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齡教師到基層學校繼續發光發熱 “青藍結對”,青年教師身邊多了“銀齡指導師”
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第五小學,銀齡教師尹學芹給學生上語文課。受訪者供圖
9月,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第五小學,銀齡教師與青年教師一起開展教研活動。受訪者供圖
11月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三中,銀齡教師秦玉風(左)與青年教師劉建偉交流備課。受訪者供圖
10月30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興隆鎮中心小學,銀齡教師楊玲給學生上科學課。受訪者供圖
今年58歲的秦玉風,兩年前以“銀齡教師”的身份,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第三中學(以下簡稱“鹽池三中”)教授初中畢業班的歷史課。
秦玉風于2021年3月底退休,此前已擔任中學歷史教師30多年。95後劉建偉和秦玉風同在2022年入職鹽池三中擔任歷史教師。劉建偉説,秦老師這樣的銀齡教師有豐富的課堂經驗,能為年輕教師提供難得的教學範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教師工作處了解到,2020年至今,寧夏教育廳陸續從全區退休教師中,招募52人次銀齡教師,在吳忠市鹽池縣、中衛市海原縣及固原市原州區、西吉縣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繼續服務。這些銀齡教師中,絕大多數具備高級專業技術職稱;3人次退休前曾擔任基層學校校長或副校長,具備教學管理崗位工作經驗;12人次退休前是縣級以上骨幹教師。
“農村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提高基層學校教學水準,需要從師資力量、教學設備、資金投入等方面協同用力。”寧夏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負責人介紹説,寧夏的銀齡教師到基層學校服務,通過參加“青藍結對”等活動,向鄉村青年教師分享教學經驗,繼續發光發熱,帶動他們提高業務能力,對農村教育事業發展起到助推作用。
仍保持一顆“發光發熱”的心
每年4月中旬,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各中學初三學生要參加中考前的“一模”考試。秦玉風多次分析學生試卷髮現,涉及初一初二的歷史題,不少學生因復習不到位而丟分。
2023年2月底一開學,她組織學生按“大單元”的較快節奏復習鞏固七八年級內容。聽從秦玉風的建議,年輕教師劉建偉也在“一模”前加快了復習節奏。考試時,他們帶班的學生歷史成績在全年級都處於上游水準。
秦玉風1988年從寧夏大學歷史系畢業後,一直在鹽池縣任教。2021年退休的秦玉風,堅持晨練,每天除了讀書、看新聞外,她的心裏一直放不下教書這個老本行,時常琢磨全國各地中考歷史命題規律和答題技巧。
2022年8月底,她得知鹽池三中缺專職歷史教師,於是向鹽池縣教體局提交了學歷證書及教師資格證書、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骨幹教師榮譽證書,申請並簽約成為銀齡教師。“我仍然保持著一顆想要‘發光發熱’的心,覺得自己退而未休。”她説。
秦玉風工作生活的鹽池縣地處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四省(區)交界地帶,縣城現有5所中學。她如今所在的鹽池三中只有初中部,有23個教學班,生源來自縣城及劃片招生區花馬池鎮、王樂井鄉,教師平均年齡不到41歲。
1998年出生的劉建偉從寧夏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在吳忠市紅寺堡區一所中學任教,後來到鹽池三中教初三歷史,這是他第一次帶畢業班。
這兩位年齡差超30歲的歷史教師結成“對子”,互相聽課、交流教學方法。秦玉風時常向劉建偉傳授教學心得:初三學生第一次接觸世界歷史,會對一些地名和人名感到陌生,要組織學生做課堂筆記;批閱作業不能只寫個“閱”字,要給學生講解、糾正答題;要鍛鍊學生對歷史課內容的閱讀理解和分析總結能力。
劉建偉的新媒體教學法,給秦玉鳳帶來新鮮感。他會組織學生到VR教室觀看歷史視頻。在秦玉風看來,這樣的新媒體授課更直觀、生動。為了彌補自己的短板,她經常在“寧教雲”等網路平臺邊看邊學。“在多媒體教學方面,劉建偉是我的老師。”秦玉風笑言。
這學期,秦玉風每週給6個畢業班帶12節歷史課。她發現,學生中很多是留守兒童。一些家長去了外地打工,把孩子交給老人看護。“這些學生的課後作業完成情況普遍不好”,對這些孩子,她格外關注。
10月底,有一個畢業班的老師找了5名學生家長見面,秦玉風聞訊也參加了這次小範圍家長會。她了解到,有3名家長是80後進城務工人員,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家校共育意識,較為忽視孩子的德育。一名學生的爺爺知道孩子貪玩兒、不積極寫作業,卻沒和老師聯繫過。秦玉風提醒他,不能只照顧孫子的吃穿住行,要關注孩子的行為習慣和課業完成情況。“這些孩子缺少家庭教育,‘拉一把’還是有機會考上高中的。”秦玉風説。
