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為畢業生包車求職,包的是成長的“巡回巴士”
“金九銀十”過後,畢業生秋招季進入“攻堅期”。面對未知的世界、激烈的競爭、嚮往的崗位,以及現實中的重重難題,畢業生內心自然少不了焦慮、忐忑,甚至畏懼。如何在畢業之際,再給學生們“送一程”,成為高校面臨的必答題。近期,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包車帶著畢業生組團求職,收穫了關注與點讚。
包車求職的背後,是畢業生面臨的求職難題。一些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i人”大學生,面對陌生的環境、嚴格的考官,很可能因為“失語”而在面試環節陷入被動,甚至失去出去求職的信心。另一方面,很多應屆生未必在大學所在的城市找工作,他們還要面對舟車勞頓的辛苦、顛簸往返的成本,以及求職中的孤獨感。此時,任何一些小小的波折,都可能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在高校的組織之下,求職的“孤軍奮戰”成為了“並肩作戰”。這份“並肩”,是同學之間互相鼓勵、彼此陪伴,也是學生與高校之間齊心協力、攜手共進。具體來看,與自己熟悉的同學一起參加面試,有助於緩解緊張情緒;在奔波的路上有朋友的陪伴,心裏會更踏實、底氣會更充足,狀態也會更好。更不用説,學校提供的這項服務,大大降低畢業生們規劃路線、安排行程的時間成本與經濟成本,以貼心保障減輕“後顧之憂”。
在求職季,很多畢業生的內心都像是緊繃著的皮筋,處於非常脆弱、敏感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除了知識的補足、技巧的錘鍊,很多同學其實更需要的是心靈上的慰藉與精神上的擁抱。學校提供切切實實的關懷和托舉,讓畢業生感受到關愛多一點、困難輕一點、麻煩少一點,他們找工作自然更有鬥志、更有信心。
為了包車求職達到實效,這所大學還做了很多細節配套工作。比如,首先主動鎖定一些學生投遞簡歷較多、專業匹配、薪資合適的用人單位,隨後再組織學生包車;邀請在用人單位工作的往屆生就熱門崗位進行答疑。此外,學校還提供如何寫簡歷、如何給用人單位發郵件或短信等培訓,組織學生分組模擬面試。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背後,其實都蘊含著用心用情的付出、鑽精研微的努力,起到的也是實實在在的作用。
無論包車求職,還是“保姆級”的就業幫助,都是高校創新就業保障服務、完善學生托舉體系的重要舉措。相關舉措也引發了關於高校角色、職責的思考。除了完成教學培養方案,高校想要真正當好學生發展的“托舉者”、成長的“擺渡人”,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擔起責任。
在包車求職中,我們看到了高校幫助學生們“走出去”,也看到了高校對於學生內心想法、需求的“走進去”。期待在未來,還會有更多這樣的成長“巡回巴士”,在高校的“加油充電”下,載著更多同學駛向理想與未來。
周燃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