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想盛開科技迭新,奇思鬥艷學子“雙創” 全國大學生創新年會舉行
從程式編碼到圖形界面,比爾·蓋茨以用戶思維開啟了個人電腦的新時代;從大哥大到蘋果手機,喬布斯用極致設計掀起了新千年的消費電子狂潮;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從地球到太空探索……埃隆·馬斯克用2000美元一步步描繪出自己的科技狂人夢想。每一個引領人類科技方向的創新産品,都源於“造夢者”們對科學的無盡探索,對夢想的矢志追尋。而隨著“神舟”上天、“北斗”組網、“嫦娥”奔月、“蛟龍”入海,我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的檔口,全社會對創新型人才倍加渴求。如何培養創新人才,激發創新熱情,形成良好創新氛圍,也成了我國各大科研院所、高校機構念茲在茲的重要工作內容。而已經舉辦十六屆的全國大學生創新年會的出現,則為我們探索建設創新培養的舉國體制、實現由點到面的系統創新能力提升,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中國式”創新範本。
寒雪未至,冷霜已來。在這濕冷清寒的晚秋時節,一場青春飛揚的創新盛宴——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年會(以下簡稱國創年會)于11月9日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盛大啟幕。自2008年舉辦至今,已連續舉辦十六屆的國創年會,以其極具開放性的賽事理念,極富創意性的賽事設置,極有包容度的創新課題,吸引著數以萬千計的高校學子踴躍報名,參與其中,並涌現出不少充滿奇思妙想的科技創新作品,極大地推動了高校青年學子創新熱情的噴涌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雲集專家學子
國創年會榮登川大校園
匯聚專家學子,共“創”美好未來。11月9日,國內一眾專家學者和參賽高校學子云集川大江安校區。四川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戴作安,國創年會專家代表、西北工業大學原黨委副書記萬小朋,北京萬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銳,中國礦業大學原副校長曹德欣,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級調研員侯永峰,四川大學副校長遊勁松,與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326所高校師生代表,教育部,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代表、“國創計劃”專家工作組成員及行業代表共1700余人齊聚開幕式現場,共同見證此次國創大會的空前盛況。
據悉,本屆年會以“海納百川·智見未來”為主題,以線下活動為主,輔以雲上展示、線上互動等多渠道,包含創新創業項目改革成果展示、創新學術論文交流和創業推介項目交流三個傳統主題活動,將全面覆蓋一眾參賽大學生選手精心打磨出來的各類“雙創”作品,為高校創新成果搭建産、學、研一體化創新轉化平臺。
激揚青春意氣
專家學者寄語參賽學子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創新是第一動力’。”遊勁松在開幕式致辭時介紹道,在創新引領的時代背景下,四川大學踐行將創新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全課程,獲批首批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和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入選首批 “國創計劃”單位。學校以探索“2035特區”“交叉學科”“産業特區”三大子計劃為抓手,不斷推進科教融匯、産教融合,夯實學生創新能力。近年來,學校年均立項大創項目1600余項,獲國家級省級立項500余項,近五年入選年會22項。“我們相信,在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廳的指導下,在各兄弟高校的關心下,我們一定能夠培養更多創新生力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
“此次年會在四川召開,是對我省創新創業工作的鼓勵,也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學習機會,必將推動我省高等教育事業不斷開創新的局面。”戴作安在致辭時表示,“四川歷來高度重視創新教育工作,下一步,我們將以此次年會為契機,搶抓國家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戰略機遇,探索國家戰略領域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切實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高度高品質發展。”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侯永峰在致辭時表示,國創計劃是讓創新從萌芽到開花的一片沃土,在建設過程中,始終秉持“興趣驅動、自主實踐、重在過程”的原則。他鼓勵引導大學學子要腳踏實地、提升自我、敢闖會創。“希望同學們能夠不負韶華、敢闖會創,用最美好最激情的青春歲月頑強拼搏,努力擔當時代賦予的責任,書寫屬於自己的人生篇章。”
