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輟,大愛無垠——淺談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公益辦學
1995年,北京圓明園學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義務支援老區教育座談會”,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保育均(左六)、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陶西平(左五)、北京市副市長胡昭廣(左四)、北京圓明園學院校董事會董事長楊波(右三)等領導和社會知名人士參加了座談會。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我校名譽院長楊成武將軍(中)與楊波校長(左一)在一起
1996年秋天,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原院長、我校原總顧問、著名科學家盧嘉錫(右))先生(已故)與楊波校長(左)在一起(圖)
國學大師、我校名譽院長季羨林與我校學生親切交流
中國科學校院士王大珩與我校學生座談
楊波校長(左)與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中國文聯副主席
劉炳森先生(右)在一起
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表演藝術家、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顧問
姜昆先生(二排右五),楊波校長(二排左四)與我校學生們合影
1998年,受我院資助的災區學生參觀北京大學
1994年,首都義務講師團團長楊波先生與延安市安塞縣真武洞小學受資助學生合影
2015年,楊波校長前往新疆資助新疆貧困學子時,與新疆的小朋友們在一起
教育,是點亮人類文明燈塔的火種,是推動社會進步的磅薄力量。在北京,有這樣一所民辦高校——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在公益辦學的道路上默默耕耘了36年,以其獨特的教育情懷與無私奉獻,書寫著一段令人動容的教育華章。
三十六年堅守:公益辦學與捐資助業的漫漫征程
36年前,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創始人楊波校長就已確立了公益辦學的崇高理念。彼時,教育資源分佈不均衡,許多有才華、有夢想的學子因家境貧寒而被大學之門拒之門外。校長楊波心懷悲憫,立志改變這一現狀,開啟了這條佈滿荊棘卻充滿榮光的公益之路。
在這36年的悠長歲月裏,學校的捐資助學行動猶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滋潤無數學子心田的浩瀚江河。學校每年都會從有限的辦學經費中撥出專項資金,用於資助貧困學生。來自延安等革命老區的60位學生從全國各地前往北京的101中學、北京四中、人大附中、清華附中等重點學校讀書,後來均考上了大學,其中不乏清華、北大、復旦等名校。校長楊波資助貧困子弟遍佈全國17個省、700多個縣、1300多個村,培養資助和減免貧困子弟學費兩萬餘人次。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資助革命老區和邊疆地區貧困學子共計3000余人,累計資助金額達2000余萬元。這些資金猶如及時雨,幫助那些身處困境的學子們圓了求學夢。受到資助的學子感恩地説到:“我是一個來自貧困家庭的殘疾人,經濟壓力非常大。楊波校長了解我的情況後,減免了我的學費,學校對我的關懷和資助,使我非常地感動。”“一直以來,家境都是我求學路上沉重的負擔。父母每日起早貪黑,靠著微薄的收入艱難支撐家庭,每到開學季,面對學費帳單,一家人都愁眉不展。無數次我甚至心生退意,想著出去打工,幫家裏減輕點壓力,別讓父母如此操勞。在得知您為我減免了學費的那一刻,滿心的驚喜與溫暖簡直無法言表,那一瞬間,心裏的陰霾被一掃而空,只餘下滿滿的感動。”在同學們眼中,楊波校長成為了他們最親的“楊叔叔”。楊波校長也為自己立下了宏願:“一輩子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為革命老區、貧困地區、邊疆地區資助10萬個貧困子弟。”
學校的公益之臂,不僅溫柔地環抱著國內的學子,更跨越了國界的藩籬,將愛心的觸角延伸到了世界的角落。學校與斯洛維尼亞前總統博魯特·帕霍爾、克羅埃西亞前總統伊沃·約西波維奇、波黑塞族共和國前總理姆拉登·伊萬尼奇、第77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克勒希·喬鮑共同簽署了《共同支援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公益教育事業的倡議》《關於共同支援“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倡議》,旨在推動公益教育國際化合作,深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各界攜手同行:民辦高校背後的堅實力量
“德高者,必有鄰。”心繫他人苦難的人,總有知音相助。犧牲自己利益溫暖他人的人,總會得到源源不斷的力量支援。楊波校長以36年公益之路貫徹大愛精神,用36年熱血播撒人間大愛。他無私奉獻的慈悲之心和勇於擔當的精神,匯聚無數星星之火,終成點燃希望的燎原之勢。他用36年時間凝聚起對教育事業有著共同信念和對社會責任有深刻擔當的各方力量,共聚北藝傳媒,共助國家教育事業發展。截止目前為止,共有近20為位正、副國級領導人,以及教育部、北京市、團中央等省部級領導人近50人前來我校,支援學校“忠誠愛國、無私奉獻”公益辦學。
政界領袖們率先垂范,為學校發展注入磅薄動力。來自中央政治局、全國政協常委、各國政要等領導們、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王晨、中華同心溫暖工程基金會理事長馬培華同志等傾情交流。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多次親臨學校調研指導,他們深入了解學校的教育扶貧工作進展情況,與師生們親切交流,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優化教育扶貧模式,提高扶貧成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王晨、原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楊成武將軍、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出任我校名譽院長,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盧嘉錫、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楊汝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馬萬祺擔任學校總顧問。他們憑藉自身的影響力和對教育事業的關心,為學校的發展出謀劃策、保駕護航,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和社會認可度。
