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傳統文化浸潤心弦 千余名安慶師大學子共用非遺“盛宴”

2024-11-18 13:37

來源:中國網教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傳統技藝“韻”動心弦,文化傳承“夜”續華章。近日,安慶師範大學開展“非遺新韻”主題系列活動,學校3000余名師生於遊覽中感受傳統與現代的完美交融,于非遺體驗中感受中華民族千年的智慧與匠心。

非遺禮儀 感受傳統文化的莊重與傳承

男子行“冠禮”,女子行“笄禮”,這是古代中國漢族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舉行的一種傳統成人儀式。此次成人禮主要分為冠禮和笄禮兩個環節,通過到盥洗位、鞠躬行禮、祭酒啐酒等流程,最大程度上還原出一場古代成人禮。

先將頭髮綰成發髻,再用黑布將發髻整體包裹,隨即以簪固定發髻……一套笄禮流程結束,加笄環節完成。學前教育專業2023(2)班的孫小淇,作為今日的笄者之一,卻是古代禮儀知識的“小白”,為了更好地還原古代成人禮的基本流程,她從幾天前便開始“補習”相關知識。她表示,對她而言,參加這次成人禮不僅是一次全新的體驗,讓她學到了相關知識,更加深了她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

冠笄者在讚者的主持下,根據古制禮儀,依次完成行盥洗禮、醴禮、宣誓禮等禮制。金融工程專業2023(1)班的吳昊作為一名“漢文化”愛好者,自然不會缺席此次成人禮,他身著唐代藍白雲紋圓領袍,頭戴紗帽,盡顯古典之美。“能夠在學校‘沉浸式’體驗古代成人禮,真的太讚了!”他表示,加冠不僅是步入成年的標誌,更是賦予責任與擔當的重要過程,作為新時代學子,他將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扛起身上的青年責任。

非遺展演 感受傳統文化的藝術與創新

舞臺上,表演歌曲串燒的學生們將民族樂器與流行歌曲進行巧妙結合,使用古箏、笛子、笙等樂器共同演奏了《蘭亭序》《青花瓷》《菊花臺》;身著紅色漢服的表演者以舞蹈的形式演繹了三國時期呂布與貂蟬之間的愛情故事。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黃梅戲表演專業2022級的李新悅與其搭檔,為大家帶來了《天仙配》《孟姜女》等三首黃梅戲經典曲目。“為了更完美地呈現演出,我們花費了一週的時間進行排練,並不斷進行查漏補缺。”她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展示,能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黃梅戲、喜歡黃梅戲。

川劇變臉與秦腔噴火作為壓軸節目“亮相”舞臺。表演者身著黑色戲服,通過舞蹈動作的掩護,手一揮、頭一甩,臉譜迅速變換。每一次變臉,都伴隨著觀眾們的驚嘆聲和掌聲。與表演者互動的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2024(5)班的付海蓉,是特意從菱湖校區來到龍山校區參加活動的。“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變臉藝術,感到新奇與興奮。”付海蓉坦言,她一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滿興趣,聽説學校裏舉辦相關活動,便毫不猶豫地前來參加。

非遺遊戲 感受傳統文化的智慧與樂趣

手拿毛刷,蘸取塗抹大片黑色墨汁,四歲的何子衿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用紙張鋪滿活字,最後用手掌平鋪按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詩句逐漸在紙上顯現,何子衿的臉上“綻放”笑容,興奮地直呼:“太神奇了!原來這就是活字印刷術。”非遺攤點負責人之一、法學類專業2023(5)班的盛雯介紹,活字印刷術推動文化傳播,為中華文明的傳承注入了強大動力。“將墨汁變為‘有血有肉’的文字,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親身體驗拉近參與學生和傳統技藝之間的距離。”

“牛走獨木橋”“儘是缺點”“一邊是水,一邊是山”……藍色的帳篷下,五顏六色的字謎條隨風擺動,參與學生或獨自思考,或三兩討論。“我答對了十道字謎,獲得一把精美的團扇,心中是滿滿的成就感。”工商管理類專業2024(1)班的陳芷揚表示,猜字謎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在解碼古老文化的過程中,智慧與樂趣完美融合,不僅鍛鍊了參與者的思維敏捷性和文化素養,更以其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

屏住呼吸,瞄準目標,學生紛紛在攤點上套取獨屬自己的那份“古幣情緣”。物流管理專業2023(1)班的惠淑晴輕輕一擲,一套即中。“我手中的正是秦朝的圓形方孔錢,錢幣的造型象徵著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惠淑晴笑著展示自己套圈所得的“戰利品”,她直言,歷朝歷代的錢幣中都蘊含著古人智慧,當傳統錢幣文化與現代娛樂方式“碰撞”,她深刻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非遺新韻”主題活動是面向全校師生的一場文化“盛宴”,採取“非遺體驗+文化傳承”模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展示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相結 合,集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身。“未來,學校將不斷創新活動開展形式,推動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深入師生校園生活,助力校園文化繁榮發展。”活動負責人、2023級陶因班(金融工程)的朱聞博説。

(文/楊子嫻 蘇月月 符鐘宇 圖/黃勁飛 夏雪 陳瑤瑤)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