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教育規律 嚴剎幼兒園“小學化”之風
日前,在社交媒體上,有家長髮帖稱,在上海某幼兒園家委會上,園方表示“將從中班開始選拔孩子進入理科班”,並分享了班型、課程以及收費標準等。11月12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致電涉事幼兒園,工作人員否認開設網傳課程,並稱不會開設相關課程。(中國青年報客戶端11月12日)
近年來,圍繞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社會各界多有討論。在社會關注和有關部門核查之下,證實涉事幼兒園開設“AMC理科班”情況並未發生。但是,這起事件引發的討論再次提醒人們:一些地方暴露出的幼兒園“小學化”傾向,以及部分家長對此的期待和追捧,需要持續關注。
在許多成年人的童年回憶中,幼兒園是個輕鬆的地方。幼師教授的知識,是一些幼兒能夠理解的基本常識。讓兒童聚在一起,度過快樂的成長時光,才是幼兒園生活的主要內容。然而,隨著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各地都吹起了一股“提前教學”之風。在這股風潮吹襲之下,幼兒園也難以獨善其身。
在相當一部分家長看來,越早讓孩子學習未來的應考知識,越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某些不規範招生行為,也迎合著這些家長的心理。在這兩種因素的共同推動之下,不乏有小學生提前學習初中知識、初中生提前學習高中知識、學齡前兒童學習小學知識的情況發生。相比中小學,幼教機構受到的監管稍顯薄弱,更有可能主動迎闔家長的需求,想出各種課程名目,以“提前教學”牟利。
從短期利益來看,“提前教學”或許能讓學生在特定階段取得更好的成績,在同齡人中取得競爭優勢。但是,究其本質,這種教育方式並不能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或更強的能力,而只是打了一個時間差,強行通過揠苗助長的手段,讓學生成了“應試機器”。從小學到高中,每個教育階段都有課程大綱,這些課綱是教育主管部門匯集教育專家認真研判的結果,按照課綱的指示,循序漸進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無疑是最符合未成年人心智成長規律的做法。
某些家長如果認為自家孩子確實有特殊天賦,可以在不影響學校、幼兒園教學的前提下,自行在家庭教育的場合展開探索。但是,為了保護大多數孩子健康成長,使其免於承受過多學習壓力,在包括幼兒園在內的各級教育機構中,這股“提前教學”之風決不能被放縱下去。
事實上,幼兒園“小學化”的相關問題,早已得到有關部門高度重視。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該法明確幼兒園不得採用小學化的教育方式。而在此前,教育部也已多次就幼兒園“小學化”問題發文制止。期待在有關部門的多方面努力下,幼兒園的“小學化”傾向能得到有效扭轉。
11月11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面對“如何避免學前教育活動的小學化傾向”這一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田祖蔭表示:3到6歲的兒童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尚不具備理解抽象文字符號的能力。如果提前學習小學的課程內容,不僅會剝奪孩子的童年快樂,更會挫傷學習興趣,影響身心健康發展,對此,教育部將加強專業指導、加大社會宣傳、強化規範監管。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多數家庭的美好願望。家長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情,社會不難理解。但是,對未成年人而言,只有在健康成長、快樂成長的基礎上,才談得上成才。對此,家長要尊重教育規律,克服揠苗助長的衝動,各級教育機構更要守住底線,為未成年人提供科學的教育引導。
楊鑫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