和學習問題,才具備落實《評估指南》科學評估導向的專業保障。同時鼓勵大家堅定教育部“雙名計劃”何雲竹名園長工作室倡導的“三為”修煉,在專業發展的路上保持熱愛與癡進。
鄧明珊針對上午教研活動的開展進行了小結點評。點評中,鄧明珊精準剖析了教研活動的創新亮點與引領價值,高度肯定了工作站、工作室團隊務實嚴謹的研修作風,深情呼籲全縣幼兒園教師隊伍以工作站(室)團隊為榜樣不斷持續學習、拓展視野、精進專業、提升品質。
當日下午,教研活動從遊戲現場觀摩與回顧中拉開序幕,參研教師沉入班級現場,觀摩了太平幼兒園各班級室內自主遊戲活動的開展,見證了孩子們在遊戲中的快樂成長與無限創意;觀摩了遊戲後的共同回顧,看見了孩子們的個性解讀與多元表達。
教育部“雙名計劃”何雲竹名園長工作室劉巧莉工作站助理李菊莉帶領大家借助“黃金圈法則”開展集中研討。研討聚焦幼兒園自主遊戲中的“雙”賦權,依據“黃金圈法則”從內向外的“為什麼”“怎麼做”“做什麼”三個層次,開展三個層面的交流碰撞:自主遊戲的本質、理念、目的與願景;自主遊戲中為誰賦權、賦予何權、如何賦權;遊戲現場的現象與成果分析。研討倡導沒有自主的老師,就沒有自主的兒童,要構建一個更為平等、互動的教育教學生態系統,讓老師獲得更多的專業自主權、決策權、評估權,才能賦予孩子更多時間、空間、精神上的權利,相信並支援孩子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
曹霜在點評中談到:科學的評估是離不開現場和過程的,沉浸現場、關注過程,看見兒童、看懂現象、看清本質,是評估的重要前提,是賦權評估的咽喉之地;工作站、工作室團隊立足學習、遊戲兩大板塊,以“現場+反思+研討”三步曲,既為大家展現教研活動的優秀範式,也將領域PCK、集中教學、自主遊戲、自我評估進行了有機的梳理和連結。
據悉,根據教育部“雙名計劃”何雲竹名園長工作室十大研習任務部署,劉巧莉工作站以《以反思和改進為導向的幼兒園教師自我評估模式構建實踐研究》為題申報了市級課題。探討構建常態化自我評估模式,努力為教師進行科學、客觀、有效的自我評估提供新思路,工作站願與各成員單位、所在區域攜手與共,學履不停,行而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