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鷗教育未來學習空間首秀高博會,實景方案備受矚目
11月15日,“第62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隆重開幕。本屆高博會以“職普融通·産教融合·科教融匯”為主題,將圍繞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探討多個議題。
在AI時代,人才培養需求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已難以滿足現代社會對創新型、複合型人才的需求。為回應這一挑戰,學習環境的變革,成為教育領域的研究重點。本屆高博會上,翼鷗教育推出未來學習空間(ClassIn Intelligent Learning Space)全係實景解決方案,展示如何以數智化轉型為核心,通過軟硬體一體化設計,助力高校打造靈活、互動和高效的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效能。
ClassIn具身智慧教室亮相高博會現場
世界經合組織 OECD 在《創新的學習環境手冊》提出了基於創新性學習環境的“7+3”框架,這一框架認為,學習環境是個有機的、整體的概念,涵蓋了學習過程及學習發生的環境,是一個包含學習活動和學習成果的生態學習系統。
基於這一研究成果,綜合對世界各地上千間教室的走訪調查和桌面研究,翼鷗構建了AI時代的學習環境設計的三大維度:
一是支援學習目標由“掌握性學習”向“勝任力學習”轉變,促進教學模式的變革;
二是在符合學習科學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多樣化的空間形態設計,實現學習效果的真正提升;
三是構建線上線下結合、軟硬體結合的數字化空間,打造具身智慧驅動的新一代教室。
01
其一,支援學習目標由“掌握性學習”向“勝任力學習”轉變,促進教學模式的變革,打破以講臺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重新將學生置於課堂的核心。
IBM橫跨2016~2023年的連續調研顯示,對於歐美頂尖企業管理者而言,新員工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熟練度的相對重要性呈現斷崖式下跌,而人際交往相關能力的重要性則在逐年攀升。
人才需求已然發生變化
進入數智化時代,精熟性的技能學習與時代愈發脫節,已經無法使學生面對未來世界的挑戰,高等教育機構正面臨巨大的教改壓力,以幫助學生塑造強大的科研與就業勝任力。在課堂時間有限而學習內容海量增長的客觀現實下,未來學習空間中,教學的核心模式將從教師單向輸出,轉向協作式、項目式學習。
ClassIn LMS可支援包括項目式學習在內的多種創新教學模式。
復旦、北大、武大三校醫學院聯合項目制學習(PBL)課程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主任醫師向陽,就使用ClassIn LMS,面向復旦、北大、武大三所學校的學生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PBL教學課。
課程開始,病例資料已經發放到每位同學的“小黑板”上,學生可以在各自的小黑板上圈圈畫畫,摘錄重點,獨立進行,互不干擾。討論環節,每個學生都可以展示自己的小黑板,並在與老師、同學的討論中,用不同的顏色實時編輯,記錄討論思路,實現生成式教學。教師可以使用隨機選人、擲骰子等工具隨機選取學生發言,學生也可以用“舉手”功能舉手上臺。每個發言的學生都可以被拉入教室放大,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和主體性。
北大阿拉伯語系埃及方言課,一屏連接外教,一屏展示教學內容,擴展了教學空間
在多臺教學一體機、吸頂麥和ClassIn平臺等前沿技術的加持下,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付志明教授將ClassIn“雙屏”融入埃及方言課,解決了傳統語言課堂中多媒體切換不便、無法進行圈注標記、混合教學體驗不佳等痛點。
北京協和醫學院,6個教室同上一節PBL課
在北京協和醫學院,教師通過ClassIn LMS向6個教室的36組學生授課,並組織數字化分組討論。教師能實時看到學生的討論板書,學生可多人同時書寫並截圖上傳作業,部分小組線下討論並形成紙面作業。各小組將討論結果製作成幻燈片,上傳到ClassIn雲盤,即可向其他教室展示。
使用 ClassIn LMS 輕鬆實現全學期 PBL 課程規劃,為學生提供精細化的過程性賦能和評價。
教學模式的轉變,並不意味著“教師”的重要性下滑。恰恰相反,正如復旦大學謝錫麟教授接受我們採訪時所説,雖然需要教師親授的書本知識會越來越少,但學生仍需與教師在教室中面對面交流,教師作為知識輸出者地位降低的同時,作為學生的人格、學術精神和好奇心榜樣的地位將大幅提升。
這種精神影響是AI無法替代的。未來,隨著新興教育技術的發展,教師職業的社會重要性和從業難度,都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02
