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朝海攜手課鑄魂 童年角色育全人”——北京市課程整體育人視域下“小學校 大課程”系列研討會成功召開

2024-11-27 10:36

來源:宣教之窗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2024年11月22日,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教育學會課程發展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協辦,北京市海澱區前進小學和北京市朝陽區日壇小學承辦的“朝海攜手課鑄魂 童年角色育全人”——北京市課程整體育人視域下“小學校 大課程”系列研討會在海澱區前進小學主會場隆重召開。此次研討會旨在深入探討課程整體育人理念,展示小學校在大課程建設方面的創新成果。會議分為師生風采展示和現場深度交流兩個環節,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中心課程主任江峰主持會議。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鄭葳,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凱,海澱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吳謹,海澱區教科院院長吳穎惠、海澱區教委基教一科科長李巍、朝陽區教委基礎教育一科科長石志芬、北大附中教育集團、北大附中副校長景志國、北大附中元培學院院長李靜,海澱區前進小學小學書記校長王立平、朝陽區日壇小學書記校長于亞玲,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奧運博物館、北京農學院、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等資源單位、各區課程項目組成員及教師代表,部分海澱區小學幹部教師等二百餘人現場參會,內蒙古自治區科右中旗等地教育局領導、以及關注課程建設的諸多教育同仁線上參會。

精彩教學展示彰顯核心素養

研討會現場進行了基於核心素養的“角色”、“勤思”課堂教學展示,共計16節教學活動在前進小學主會場精彩呈現。同時,日壇小學的14節教學活動也通過線上方式進行展示。

在前進小學的兩個主會場內,海澱區前進小學和朝陽區日壇小學的兩節五年級數學課,圍繞《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開展的同課異構,全方位多視角展示了學校課程育人理念之下的課堂教學實踐,為參會者帶來了豐富多樣的教學範例。這些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們在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上的創新,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

特色課程成果展現學校風采

日壇小學和前進小學還在研討會上展示了各自的特色課程成果。這些成果展示涵蓋了多個學科領域,包括藝術、科技、體育等,充分展示了學校在課程建設方面的多元化和特色化。通過這些特色課程的開展,學校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特長。

日壇小學秉持“紮根大地·向陽而生”的辦學宗旨,踐行“奠基陽光人生”的辦學理念,以角色成長為核心育人理念,匠心構建“向陽成長課程”。該課程體系呈三個層級架構,以分領域為主、跨領域為輔,涵蓋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和自主發展課程。以“學習者”“生活者”“創造者”為關鍵抓手,實現從聚焦學生分數向關注學生素養的重大轉變,打破時空局限,從課堂、校園延伸至家、校、社全域和全時段,整體規劃、協同推進。

海澱區前進小學六年級4班學生們以《立長志•積跬步——航向未來》為主題,通過情景劇的方式展示學生們借助學校的博物館課程,走進大運河博物館,通過“船之遇”“船之秘”“船之趣”“船”遞快樂--自製船發佈會,展示學校博物館課程的成果。

校長彙報分享課程建設經驗

在大會第二個環節研討活動中,日壇小學和前進小學的兩位校長分別就“角色”、“勤思”課程建設進行了彙報。他們詳細介紹了學校在課程理念、課程設計、教學實施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為其他學校提供了寶貴的借鑒,校長們的彙報也體現了學校對課程整體育人的深刻理解和積極探索。

前進小學王立平校長以《以課程為篙,向教育更深處漫溯》為題,詳細彙報了前進小學“勤·思”課程建設的十年探索與實踐。學校以課程建設為支點,通過開放辦學、校社共建,實現資源的深度連結,進行“大課程”的建設。並由此走向文化立校的深處、走向課程建設的深處、走向特色發展的深處、走向教育智慧的深處,最終撬動學校教育的高品質發展。在課程目標的指引下,學校依據新課標、兒童發展和校史校情,橫向構建指向五大素養,縱向形成“勤習”“樂學”“善思”三大進階課程群,形成進階性、系統化的“勤·思”課程育人圖譜,幫助學生構建跨學科、跨領域的知識網路和素養進階發展的通道。實現了從學科知識的“勤習”,到興趣驅動的“樂學”,再到項目驅動的“善思”,為學生搭建起核心素養發展的支架;另一方面,學校通過橫向融合,縱向貫通,將課堂教學延伸到家庭和社會的多元場域,突破了空間界限,拉長了時間週期,實現了混齡學習和互動生成式學習,進而實現了全過程、跨學段、多向度的完整育人。學校通過“問·思·辯”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實施“炫酷”評價,形成育人閉環。歷經多年精細打磨,基於問題解決的“童年課程”、基於多學科融合的博物館課程、基於愛國主義的影視教育課程、基於兒童天性的“元大都遺址公園探秘”課程,形成前進小學有特色的課程群,成為課程體系中的一抹亮色。小學校 大課程,學校尊重兒童成長規律,探索符合時代發展的課程內容與實施模式,使學生在課程的滋養中能夠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擁有一個完整而幸福的童年。大課程背後彰顯的是大的兒童觀、大知識觀、大實踐觀、大空間觀,實現全面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勤·思”課程處處彰顯了前進小學幹部教師的教育智慧,在“前于微 進于遠”的精神引領下,協同家校社力量,發揮各方在學校教育和課程建設中的角色作用,共同托舉孩子的成長。