學界精英們、國學大師以及教育界等知名人士傳授相關知識經驗。中國科學校院士、北京大學原校長陳佳洱,中國科學校院士王大珩、侯仁之、張光鬥、于敏等100多位兩院院士,著名書畫家苗再新、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劉中、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郭孟祥、著名書畫家楊靜等400余位著名書畫家,以及來自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各知名高校紛紛前來支援。各領域精英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學校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根據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為學校的學科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改革等提出寶貴意見,助力學校培養出更符合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藝術傳媒人。國際友人亦聞聲而動,助力學校跨出國門,擁抱世界。斯洛維尼亞前總統博魯特・帕霍爾、克羅埃西亞前總統伊沃・約西波維奇、波黑塞族共和國前政府總理姆拉登·伊萬尼等也前來訪問交流。此外,學校還積極與社會各界開展廣泛合作,學校與眾多知名企業、文化機構、社會組織攜手合作,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藝術活動與公益項目,搭建起了一個互利共贏、協同發展的廣闊平臺。這些活動不僅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吸引了更多有識之士的關注與支援。
正是學校無私奉獻的辦學精神,似無聲號角,吹響教育公益奮進旋律,感召各界翹楚傾情相助。似春風化雨,潤澤四方,感召各界精英攜手同行。在未來征程中,它必將繼續凝聚磅薄合力,引領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衝破萬難,向著更遼闊教育山海揚帆遠航,讓公益教育之光普照四方。
意義昇華:公益辦學的價值輻射與未來藍圖的展望
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36年的公益辦學實踐,猶如一顆投入心湖的巨石,在社會的廣闊水面上激起了層層漣漪,其産生的影響深遠而持久,意義重大而深遠。
對於那些在困境中得到學校援助的莘莘學子而言,學校的公益辦學無疑是他們人生旅程中的一座明亮燈塔,照亮了他們前行的道路,賦予了他們改變命運的神奇力量。這些學子們在學校的關愛與培育下,如同破繭而出的蝴蝶,實現了從困境到希望、從平凡到卓越的華麗轉身。他們在這裡不僅汲取了豐富的知識養分,掌握了紮實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學校公益精神的熏陶與感染下,心靈得到了滋養與昇華,塑造了健全的人格與高尚的品德。他們學會了感恩,懂得了回報,將學校給予的愛深深地銘刻在心中,並化作前行的動力。畢業後,他們如同璀璨的星光,散佈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在不同的領域中發光發熱,成為了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有的投身於教育事業,將自己在學校所感受到的愛與溫暖傳遞給更多的學子,為培養下一代默默奉獻;有的在藝術創作領域嶄露頭角,用作品傳遞著正能量與美好情感,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的則積極參與公益活動,關注弱勢群體,為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和諧、美好的社會而不懈努力。他們的故事,如同一首首激昂的讚歌,傳頌著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公益辦學的偉大成就,激勵著更多的人投身於公益事業,讓愛心的火種在中華大地乃至世界範圍內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如今,公益善舉宛如暗夜裏熠熠生輝的璀璨星辰,彌足珍貴。無數人沉浸在追求物質堆砌的漩渦之中,心靈被慾望的枷鎖緊緊束縛,漸漸忘卻了那些超越金錢與物質的美好品質。公益善舉不圖回報,純粹發自內心,它逆流而上,衝破物欲的重重迷障,喚醒人們心底沉睡的善良與悲憫,提醒著這個社會,縱使金錢能買來諸多享受,可唯有這無私奉獻、關愛他人的善舉,才是真正彌足珍貴、能治愈世道人心的無價瑰寶,為冰冷的物質世界注入源源不斷的溫情與希望。學校的公益辦學恰似一場及時雨,滋潤了教育公平這片廣袤的田野。在我國教育資源分佈尚存在不均衡現象的現實背景下,民辦高校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為那些被邊緣化的弱勢群體提供了接受優質教育的寶貴機會,猶如在教育公平的天平上增添了一枚沉甸甸的砝碼,有力地促進了城鄉、區域之間教育差距的逐步縮小。學校的公益行動,如同一面旗幟,高高飄揚在教育領域的天空,引領著社會風尚,激發了更多的社會力量關注教育、支援教育、投身教育。它在社會各界引發了強烈的共鳴與迴響,促使更多的個人、企業和社會組織意識到教育公益事業的重大意義與深遠價值,紛紛加入到這一偉大的事業中來,形成了一股浩浩蕩蕩的教育公益洪流。同時,學校在國際舞臺上的公益助學活動,如同一扇明亮的窗口,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教育的良好形象與大國擔當,提升了中國教育在國際教育舞臺上的聲譽與影響力。這些國際公益行動促進了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與相互理解,增進了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與信任,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獨特的教育力量,編織起了一張跨越國界、連接心靈的教育文化交流之網。
楊波校長説:“我將踐行新時代教育工作者應有的廣闊視野與人類情懷,始終與弱勢群體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展望未來,楊波校長將繼續帶領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高舉公益辦學的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創新的思維、更加務實的舉措,不斷探索和拓展公益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徑、新境界。繼續在公益辦學的光輝道路上昂首闊步,奮勇前行,用愛心與智慧書寫更加輝煌燦爛的篇章,為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更為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