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中有丘壑 電子科大學子讓奮鬥成為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三年前,背著夢想的行囊,葉銘走進了電子科技大學,開啟了屬於他的青春旅程。“自入學以來,我一直堅信勇敢試錯是完善自我定位的必經之路,而我也一路積極實踐,並保持著敏銳的自我覺知,力求能在專業領域、學生活動等各方面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改變,最後能自洽而後行,以自己溫和而篤定的方式向外界輸出自己的影響力。”回顧過去三年在電子科技大學的求學生涯,讀于該校自動化工程學院2021級自動化專業本科生的葉銘這樣總結道。自成為“成電人”那一天開始,正是這種自我超越的信念,驅使著他在學術科研、科創競賽、社會實踐等多個領域皆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前三年推免綜合成績95.08,專業排名第一,GPA3.99;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獎學金、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曾帶隊完成多項科創作品,獲華為ICT大賽國家級二等獎(排名第一),並兩次入選校院新工科成果展;主持大創項目成功結項,一作和二作論文分別在中科院一區SCI頂刊Neural Networks上發表……“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校期間踏實努力,勤奮上進的葉銘多次獲得各項榮譽,讓奮鬥成為了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勤學善思
競賽鋪就求知路
“真正的學習不僅僅在書本中,更在實踐和探索中。”葉銘以此自勉,即使大一上學期期中考成績在年級中排名僅為前50%,在學習委員的隊列裏更幾乎是吊車尾,他也從未灰心。在同期進行的院新生電設賽中,他以隊長身份帶領團隊取得賽道最高分,更將作品帶到了該學院新工科成果展上,向時任該校校長的曾勇教授介紹了自己的科創作品。
“競賽的實踐能彌補課業上知識的枯燥,這是一對相輔相成的關係。”在緊張的期中考和比賽結束後,葉銘及時調整狀態,查缺補漏,最終在大一學年結束時取得了專業前3%的優異成績,並憑藉豐富的競賽實踐經歷獲得了國家獎學金。到大二時,他已能在華為ICT大賽中帶領團隊取得國家級二等獎,並在大三結束時以推免成績專業排名第一的佳績再次證明了自己。
求實創新
科研攻堅步步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葉銘深知作為一名本科生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更需把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將所學專業知識運用到科研之中,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為此,在科研方面,葉銘不斷突破著自我,力求在專業領域有所建樹。
大一寒假,葉銘主動調研家鄉智慧製造産業生態,獨立完成了從聯繫當地企業到最終形成2萬字調研報告的全部流程。隨後,他加入旸谷學生科創團隊,深入參與“紅外與可見光圖像融合”的研究。作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負責人,他堅持每週組織團隊成員與導師、研究生學長進行討論,並根據成員特點合理分配任務,最終在中期、結題時均完成了超2萬字的報告,項目資料累計超過十萬字。為了開闊科研視野,他還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學和西湖大學進行學術交流,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子進行思維碰撞,在交流互鑒中不斷提升自我。
“科研讓我不斷感受到挑戰和探索的樂趣,但我也深知科研之路不會一帆風順。”葉銘回憶起科研攻關的日子,坦言無數次面對知識不足的瓶頸,也曾因為實驗不理想而感到挫折,但他始終相信,正是這些挑戰推動著他不斷成長。為了入門機器學習領域,葉銘先後學習了岡薩雷斯教授的《數字圖像處理》、邁克爾博士的《神經網路與深度學習》等十余本中英文專著,並堅持閱讀英文文獻。從以二作身份在中科院一區Top期刊MSSP發表論文開始,他的科研思路逐漸系統化,並於半年後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一區SCI頂刊《Neural Networks》上發表論文。
篤行致遠
會擔當顯風采
“社會實踐對我來説,是一種責任的延續。”在社會實踐中,葉銘不斷探索個人與社會的連接。他曾主持和參與多個調研項目,總計行程達100公里。在橫跨川渝貴的調研中,他擔任活動場記和微電影策劃,參與推出19篇報道,並獲評校“社會實踐優秀個人”稱號。“在實踐中,我學會了聆聽時代的聲音,也更加懂得如何在個人與集體中找到自己的價值。”這些經歷讓葉銘深刻感受到社會發展的脈搏,也更加明確了自己作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在學生工作中,葉銘曾擔任行政班學委,組織英語四六級模擬考試和專業講座,幫助班級同學共同成長;在“求見校園文化生活刊”項目中,他從策劃到執行全程參與,推動刊物的成立與發展,舉辦了“求見校園文化周”等活動,公眾號關注量超1000,閱讀量超過13000次。他感慨道,“求見是一個平臺,也是一種態度,我們希望通過它傳遞感知自我、感知生活、感知他人的理念。”
作為一名追求全面發展的青年,葉銘還在文體活動中展現出了多方面的才能。經過四次選拔,他成功入選了以培養創新領軍人才為導向的“棟樑工程·校立人班”,並在其中擔任宣傳組場記和新聞撰稿人。他還在第二屆成渝青年模擬聯合國大會中榮獲“最佳風采獎”,通過這種特殊的經歷鍛鍊了自己的溝通能力和國際視野。同時,他堅持每週三次環校夜跑,並在“成電杯”校園定向賽中名列前8%。他相信,良好的體魄是追求精神力量的基礎,“不僅文明其精神,也要野蠻其體魄。”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展望未來,葉銘希望能繼續在學術科研領域深耕細作,同時通過實踐與社會服務,為社會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我會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勇於突破,邁開‘求實求真’的步伐,在與時代同頻共振中追尋更大的作為。”葉銘不僅讓周圍的老師和同學看到了他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更看到了一個新時代青年的無畏追夢。(王李科)
供圖: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