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學生不願在學校上廁所不是小事

2024-12-19 10:56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我家小孩不喜歡在學校上廁所,最近一次沒憋住,尿褲子上了。”近日,有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不願意在學校上廁所。記者走訪發現,這並非個例。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在學校上廁所成了家長和學校正在思考的問題。

學生在校上廁所是學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出現種種窘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低年級段的部分學生,可能會存在環境不適應、缺乏安全感,或者內向害羞怕被圍觀而不愛上廁所的情況。有個別學生是因為自理能力弱及缺乏獨立如廁能力。有的則是因為,學校學生多、廁位少,課間廁所一位難求,設施跟不上,再加上課間十分鐘時間較短。還有一部分小學生是因為穿了有腰帶的裙子和連褲襪,脫衣過程不便而不願去上廁所……

在學校上廁所,看似是一件小事,實則關係學生的健康成長,如何破解學生在校如廁困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都要想辦法。

學校以及教師要站在學生健康成長的角度來看待學生的如廁問題。要對學生普及必要的如廁知識,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如廁需求。比如,可通過發放宣傳資料、開設專題講座等方式,讓學生知道憋大小便是一種危害,引導學生養成正常如廁的良好習慣。教師也應換位思考,不佔用學生的課間十分鐘,為孩子如廁提供時間保證。

在廁所建設方面,一方面是要根據學生情況增加廁位,做到即使在課間高峰期,也不會出現學生排長隊上廁所的現象。硬體改善還應考慮學生的多樣化需求,比如每個廁所裏除了蹲坑,可增設一定數量的馬桶,方便有需要的學生。巧思創設溫馨廁所文化也很重要。針對部分學生因為缺乏安全感或者內向害羞被圍觀而不愛上廁所等情況,可以在廁所門口安裝門簾,廁所內室安裝隔斷來保護兒童隱私。此外,洗手間內提供肥皂、洗手液等洗滌用品,適當擺放綠植美化,課間時間點燃熏香消除異味等,也有利於改善如廁環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這一問題上,家長要做好孩子的“如廁教練”。家長要鼓勵孩子勇敢表達,學會溝通,告訴孩子,如果真的內急,應該大膽舉手向老師報告,因為健康比什麼都重要,不要因為害羞憋著傷害身體。家長還要從小培養孩子規律如廁,幫助孩子養成固定時間上廁所的習慣。比如早上起床後、午飯前後都去一次。這樣可以減少在學校突然內急的情況。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不給他們穿比較複雜的衣服,同時培養他們的如廁能力,適應不同的廁位、正確沖水……總之,家長要培養孩子合理安排時間和處理應急事件的能力,讓學生盡可能避免在校如廁的尷尬事件。

如廁看似小事,但值得學校和家長的高度重視。多一分關心,多一些耐心,便能幫助學生渡過這個“如廁”難關,快樂、自由地成長。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