日壇小學于亞玲校長以《用角色具化素養的課程整體育人理念與實踐》為題做課程建設主題彙報,于校長從研究背景、課程整體育人的深度思考與實踐路徑、以角色具化素養的創新舉措三方面介紹學校用角色具化素養的課程整體育人理念與實踐。從最初的思考碰撞,到概念的逐步清晰,再到系統設計與實施,日壇小學歷經三年的深耕細作。學校精準定位角色類型、全員深度參與設計與實施,在此過程中,全校師生在思想上達成高度共識,行動上保持協調一致,教師專業素養得以顯著提升,學生在成長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于校長最後談到:我們滿懷期待,有朝一日能夠精心打磨課表中的每一門微課程,使其成為精品課程;憧憬在堅守校本特色的基礎上,實現與集團初高學段的課程深度融通,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和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沙龍研討碰撞思想火花

海澱區教科院課程中心主任宋世雲主持《童年・角色・成長》沙龍。來自教育界的專家和兩校一線教師們圍繞著 “童年、角色與成長” 這一內涵豐富且極具現實意義的主題,展開了深入且熱烈的討論和交流。就學校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做法,比如如何通過課程設置去豐富孩子們的童年時光,怎樣引導孩子們正確認識自己在不同場景下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助力孩子們在身心健康、知識技能等方面實現全面成長等方面,紛紛分享各自學校的寶貴經驗與創新舉措。同時,對於大課程這一更為寬泛且富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大家也各抒己見,從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其內涵、探討其實施路徑以及展望其未來發展方向。

淀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吳謹表示:在“小學校 大課程”的理念下,海澱區致力於打破傳統教育的壁壘,構建開放、多元、融合、特色的課程生態。學校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項目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讓學生在運動中強健體魄,在審美中陶冶情操,在勞動中自理自立,幸福成長。朝陽區與海澱區都是北京市的教育強區,擁有著各自獨特的教育資源和優勢。未來,海澱區將進一步加強與朝陽區等兄弟區縣、兄弟省市學校的交流與合作。通過攜手攜手並進、合作共贏,共同探索課程建設的新思路、新途徑,相互分享教育改革的成果和經驗。

北京市朝陽區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一科科長石志芬表示:在當前“雙減”政策背景下,朝陽區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構建高品質課程體系,充分發揮課程在育整體人中的核心作用,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青少年。一直致力於探索和推進課程綜合化、實踐化、素養化,努力構建符合學生全面發展需求的課程體系。希望通過本次研討會,能夠進一步明確課程整體育人的方向和策略,探索小學校通過特色課程建設促進辦學品質提升的有效模式。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智慧碰撞,我們一定能夠在課程整體育人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為朝陽區、海澱區乃至北京市的教育發展做出貢獻。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凱表示:兩所學校為我們提供了兩個層面的解決方案,第一個是課程育人的三化問題,把周邊的資源融為課程的要素,而且形成了課程向周圍的散發。第二點是我們是否能夠賦予現有的單一教學新的內驅力,雖然我們有情境、任務和問題,但是我們用角色串聯情境、問題和任務。因此我們用真實的情境導入、完整的任務驅動、具體的問題引領,用一個真實的角色去做串聯,我們能否真正通過角色的回歸讓課程回歸兒童。小學校的大課程重在於專業對孩子一生的價值,考慮當前的供給,為兒童和課程之間搭建橋梁,讓孩子走向課程,讓課程適應孩子,因此生活是資源的遷移。

未來還會在更多場域和類型的學校探索人的整體發展需要課程做什麼樣的轉變。課程背後是人,即學生和老師。希望角色的回歸,尤其是主題的回歸,真正將課程向課堂、學習,將每個孩子的真實發展和老師的進步做回歸和延伸課程。

專家點評引領課程發展方向

來自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吳穎慧院長和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的鄭葳副教授對本次研討會進行點評。專家們對現場教學展示和學校特色課程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也對課程整體育人視域下的小學校大課程建設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專家們強調,課程建設要緊密圍繞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注重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此次研討會的成功召開,為北京市小學校的課程建設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臺。通過展示和分享優秀的教學實踐和課程成果,促進了學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推動了北京市課程整體育人理念的深入實施。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的小學校大課程建設將不斷取得新的成就,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拔尖人才做出更大的貢獻。(圖文/宣教之窗)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