其二,在符合學習科學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多樣化的空間形態設計,實現學習效果的真正提升。
校園和教室的色彩、光線、噪音、桌椅佈局、空氣品質等,都對學習結果有直接影響。研究顯示,環境因素在一學年內對學生學習進步的影響達到驚人的16% (Barrett et al. 2015),是僅次於家長和老師的第三大因素。
傳統教室排排座、講臺居高臨下的設計,顯然已無法適應教學新模式,需要迭代為更加靈活多樣的形態,包括BYOD的方桌靈活教室、主動學習空間、U型研討教室、馬蹄型教室等。
在翼鷗的支援下,多所高校的新型教室已經落成:
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周棟焯院長利用ClassIn雙屏進行線性代數板書教學,數字板書自由暢寫。結合翼鷗設備,全場實現無感均衡擴聲,師生沉浸于清晰、高效的教與學之中,共同探索數學之美。
上海商學院洛桑酒店管理學院 主動學習教室:雙屏+分組屏/全場均衡擴聲
武漢大學 實驗教室:多功能展廳/直錄播會議
在教室的細節設計上 → 翼鷗的空間方案,在教與學體驗的細微之處,更顯用心。
比如,為了盡可能還原手寫粉筆字的感覺,專門研發了配套的紅外手寫筆,筆尖採用獨特的雙層設計,外層覆蓋耐磨軟質材料,在光滑玻璃表面書寫也有一定的摩擦阻力,還原寫粉筆字的感覺。同時又確保細筆尖耐磨且不易折斷。
ClassIn紅外手寫筆
教室桌子可帶插線板,以便隨時充電,滿足BYOD教學需求,且可以移動重新連接,擺成3人半圓、6人圓桌、4-6人長條桌等形態。
單排3孔插銷,1桌接地插可至多為6台終端供電。地插內部採用側面佈局,上面可以密封。
此外,學生在教室外的協作與社交體驗同樣重要。翼鷗認為,在教學樓建築設計之初,整個校園的設計就應一體化考量,以貫徹對社會情感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的支援。為此,我們設計了小組討論室、教師辦公室,以及走廊、門廳、休息區等非正式學習空間和泛在空間的推薦形態。
03
其三,構建線上線下結合、軟硬體結合的數字化空間,打造具身智慧驅動的新一代教室。
過去十年,隨著從資訊化到數字化時代的極速轉換,不少高校建起了看起來“酷炫”、實際一線使用率卻很低的“智慧教室”。原因在於這些教室是硬體建設驅動的功能性教室,而不是軟硬體結合的、可常態使用的數字化學習空間。
進入智慧化時代,ClassIn 期望帶來教學軟硬體的完美協同,為師生創造課堂與課前後交互的新體驗。
軟體層面,ClassIn LMS 內 AI 支援的新型學習活動,如AI口語、AI助教等功能,可以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顛覆過去的課程形態和作業形態。
數智學習環境 之 主動師訓空間落成于北京師範大學科技樓
在具身智慧驅動的學習空間中,AI聯席教師能通過攝像頭、麥克風來深度感知教學空間內師生的自然語言、座次、身體姿態和交互行為,並給予授課教師實時的工具性輔助。下課後,使用認知計算技術(Cognitive Computing),處理課程資源和課堂錄影,向教師提供提升教學品質的方法論與個性化的師訓資源。
AI 聯席教師將支援語音控制/意圖識別、遠端學生自動聚焦、自動分組/視覺、課堂復盤等
AI 輔導師 之 AI課程助教
在ClassIn課程班內,當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可以向AI助教求助。AI助教不僅可以給出回答,還可以給出這一問題所涉及的學習資源所處的文件位置。
結語
延續了百年的傳統教室形態,正在被徹底打破和重構。
未來學習空間的構建,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革新,更是教育方式的深刻轉型。要讓未來學習空間真正發揮其潛力,單純依賴硬體設施的堆積和表面上“酷炫”的技術疊加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更為深遠的教學觀念的轉變,需要對校園內外多種空間的重新定義和優化,以及線上線下教育資源的無縫融合。
在這種無邊界的“未來學習空間”中,知識不再局限于課本,學習不再受限于課堂。通過“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數據驅動的教學方法,AI賦能的智慧化支援,以及能力為導向的培養體系,每個學習者都能在個性化的學習道路上不斷探索和成長,邁向更廣闊的知識領域和無限的未來可能性。
它需要教學目標和行為的深刻轉變,需要對校園內外的多種空間進行重新定義和優化,以及對軟硬體一體的數字化基座的構建。
在這種無邊界的“未來學習空間”中,知識不再局限于課本,學習不再受限于課堂。通過“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數據驅動的教學方法,AI賦能的智慧化支援,以及能力為導向的培養體系,每個學習者都能在個性化的學習道路上不斷探索和成長,邁向更廣闊的知識領域和無限的未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