在鹽池三中,“老帶新”是教師之間交流教學經驗的傳統。每年新招教師入職,校領導向他們當面引薦業務精湛的教師,囑咐“要跟著好好學”。好的教學方法,在教師中口口相傳。
今年10月底,鹽池三中開展新一輪師帶徒結對子活動,還舉辦了拜師儀式,向承擔帶徒任務的教師頒發聘書。秦玉風和劉建偉正式成為師徒。一年內,她要為劉建偉制訂培養計劃、傳授方法、提出建議,記錄在《青年教師成長手冊》裏。
“退休教師從事銀齡講學工作,要時刻保持年輕的心態,葆有對教育事業的情懷和使命感,還要有健康的身體條件。”秦玉風説,“當教育事業需要你繼續‘發光發熱’時,那就義不容辭奔赴崗位。”
新老教師互相“推門聽課”
今年57歲的尹學芹與秦玉風同年參加工作,從原鹽池縣進修學校畢業後,在馮記溝中心小學、鹽池縣第二小學等學校任語文課教師。2023年春季學期開學,響應鹽池縣第五小學(以下簡稱“鹽池五小”)的動員,她向縣教體局提交表格,申請成為一名銀齡教師,“我事業心比較強,我老公也是老師,非常支援我”。
尹學芹成為銀齡教師後,承擔起六年級班主任的工作。那學期,尹學芹每週給畢業班上12節語文課,每天早晨7點左右到校處理班級事務,為新一天的教學做準備;下午下班後會在教室多待一小時,製作幻燈片課件,調試播放效果。
2023年秋季學期開學,有一名女教師要休産假,校領導安排尹學芹接手負責一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和語文課教學。開學後,有學生告訴爸媽:“我們班尹老師好像是位奶奶。”尹學芹並不回避自己的年齡,她告訴學生們,可以稱她“老師”,也可以喊她“奶奶”。
尹學芹帶的這屆學生今年升入二年級,很多學生是進城務工青年的隨遷子女,有一半是在“全面二孩”政策下出生的。她注意到,這些85後、90後家長特別重視孩子教育。
去年,尹學芹結對“傳幫帶”3名青年特崗教師,他們每天到教室聽課、學習教學方法。一個多月後,這些教師都開始獨自上講臺授課。
這學期,鹽池五小共有40個教學班、近1900名學生;教職工近140名,平均年齡不到35歲。二年級語文教研組除尹學芹外,還有6名教師,80後、90後、00後各兩名。
這些教師互相“推門聽課”。尹學芹發現,年輕教師上課不是“滿堂灌”,而是引導學生先自主學習,再積極與教師互動。她也注意到,有些年輕教師欠缺教學經驗。有的教師對重點知識提煉不明確,課堂效果不理想;有的課堂需要嚴格要求學生遵守紀律。對於前者,尹學芹建議教師調整授課節奏,突出講學重點;對於後者,她提醒“要趁著低年級,儘快抓好學生的課堂行為習慣”。對於尹學芹的建議,這些年輕教師會認真採納,在教學中加以實踐。
以銀齡教師身份和學生相處一年多,尹學芹感到“自己心態年輕了許多”。“我喜歡孩子,也愛學校的環境。我希望還能從事教學工作,繼續發揮作用。”
探索新教學方法再出發
今年9月,55歲的楊玲從固原市西吉縣第八小學(以下簡稱“西吉縣八小”)退休不久,就向西吉縣教體局申請參加銀齡講學工作,“無縫銜接”到興隆鎮中心小學“駐校”從教,“我身體狀況良好,不願意退休後在家沒事幹”。
退休前,楊玲所在的西吉縣八小位於吉強鎮,上下班車程約15分鐘。28年來,都是每天下了班回家吃住。退休後來到興隆鎮中心小學,由於離家較遠,她每週一清晨5點半起床,打網約車,趕在7點20分前到校,週五放學後才回家。
興隆鎮中心小學有42個教學班、1800多名學生,80多名教職工。這所鄉鎮小學有兩棟教學樓、一棟辦公樓、一棟教師宿舍樓,以及多種智慧化教學場所和設備,還有師生食堂。
退休前,楊玲當了多年班主任,主帶數學課。到了興隆鎮中心小學,作為銀齡教師的她,每週帶8節課,主要是綜合實踐課和科學課。在她看來,這個工作量不算大。
興隆鎮當地群眾主要從事肉牛産業鏈生意。楊玲看到,學校裏很少有留守兒童。學生們穿衣打扮整齊,衛生習慣好,精神面貌舒展。
剛到學校沒多久,一群學生在課間看到楊玲,主動湊到她身邊打招呼:“老師是新來的啊!老師,您好漂亮。”她感到,仿佛回到了剛參加工作的時光,面對可愛的孩子們,自己的幹勁更足了。
今年9月,她依託科學課教材開展教學。配套練習冊配發到校後,她要求學生把練習冊帶回家做,但後來發現,有些學生不能按時完成,甚至有的“連書都丟了”。她擔心一些家長忙於生計,缺位孩子的課後作業輔導。於是,她勻出近一半課時,帶著學生一起在課堂完成作業。
楊玲給六年級學生講地球地貌、地殼運動等知識點時,發現鄉鎮小學學生的科學知識素養普遍薄弱,部分學生甚至不知道“殼”是多音字。她先給孩子們講“地殼”的語文知識點,再用地球儀演示,介紹地殼運動成因和原理。課堂時間有限,她叮囑學生們回家後要請家長協助,通過網路進一步了解相關知識,努力提高科學素養。
興隆鎮中心小學的每個年級都組建了教研組,教師團隊以90後為主,都是通過“縣管校聘”機制招錄的全科教師。最近,楊玲和四年級教研組兩名青年教師一起備課。本學期已經過半,她計劃下半學期的科學課要多帶學生去實驗室,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我還要多和青年教師交流,學習新媒體教學方法。和年輕人取長補短、互通有無。”楊玲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