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峨眉二小:項目驅動,讓數學問題解決更具生命力

2024-12-17 16:08

來源:中國網教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為創造高效課堂,更好落實新課標,在學校省級重點課題“小學學科微項目化學習實踐研究”引領之下,峨眉山市第二小學校六年級組結合教研主題“勾連項目驅動問題,賦能知識結構教學”,全體數學教師多次相聚一堂,進行了一場又一場思想的碰撞和融合。

馮琳老師執教了圓面積公式的推算內容。《圓的面積》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又是學習圓柱與圓錐的基礎,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運用了“極限”的思想和方法。首先提出什麼是圓的面積?讓學生通過比較一大一小的圓解釋圓的面積。接著拋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應該是什麼呢?怎樣推導呢?等一系列問題。然後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動腦剪一剪、拼一拼,再把圓轉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再引導學生交流、驗證自己的推導想法,師生共同傾聽並判斷學生彙報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讓學生嘗試運用以前曾多次採用過的“轉化”思想,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主要是長方形)來計算面積,引導學生自主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再一次讓學生熟悉運用“轉化”這種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較複雜問題的策略。同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途徑探索計算公式,從而體現方法的多樣化。最後提出運用公式能解決生活中什麼樣的問題呢?繼而進行一系列的練習,達到鞏固和運用知識,也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説過“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是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的圖形相結合,是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相結合。借助於圖形的性質,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和關係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羅代英老師緊扣教研主題,巧妙設計項目問題,把數形結合的道理與運用講得深入顯出,通俗易懂。

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用項目化的問題驅動學生探索,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羅老師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活動,幫助學生借助“形”來直觀感受與“數”之間的關係,體會有時“形”與“數”能互相解釋,並能借助“形”解決一些與“數”有關的問題。在教學例1時,首先用一組數字,引導學生從數的規律引入,讓學生通過探索,發現1+3=4,1+3+5=9……羅老師及時引導學生用正方形來表示這些算式,使學生通過數與形的比照,發現數字排列的規律,學生對規律形成更為直觀的認識。讓學生從數引入,思考為什麼從1開始,為什麼必須是連續奇數相加。學生用圖形來解決數的問題,從形到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熟悉的、生動形象的情境,巧妙輕鬆地突破了本課重點及難點。

汪麗瓊老師執教《確定起跑線》一課。課前汪老師製作了“探秘起跑線”的任務單,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觀察了學校的跑道,使學生了解田徑場環形跑道的基本結構。課堂上學生再次經歷觀察、計算、推理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抽象、推理等基本的數學思想,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課後再次帶著問題觀察學校800米、1500米跑道的起跑線並對學校跑道進行再認識。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課後,幾位老師對自己的課進行了説課和課後反思,組內教師圍繞三位老師的課進行了討論,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同時對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交流、探討。説評雙方圍繞研究課題互相啟發,各有所得,優勢互補。

“一次教研就是一次成長,教無涯,研無盡。”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年級組教研活動,每一位教師都在思考和實踐中前進,也讓數學組教師感受到了攜手前行的溫暖和凝心聚力的力量。(文:羅代英 圖:羅利群)

【責任編輯:閆景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