當日,新時代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發展論壇如期舉行,來自北京大學的張海霞、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許勁松、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高繼慧、四川大學的李徵、湖南大學的汪忠等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iCAN模式》《創新機制促進發展 産教融合共築夢想》《成為自己、成為人——創新實踐教育的全新使命》《社會創業教育項目設計、機理及實踐驗證》等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為創新創業獻上“錦囊妙計”。
難分一時瑜亮
創新成果紛紛登場亮相
無論是四川大學團隊展出的基於電磁耦合處理技術的航空零件性能調控工藝研究、還是國防科技大學展出的低頻寬頻隔聲與承載功能一體化超構結構,都匯聚了學子們的智慧與心血……當日,在開幕式舉行的同時,在場外的知識廣場上,一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改革成果展正如火如荼地激情上演。參加此次年會的大學生帶來的科技創新成果以現場演示、成果説明等形式精彩亮相於師生眼前,每一件展品都讓駐足觀展的師生紛紛拍手稱奇,頻頻點讚。
而在該校江安校區第一教學樓A座,大學生創新學術交流及創業項目推介正以答辯交流的方式進行著。這些在校大學生創作的多項學術科技作品讓評委專家們耳目一新。面對著評委專家們的提問與詰難,參與答辯交流的大學生們對答如流,展示出00後的青春昂揚與天馬行空,受到了評委專家們的好評與肯定。“各個學校都非常重視大學生這個國創計劃項目的開展,學生投入和指導教師的投入都十分充分。”作為答辯交流評委的萬小朋表示,“在學生們的答辯交流過程中,我也看到了學生全方位的素養和能力的提升。”“通過與學生們的答辯交流,讓我感受到他們積極投身創新創業的精神風貌。”同樣作為答辯交流評委的曹德欣講道,“這一環節為學生們搭建起了一個非常好的交流平臺,也是學習的平臺。希望學生們要善於抓住機會,勇於探索,不斷提高科學技術水準和創新能力,為科技強國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據了解,本屆年會共收到部屬高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推薦項目1006項。經過相關專家初評、“國創計劃”專家工作組復選,共有510項成果入選年會,其中學術論文200篇、創新創業項目改革成果展示250項、創業推介項目60項。經過激烈角逐,年會評選出四川大學《鋅摻雜和MXene載體提升磷鐵鎳的OER性能》等“優秀學術論文”20篇,華中科技大學“HiMotor:同步磁阻電機智慧優化設計平臺及應用”等“最佳創意項目”20項,天津大學“大然科技——機器人運動執行領域耕耘者”等“最佳創業項目”12項,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秦家女子裁煙柳——基於陜西省107個區縣農村婦女傳統手工藝現狀調查及創新發展策略研究”等“我最喜愛的項目”20項,華中科技大學、四川省教育廳等“優秀組織獎”15個,四川大學獲得“特殊貢獻獎”。
在11月10日閉幕式上,來自重慶大學的“倣生鐵硫基複合電極的可控設計及電化學性能的改善機制”、上海交通大學的“我國有機磷酸酯排放源優化及環境歸趨模擬”2篇優秀學術論文,來自遼寧師範大學的“扶光無障礙文娛公益服務組織”優秀創業項目代表獲獎項目做彙報交流。據悉,第十八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年會將由昆明理工大學承辦,屆時該校將接過四川大學高擎的創新旗幟,續寫國創年會的熾熱且輝煌的青春篇章。
喜結創新碩果
川大積極探索創新之路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此次堪稱史上最大規模的國創年會,花落四川大學並非偶然。近年來,四川大學獨立或牽頭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40項;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93個,國家級一流課程128門;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金獎、“挑戰杯”國賽特等獎、一等獎共70余項;主編或副主編14種教材獲首屆全國優秀教材獎(高等教育類)……立足新時代,四川大學本科教育借力融合“教”“學”“管”“研”“督”的“1+N+X”智慧平臺為基礎,大力推進AI賦能本科教育教學和融合式教育改革,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拔尖創新人才,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全面覆蓋産、學、研、工的一體化創新孵化平臺,走出了一條結合資源優勢、學科強項、教學師資的獨特創新道路。
