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中高職院校通過學歷教育輸送人才 主管部門通過專業培訓提升從業者素質 學歷教育+技能培訓加速托育人才供給

2024-10-22 08:52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北京多渠道破解托育難題之人才培養

“小小孩”托起大民生。今年,0-3歲孩子的托育服務納入了北京市政府重要民生實事項目。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北京市托育服務機構已達千余家,提供普惠托位15000余個。托育機構逐步增多,如何加快托育服務人才供給、提升人才水準,這是托育行業健康發展的必要環節,也是家長放心送托的重要關切。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相關學校和業內專家發現,北京市已有多家中高職院校開設嬰幼兒托育服務相關專業,通過專業的學歷教育輸送人才,北京市衛健委、教委等部門也在通過專業技能培訓等方式,提升在崗從業者素質。

現場

京城多所中高職院校開設嬰幼兒托育專業

自2022年以來,北京市已有多家中高職院校開設了嬰幼兒托育相關專業,如北京科技職業學院、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等,通過學歷教育,培養能夠給嬰幼兒提供生活照料、安全保障、健康看護等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小唐唐你怎麼了?有異物卡到氣道了嗎?”日前,在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內,一堂嬰幼兒疾病預防與護理專屬課程正在進行。高二學生王梓如坐在椅子上,左手托著一個倣真娃娃,右手五指並攏,從孩子的背部拍打肩胛骨中間的位置,通過有節奏的按壓,試圖拍出卡在孩子喉嚨中的異物。原來,她正在為同學們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這是該校為嬰幼兒托育專業特設課程之一。

豐台區職教中心學校的學生們正在上手工課

豐台區職教中心學校的老師在課堂上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自2022年起開設嬰幼兒托育專業,目前校內已有兩個年級,共90名學生。“嬰幼兒托育屬健康管理與促進類專業,從專業大類來講屬醫藥衛生大類,更注重‘醫育’的融合。”該校教學處副主任王菲介紹。據了解,該學校為中職院校,嬰幼兒托育專業均為“3+2”中高職銜接項目,畢業學生通過轉段考試可進入高職院校繼續學習,提升技能。

瞄準目標人群需求 課程設置特色鮮明

打開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嬰幼兒托育專業高二年級第一學期的課程表可以看到,該專業的課程設置特色鮮明,不僅有醫學領域的嬰幼兒衛生保健實務、嬰幼兒保健活動等課程,也有保育類的嬰幼兒生活照料,更有教育類的早期學習發展支援等,而這些課程均是在該專業的獨有設置。除此之外,學生三年的時間裏還將學到嬰幼兒疾病預防與護理、托幼機構環境創新、嬰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嬰幼兒營養與膳食管理、嬰幼兒家庭教育、托幼服務政策法規與教育等有針對性的專業課程。

之所以設置如此豐富的專業課程,與該專業的育人目標息息相關。王菲表示,與學前教育不同,嬰幼兒托育專業學生未來就業方向是面向0至3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照護是按月齡進行的,主要是在生活照護、安全照護、健康照護的基礎上,增加早期心理髮展與早期學習發展方面內容。因此,課程的設置也需要更有針對性。

“比如,嬰幼兒容易異物卡喉,需掌握日常急救知識,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小月齡的孩子需喂奶、沐浴、吃輔食等,該專業的學生就得掌握奶粉沖泡、嬰幼兒的沐浴以及輔食製作等方法和內容;0至2歲的孩子大多不具備清楚表達需求的能力,該專業的學生還需要關注孩子的反應,要會通過孩子的行為表現來判斷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就需要學到回應性照護這門課程。”王菲説。

一門嬰幼兒文化課 不同專業要求不同

除了嬰幼兒托育專業,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還設有保育專業。這兩個專業有部分課程名稱相同,但學習內容和要求卻完全不同。嬰幼兒文學課就是兩個專業都有的課程,教這門課程的李晶老師介紹,保育專業學生面對的是3歲以上的孩子,在課程設計上會要求小朋友們復述其中的某些環節,或者模倣表演某個故事情節。但對於嬰幼兒托育專業的學生,他們所教授的內容是要融入到孩子生活活動中。

