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夯産教融合之根,立時代創新之本 四川宜賓等地凝聚政企校發展動能

2024-12-09 16:35

來源:中國網教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教育興則産業興,産業興則國家興。”近年來,隨著新能源、人工智慧、人型機器人等一眾新質生産力的橫空出世,如何有效構建、提升産-學-研的一體化創新平臺,讓我國各層次、各區域的教育體系更好契合所在省市的新型産業的發展趨勢,更好地實現産教融合的雙向促進作用,構建國內科技、經濟發展的新勢能、新矩陣,需要的不僅是著眼于當下的大幹快上,更是要有放眼長遠未來的精心謀劃,讓創新之源在潤澤當代的同時,也能細水長流。

為此,教育部于近期部署加強市域産教聯合體建設工作,讓市域産教融合這一課題再放光芒。教育為産業興旺提供人才資源,産業為育人育才指引實踐方向,産教融合是高品質發展的有力支撐。當前戰略攻關期教育發展、區域振興的重要命題就是如何借“産教融合”平臺,實現教育科技人才多因素協作,政府企業校園多主體聯通,打造區域新質生産力增長點,亦是從中央部委到省市縣各級政府實現産業升級的首要權衡要素。 

2021年7月,國家公佈首批二十一個産教融合試點城市,四川宜賓、河北唐山、江蘇常州等産業興旺,受限科教資源制約發展的新興城市赫然在列。産教體系規劃先行,以産助教,以教促産,激發區域核心增長點。經過三年佈局、前瞻謀劃的産教融合事業落筆燦爛,成長迅速,未來光明。以宜賓市為代表的産教融合試點城市在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改革發展的過程中先行先率,形成凝聚多方發展動能,科教助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模式經驗,讓這些城市以創新融合、産業升級的磅薄之勢,成為近年來國內産業升級的弄潮兒,走在了時代之前。

做優産教融合頂層設計

深度夯實新質生産力根基

據悉,四川省宜賓市以中心城區為核心,構建“一核多園”的産教融合佈局,依靠新區建設先後集聚 12 所高校、10 萬大學生、15所産業技術研究院和7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徹底逆轉經濟前列、科教落伍的致命劣勢;天津市印發實施天津市試點城市建設方案,從“金融+財稅+土地”“人才培養+人才引進+突出貢獻”“智慧財産權+成果轉化”等3方面提出了21項組合支援政策,明確問題清單、政策清單。充分對接學校、企業的需求,形成了“地-校-企”的良性互動,高效協同。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從各地産教融合試點來看,推動産教融合建設,戰略規劃是前提,硬體條件是基礎,資金投入是保障。只有試點城市做好頂層設計,多維合一,合理規劃出産教融合的輕重主次,才能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産教融合創新發展樣板標桿。

打破産教融合邊界

實現新質生産力多鏈融合

同時,浙江寧波則圍繞模具、汽配等特色産業,以産業園為産教基地載體,集聚寧波拓普集團等産教融合型企業,強化資源整合,深化産學合作協同育人,引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離不開教育科技人才,更需要打破教育科技人才的限制邊界,突破體制機制困局,讓創造的動力和生機噴薄涌流;山東青島先後成立了“軌道交通産業示範區産教聯合體”等四個産教聯合體匯聚各方資源、發揮各方優勢。聯盟成員共同參與開展教學研究、教材編寫、教師培訓、學生實踐等工作,搭建人才供需平臺、共性技術服務平臺,探索專業設置、行業發展、人才需求、共同課程,推動畢業生就業和企業招聘需求完美契合,為産教融合提供更好的支撐和服務……通過打破行業邊界,龍頭企業帶頭衝鋒,以特色産業為基礎,全鏈條推進産教基地建設;遼寧瀋陽圍繞都市圈5大産業和12條産業鏈發展需求,強力推動産教融合共建共用,持續放大瀋陽優質教育資源的外溢和帶動作用,以産教融合助力區域共同發展,激發區域新質增長活力。

從各地産教融合試點來看,阻礙産教融合在新質生産力生成中的痛點仍存,必須協同聯動、向心發力,推動教育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聚焦産教融合成果轉化

有效激勵新質生産力落地成形

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基礎是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數據等生産要素,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需要依靠産教融合讓創新成果造福現代化産業體系。如:浙江杭州成立技術轉移轉化中心,進行科技成果概念驗證服務,邀請專家為實驗室科研成果“把關”,挖掘與釋放科研成果的商業價值,淘汰不具有商業價值的項目(成果),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里”;産教融合型企業是新時代的“獨角獸”,各試點城市積極鼓勵身懷絕技的科創核心人員面向市場服務企業,創辦企業。如:河南鄭州制定《鄭州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辦法》《鄭州市眾創空間管理辦法》,對新認定(備案)的創新創業載體平臺給予最高 200 萬元獎補,形成孵化平臺三百餘家。天津海河區完善金融服務支援,成立智選創投基金,廣泛引入社會資本,投資落地一批具有海河教育園區院校背景的創新創業項目,聯合銀行、財險機構等,開發“揭榜貸”“揭榜險”“智慧財産權質押”等科技金融産品,賦能産教融合項目發展。

從各地産教融合試點來看,形成新質生産力不可能脫離實體經濟,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必須一起抓,産教融合對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和生産力發展路徑意義深遠,成效顯著。

産教融合未來發展錦囊

多措並舉引領産教融合發展

産教融合成果固然矚目,仍有難題謎題等待破解。如何促進産教融合深度不足?部分院校科研創新優勢不明顯,對産業實際缺乏適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校對優質企業的吸引力,增加了與優質企業合作的機會成本。企業只以短期利益出發,廣大中小企業缺乏産教融合意願,龍頭企業不敢深度投入;産教融合怎樣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資金迴圈?産教融合更多依賴財政投入和政府引導,在科教資源和企業産業之間尚未形成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

解題的關鍵,在於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深刻把握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內涵要求。以戰略規劃提升産教融合對新質生産力的支撐作用。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和産業深度轉型升級彼此密不可分,缺一不可,高度依賴科學指引。必須精準把握好區域中心定位,進一步聚焦戰略性新興産業,高度重視産教融合戰略規劃;要深刻理解深化産教融合的本質即促進教育系統與産業系統資源內異質性的相互補充與優勢整合。通過構建校企緊密合作的命運共同體,有效拓寬就業與創業渠道,顯著提升人才培育品質,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為發展培育新動能。

同時,要以技術為關鍵促進産教融合真正融入新質生産力形成過程。針對部分高等教育院校優勢不明顯,需要全力提升研究型高等院校的原始創新能力,在科技前沿發掘生産力增長點,不斷增強應用型高等院校以智識資源創新解決生産實際問題的能力,鼓勵實踐型實幹型院校大膽創新,為新質生産力突破不斷積蓄能量。

此外,還要以人才為核心深化産教融合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的良性迴圈。人才是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動力和支撐,是連接教育鏈、産業鏈和創新鏈的關鍵環節。聚焦新質生産力發展需求,必須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合理流動的機制,實施更加積極、開放和有效的人才政策,儲備一批産教融合師資型人才,大力培養創新型和戰略型人才,聚焦專業領軍人才柔性引進,讓産教融合的經驗得以不斷傳遞,實現創新人才在校企之間的有效流動,培養出具有理論基礎和産業實踐的複合型創新人才。(王李科)

(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責任編輯:閆景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