以科促教,四川大學抓住教育-科技-人才為核心,在以往的創新創業工作中真抓實幹、下足功夫。2016年考研上岸的張勃慶,現在是四川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他在張興棟院士團隊從事研究3D列印人工骨移植這一課題。就在此次國創年會舉行前,張勃慶和他的同事正像往常一樣在實驗室裏做著實驗——他們正在通過3D印表機製備人工骨修復支架。從當初初出茅廬的學生,演變為扛鼎架梁的團隊骨幹,這不僅僅是張勃慶個人的角色轉變,更是彰顯了該校在創新創業工作中所做出的用人不拘一格,打破因循守舊的陳規陋習。
“骨誘導理論的概念、定義,以及應用,我們都應該是全球首創。國內外也有許多研究團隊跟隨著在做,但他們沒有做得這麼成體系。”張勃慶自豪地介紹道。該團隊目前所取得的佳績,離不開該校長期以來在創新創業工作上的大力支援。“四川大學一直非常關注學生理論結合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鍛鍊和培養他們的工作能力。各種各樣在創新創業方面的舉措,激勵著我們的學生投身於各項科研中,通過各類比賽歷練自己。”四川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樊渝江介紹道,“在創新創業的征途中,我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基於知識圖譜的維生素全套質譜檢測試劑盒及智慧輔助診斷軟體的研發》成為我們團隊成長的重要里程碑,這讓我們在實驗中發現新現象、認識新規律、獲得新知識,在實踐中提出真問題,思考真問題,解決真問題,在互學互鑒中産教融合、學科融合、專創融合,感謝學校在創新創業工作中為我們打好基礎鋪下基石,才能‘萬丈高樓平地起’。”
“千淘萬漉雖辛苦,淘盡黃沙始見金。”曾在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國賽終審決賽中,以當時學子的身份摘得國家級金獎的項目負責人王康;從大一到大三,通過3年的不懈努力,成功申請到國家專利的學子朱濤……這些在四川大學通過創新創業工作脫穎而出的學子不計其數,他們從“大創”中起步,在大賽中成長,在市場中淬煉……在創意與運用中將所思所想刪繁就簡,他們在創意與需求中褪去天真稚嫩,最後在自己的工作中學以致用、學以致成。“創新創業高品質發展,為的就是更好地培養獨具特色的創新型人才。”在四川大學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吳迪看來,超越金牌之上的“雙創”教育,對於四川大學而言,就是怎樣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人才—科技”戰略,就是高等教育小邏輯怎樣符合社會發展大邏輯,就是如何以“國之大者”的高度培養敢闖會創的人才。
借力國創年會東風
川大讓“雙創”邁向更高更深更廣
“當前,四川大學切實服務國家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形成了讓學生謀事業創事業、重在創新、成就‘雙創’人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觀。”據四川大學教務處處長、四川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常務副院長黨躍武介紹道,“我校以首批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為依託,聯動企業類、區域類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堅持人項耦合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聯動,堅持科教融匯、産教融合,構建了以全課程全過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創新創業教育為主線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以此著力培養創新創業生力軍。”
而隨著此次全國高校本科教學改革中覆蓋面最廣、影響力最大、學生參與最多、水準最高的盛會之一的第十七屆國創年會在四川大學的舉行,在讓每一位有志學子都展現自己的創想和作品,為每位學子開啟一扇夢想之門的同時,也讓該校在“雙創”之路更加平坦開闊,讓夢想中的世界更加熠熠生輝。畢竟,“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create it.(預見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創造它)”(文/圖 王李科)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