當日上午11點,北青報記者在嬰幼兒托育專業高二六班的嬰幼兒文學課上看到,劉羽函同學正在教室裏模擬繪本教學,為現場的“孩子們”繪聲繪色地講述“兩隻笨狗熊”的故事——兩隻狗熊因為吃餅乾時互不謙讓,導致狐狸佔了便宜,吃到了大塊餅乾。劉羽函在總結中説:“這個故事教小朋友們要學會謙讓。”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這看似簡單的故事和要求,並不是劉羽函隨意的選擇,而是她針對孩子們洗手不排隊、不互相謙讓的情境設計的。

經過兩年的教學實踐,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總結出了屬於學校特色的課程體系。但是王菲也提到了目前該專業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可以説市面有不少嬰幼兒托育專業的教材,在遴選教材和使用上需要對接職業標準和崗位能力要求,課程標準也還需要通過教學和實踐進行繼續優化。同時,目前托育行業發展迅速但還不夠規範,幼兒園內辦托班也才剛剛起步,這對我們學生和老師都是挑戰。”

政策

北京市托育人才將納入職稱評審

北青報記者梳理髮現,近年來,北京市針對發展托育服務出臺了眾多政策,其中都涉及到人才隊伍建設這一關鍵環節。

北京市2019年12月31日印發的《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開設嬰幼兒照護相關專業,加快培養育嬰、保育、保健及托幼管理等專業人才。要將嬰幼兒照護服務從業人員納入急需緊缺人才培訓規劃範圍,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管理,並按規定實行持證上崗制度。

由於托育行業的學歷教育整體起步較晚,針對在崗人員的培訓工作顯得十分關鍵。目前,北京市主要由市教委主責開展針對學前教育的託兒所、幼兒園人才培養和技能提升工作。而針對在市衛健委備案的單位辦托、社區街道辦托、民辦市場主體辦托以及個別的公辦托育機構,其培訓工作則由市衛健委來牽頭。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自2020年以來,市衛健委針對相關托育機構的人員開展過多輪次的培訓。其中,針對托育機構負責人,設計了60個學時的學習課程,學習內容包括托育機構運營管理必備知識、與家長溝通技巧等。針對托育機構內在崗的帶班老師,即育嬰師、保育員,有120個學時,主要開展實操技能培訓。此外,針對托育領域各級行政管理人員,如行業審批人員、人口家庭系統人員、監督系統人員等等,也開展了相關培訓。針對上述三類人員,目前已培訓了約7000人次。

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托育領域的人員流動性較大。托育崗位對人才提出的高要求,與人才實際的獲得感匹配度還不夠高,薪資水準、社會地位、職業認同感都有待提升。從個人職業發展前景來看,需要有關部門為托育人才梳理初級、中級、高級的職業發展序列,為其匹配相應的崗位報酬和待遇,或許能增強職位的吸引力。其實當一個行業實現優質發展時,薪資水準就高,對人才的吸引力也會增強。目前整個托育行業的體量還不夠大,發展處於起步階段,需要一些時間的積累和經驗的沉澱。”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北京市已經為托育人才發展和隊伍建設給出了方向。《北京市托育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指出,北京市將推進托育服務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除了開展專業職業教育之外,支援托育機構與職業院校開展合作,深度參與教學標準研製、服務標準開發、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等,併為教師實踐和學生實習提供平臺。支援建立産教融合型企業。鼓勵院校學生和從業人員取得托育服務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將符合條件的托育服務專業技術人才納入職稱評審。

對話

以優惠政策激勵更多學生報考托育專業

對話人:北京市昌平區嬰幼兒照護協會理事長王悅

北青報:一家規範的托育機構應包含哪些專業人員?

王悅:依據國家和北京市的相關規定,嬰幼兒托育機構應配備保育人員,向嬰幼兒實施看護照料、組織各類活動等服務。其人員數量與嬰幼兒的比例也有規定,乳兒班(即月齡6個月至12個月)為1:3,即三個孩子配1名保育人員;托小班(即月齡12個月至24個月)為1:5;託大班(即月齡24個月至36個月)為1:7。18 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可混合編班,保育人員與嬰幼兒的比例不低於1:5。這些人員所具備的知識技能不僅涉及教育學,還會涉及到衛生、營養、健康、護理等知識,強調是綜合能力。此外,一家托育機構內還應配備專職或兼職衛生保健人員、安保人員、消防安全管理人員。自製嬰幼兒餐食的托育機構,還應配備專職餐食製作人員。

北青報:目前國內托育機構的人才是如何供給的?

