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校園欺淩現象不容忽視!預防比事後懲處更重要
比起事後懲處,及時、有效預防校園欺淩更為重要——
合力關緊預防校園欺淩這道“閘門”
中小學校園欺淩現象不容忽視。比起事後懲處,預防校園欺淩更為重要。有效預防校園欺淩的發生,為未成年人打造安全、清朗的成長空間,需要社會各方合力。日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名學生家長、教師及團幹部,共同探討如何合力關緊“閘門”,預防、嚴防校園欺淩。
——————————
一名男生被起“strong哥”(網路流行語,意為“過於誇張的炫耀”——記者注)綽號,活動課上沒人和他搭檔;一名女生發現自己的卡通圖案鉛筆被另一名女生拿走,想要回來卻被對方推了一把;還有一名男生在換座位時被多名同學拒絕同桌,他們説“不想和差生坐一起”……
“這些不能簡單看作孩子之間鬧著玩、開玩笑,如果放任不管,有可能會變成校園欺淩。”馬麗娜今年36歲,她的女兒佳佳(化名)就讀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某小學四年級,聽了這些佳佳跟她説起的校園生活見聞,馬麗娜感到有必要提醒更多的孩子和學校注意。
中小學校園欺淩現象不容忽視。比起事後懲處,預防校園欺淩更為重要。日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名學生家長、教師及團幹部,共同探討如何合力關緊“閘門”,預防、嚴防校園欺淩。
營造溫暖友愛的班級氛圍
馬麗在吳忠市某小學當六年級班主任。今年9月,她開了一次以預防校園欺淩為主題的班會。她發現,部分學生對校園欺淩的概念不清楚,以為“只有被同學打,才是受到欺淩”。
曾有家長向她反映,自己女兒多次受到同學語言暴力和集體孤立。馬麗向這名女生核實情況,女生起初“怕被打擊報復”不願説,她又找班裏十幾名學生了解情況,而幾名欺負人的學生態度卻很輕鬆:“我們不是故意的,就是和她開玩笑。”
馬麗嚴肅批評了這些學生,之後又開了一次班會,提醒學生不能倚強淩弱。她意識到,預防和處置校園欺淩,老師和學校需要區分孩子行為的性質,同時要加強和家長的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援和配合是關鍵。
今年37歲的銀川市某小學語文教師陳琳從教12年,長期擔任班主任。她説,小學生的日常行為,容易受家庭環境、校園環境和班級氛圍影響。“孩子感受到了什麼,就很容易跟著學什麼”。
陳琳認為,有效預防校園欺淩,要為孩子們營造溫暖友愛的班級氛圍,建立相互包容、關心、理解和支援的班級文化,增強同學間的凝聚力、向心力,良好的班級氛圍能減少欺淩的發生。
她在批閱學生的看圖寫話、作文、周記、讀後感時,注意其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了解、探知學生的生活經歷、內心情感和性格特點;檢查課後作業時,了解家校共育情況;在集體活動中,觀察是否有學生出現動作不協調、行為膽怯、不敢當眾表達想法的情形。
陳琳發現,有孩子在作文裏只寫爺爺奶奶,很少寫父母,也不願在同學面前朗讀自己的作文;還有的孩子缺少家長督促,作業問題比較多,被其他同學笑話。對於這些孩子,陳琳在課堂問答、示範朗讀、分小組學習、班會、社團活動等師生集體互動場景中,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建立自信心。
“要多找孩子聊天,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陳琳平時特別注意觀察這樣幾類學生:喜歡捉弄同學,性格衝動、易與同學發生矛盾,注重自我、與人相處搶風頭等。陳琳説,對這些學生要正向引導,安排他們為班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打掃教室衛生、收發作業、領取物品、當課間領操員等,“他們為全班同學服務,是起示範引領作用,會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
讓孩子有穩定的情緒、足夠的安全感
佳佳有時提起與同學交往時感到不舒服的地方,馬麗娜會和她一起探討、分析原因,引導她與人相處時樹立求同存異意識、尊重他人、有邊界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和行為,培養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她説。
“孩子擁有穩定的情緒,能避免欺淩他人或被欺淩。”馬麗娜常常鼓勵佳佳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比如大方説出想吃的食物、想要的玩具,勇敢拒絕不願做的事。對於佳佳提出的正常合理需求,馬麗娜會盡力滿足。她認為,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庭“大後方”的支援和肯定。
“媽媽,要是有同學欺負我,應該怎麼做?”“那就離對方遠點兒,別理就是了。”
聽到馬麗娜的回答,佳佳表現得有些失望。馬麗娜意識到,孩子非常在意家長對校園欺淩的態度,希望能給予她安全感,做好後盾。這令她進一步思考,如果孩子被同學欺淩,自己要怎樣與老師、對方家長溝通解決,維護孩子的正當權益。
35歲的雍雅麗有兩個兒子,就讀于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某小學二年級和五年級。談及校園欺淩現象,雍雅麗認為,未成年人實施欺淩,有些是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她平時經常提醒孩子們,“和同學相處,不能打人。但被欺負了也別害怕,及時告訴老師和爸媽”。
為了給孩子們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雍雅麗和丈夫約定: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孩子們接觸手機時,家長會關注內容,提醒他們不接觸含有暴力元素的短視頻、影視劇及遊戲。
宣講團為青少年自護提供幫扶
“‘預防校園欺淩,青少年自護幫扶’,是團固原市委的重點工作之一。”共青團固原市委員會副書記楊潔介紹,今年,團固原市委從研究生支教團成員、西部計劃志願者、參加“返家鄉”社會實踐的大學生中招募法學專業學生,組建起一支宣講團。這些年輕人依託“七彩假期”和“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配合當地政法系統單位舉辦的“開學法治第一課”,開展預防校園欺淩宣講。
他們結合發生過的典型案例,向未成年學生宣講什麼是校園欺淩,引導樹立法律意識,不做“施暴者”,遇到侵害要及時告訴老師、家長。
楊潔介紹,目前,團固原市委著重依託12355熱線和“青年來信”兩條渠道關注校園欺淩現象。團市委聯繫寧夏12355青少年服務中心或當地的“向陽花”青少年成長驛站,安排“向陽花關愛大使”對受侵害的孩子進行心理關懷,給予科學合理的心理疏導,必要時聯繫當地律師行業團工委,派出律師提供法律援助。
在固原市原州區,西部計劃志願者同步開展未成年人法治宣講。2023年,胥俐從寧夏師範大學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畢業後,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到團固原市原州區委服務。一年多來,她主要負責聯繫原州區公檢法等單位,定期到居民社區或轄區內學校,開展青少年普法宣講,包括校園欺淩安全警示教育。
今年11月,胥俐和團原州區委的團幹部組織原州區第十小學30多名六年級學生,到原州區人民檢察院參加普法學習活動。檢察官用一段動畫片作開場白,向孩子們提問“什麼是校園欺淩”。檢察官運用投球選“對錯”、用搶答器競答等方式,把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識融入其中,學生們學得很起勁。
楊潔表示,今後,團固原市委將加大12355熱線推廣力度,招募更多有志於關愛未成年人的專業心理諮詢師,協同政法系統各單位,重點面向鄉鎮和村一級學校學生,加大法治教育宣講和心理健康服務力度,加強農村學校和家長對遏制校園欺淩的重視程度,關注孩子在校的人際交往情況、心理動態變化和品德塑造。
楊潔稱,團固原市委計劃近期聯合固原市教體局,在全市中小學校增設12355校園欺淩信箱,及時掌握青少年思想動態和學習生活情況,主動延伸團組織的服務功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