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考綜合改革進入最後衝刺 為確保改革平穩落地,將組織開展新高考適應性演練
12月10日,“推動高品質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系列主題第二十八場新聞發佈會召開,省教育廳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情況。
全方位保障新高考落地
高考綜合改革是黨中央著眼于建設教育強國人才強國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將深化高考綜合改革納入工作要點,省政府連續三年將高考綜合改革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省、市、縣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高考綜合改革領導小組,推動改革各項任務按時序紮實推進。
印發了普通高中學業水準考試實施辦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學生生涯規劃指導意見、選擇性考試再選科目分數轉換辦法等配套文件,建成了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系統,形成了山西省高考綜合改革“1+N”的制度體系。
深入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持續增加經費投入,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全部達到省定標準,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持續深化“縣管校聘”改革,建立健全教師補充機制,全省普通高中生師比達到10.6:1。連續三年組織開展了教學能力提升和新高考備考培訓,提升教師隊伍專業化水準。全省普通高中選課走班教學工作在2023年秋季開學後平穩啟動。
成立山西省教育考試命題中心,組建學科秘書和命題專家隊伍,啟動教育考試命題基地建設,完成標準化考點、考場數字高清改造,國家教育考試綜合管理平臺上線運作。完成全省2025屆普通高中畢業生學業水準合格性考試,在實現“平安學考”目標任務的同時,鍛鍊了考試隊伍,提升了考試組織能力。
當前,山西省高考綜合改革進入最後衝刺階段,為確保改革平穩落地,定於2025年1月至4月組織開展新高考適應性演練。屆時,考生、中學、高校、考試機構全主體參與,考試組織、計劃編制、志願填報、投檔錄取全流程演練。目前已完成考試報名與考場編排工作,2025年1月3日至5日組織考試,隨後進行評卷,2月公佈成績,3月填報志願、投檔錄取,4月總結經驗、搜尋不足,進一步完善新高考考試招生錄取工作方案。同時,全力做好新高考資訊採集、考務管理、成績管理、計劃管理、投檔錄取等資訊系統的轉接切換、安全檢測和壓力測試工作,確保招生錄取萬無一失。我們將針對新高考志願數量增多,填報難度加大的實際,進一步完善志願填報服務系統,採用資訊化大數據等手段,為考生提供往年錄取分數、排名查詢、志願推薦、職業發展等資訊,全面提升新高考服務保障品質。
思政教育從小抓到大
近年來,全省教育系統著力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作用,持續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不斷提高。
近三年來,省委書記、省長率先垂范,省黨政領導走進高校登上講臺,為師生講授思政課70余次,形成山西省思政品牌。省委常委會定期研究思政課建設,省領導帶頭到高校講思政課,形成強有力的示範帶動作用。依託思政課主渠道,全覆蓋開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宣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成立全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依託山西師範大學建設省級一體化教研中心,以1所省屬本科高校牽頭、1所駐地高校參與,對接1個市的方式,建立覆蓋全省11個市的一體化市校區域協作機制,凝練25個大中小學思政課“同講”課題,推動各學段思政課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高校新增7所省級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總數達到12所;今年,山西大學入選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實現了山西省零的突破。啟動馬克思主義學院戰略聯盟建設,省內高校馬院與全國重點馬院開展全方位結對共建。與省紀委監委、省文物局等8部門聯合設立67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打造了廉潔教育思政課、思政校車等“行走的思政課”品牌,有效促進“大思政課”建設提質增效。
職業教育緊密連結産業
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肩負著為區域産業發展源源不斷地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職業教育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優化育人模式,深化産教融合,大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山西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辦學基礎更加堅實,産教兩側更加融合,學生成長成才通道得到拓寬。
新建兩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中—高—本”辦學體系初步形成,職業教育學校佈局和專業布點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所有領域“兩個全覆蓋”。4所國家“雙高”、10所省級“雙高”和62所省級“高水準中職學校”建設任務進展順利。成立10個省級市域産教聯合體,4個衝擊國家級和8個重點支援的省級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建設38個服務區域産業的省級特色産業學院。支援建設一批品牌專業、高水準實訓基地。推進職普融通,面向全省53所中職學校開展綜合高中班試點,公佈70個省級中小學生職業體驗中心。參加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連創佳績。
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全面推動山西省現代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一是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建強市域産教聯合體、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特色産業學院,推動實體化運作、産教供需對接、教學資源共建。圍繞區域産業發展,聚焦重點産業鏈,推動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快速響應人才需求,促進專業結構精準對接産業結構,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適應性。
二是以融通貫通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深入推進綜合高中試點班教育教學,組織職業體驗中心根據職業分類面向全省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和職業體驗教育。繼續深化中高職一體化長學制培養,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優化“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搭建中高職學生成長“立交橋”。
三是提升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堅持立德樹人,注重德技並修。深入實施職業教育品質提升工程,加強高水準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建設一批特色專業群、特色專業和高水準實訓基地。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加強金專業、金課程、金教材、金師資、金基地“五金”建設,全面提高職業教育品質。
四是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經費投入,推動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全面達標。加快建設“少而精”的中等職業學校,推進辦學類型相同或專業重復較多的職業院校整合重組。大力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
教師隊伍建設全方位推進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優先謀劃、優先支援、優先保障,省委常委會每年都專題研究教師隊伍建設,推動新時代教師隊伍整體面貌呈現新氣象、發生新變化,在全社會營造了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率先推行師德承諾、從業禁止和準入查詢等制度,建立起覆蓋全學段、全職業週期的師德師風建設體系。
全覆蓋深化“縣管校聘”改革,推動優質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增加中小學中高級崗位近5萬個,教師職稱晉陞通道更寬,獲得感更強。集中開展專項整治,將社會事務進校園事項由75項壓減到10項,為中小學教師營造潛心教書、靜心育人的良好環境。深化“雙師型”教師隊伍改革,建立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相應職稱、學歷的雙向比照認定制度,支撐職業教育發展。大力推進高校人事制度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將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至高校,激發教師創新創造活力。
全省構建起以師範院校為主、綜合大學共同參與的完備的師範教育體系,師範專業生均撥款標準是全省平均水準的1.3倍。五年來,通過多元培養補充機制,累計為中小學補充教師8萬餘人,小學、初中、高中生師比均優於全國平均水準。全面構建基礎教育“三級三類”教師培養體系,著力培養區域教育發展種子骨幹隊伍。實施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計劃,累計培訓60萬餘人次。高校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比由16%提高至27%,成為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有力支撐。持續推動教師隊伍建設數字化轉型,探索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支撐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路徑與新模式。
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長效、聯動“兩項機制”不斷完善,全省域實現“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準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準”。深化高校內部薪酬分配改革,對“高精尖缺”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多種靈活分配方式,高校高層次人才引育在檔次和數量上不斷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