王悅:主要有兩條路:一是職業院校的專業人才培養,二是開展後期職業技能培訓、考取相關資格證書。國內職業院校正式開設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時間是2020年,最初名為“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2021年更名為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在北京的高職院校中,這一專業從2023年開始設立,目前還沒有畢業生。院校內也缺乏成熟的托育專業師資隊伍,老師和學生處於共同進步、教學相長的過程,人才儲備量並不十分充足。至於目前市場上的托育機構從業者,大部分來自學前教育專業、護理專業、兒童早期發展等專業領域的人員,通過後期的職業技能培訓獲得相應的保育師、育嬰員資格證書,從而有資質從事保育工作。

北青報:您如何看待目前托育人才供給“兩條腿並行”?

王悅:其實不僅僅是托育領域,任何行業皆是如此,“科班出身”的專業人才是經過系統培養的,能夠全面掌握教育、心理、護理、營養等方面知識,可以有針對性地滿足托育機構的工作需求。相對來説,後期通過短時間的培訓、考證,知識可能是碎片化的,雖然也是有用的,但從市場需求來看,我們更需要通過職前的系統性培養加職後的重點培訓相結合,才能培養出適合托育行業需求的人才。目前從整個行業來看,人才的“職前培養+職後融通”一體化還沒有真正打通,這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北青報:目前中高職院校托育專業使用的教材有哪些?

王悅:目前市面上關於托育專業的教材也有不少,來自不同的出版社,側重點各有不同,從托育機構管理、嬰幼兒照護理論與實踐等不一而足。國內也有不少院校開設了托育相關專業,各院校會根據自己的課程設計去選擇教材。一份好的教材,應是樂於被學生所接受,老師覺得好用、教學效率又高。不同於其他教育,職業教育特別注重實操,而托育又特別注重各類場景處置,如何科學設計教材、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幫助學生有效掌握實踐技能是關鍵。

以今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嬰幼兒回應性照護》為例,這是全國首套高等職業教育“崗課賽證”融通新形態一體化教材,注重項目化、情境化、模組化的實用設計,精選了托育機構6個典型模組,包括入托和離托中的回應性照護、飲食飲水中的回應性照護、盥洗和如廁中的回應性照護、睡眠中的回應性照護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北青報:北京市托育人才的供給情況和穩定性如何?

王悅:各托育機構都想找到好用的人才,既能夠充分了解0-3歲孩子各年齡段的特點,又能夠針對性地給孩子提供各類適應性支援,但從目前來看,真正合適的人才還遠遠不夠。從整體上來説,國內托育行業還處於起步階段,這時人員有一定的流動性都是正常的,任何行業都是如此,通過流動和變化,能夠最終留下來的就是經歷過一番篩選的,或許就是適合這個行業的人才。

北青報:您認為該如何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托育行業?

王悅: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學校、社會及行業內部多方共同努力。在政府層面的支援方面,可推出財政補貼與獎學金。據我們了解,由於這個專業比較新,一些中高職院校在托育專業人才招生方面存在一定困難,建議從政府層面給予支援,比如給一些招生指標、更靈活的招生優惠政策,像借鑒一些院校的師範生政策,學生報考托育相關專業可以享受一定的學費減免和優惠補貼,以激勵更多優秀學生。

從學校角度來説,人才培養方面要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職業院校,要注重實操技能的培養。有條件的院校甚至可以直接依託學院建設附屬托育園所,讓學生能夠開展實習、培訓,從而實現産教融合。

從社會認知角度來看,需要通過媒體、社交平臺等渠道加強行業宣傳,展示托育工作的專業性和社會價值,提升社會對托育行業的認知度和尊重度。其實,保育人員所掌握的專業知識並不少,要把他們當作老師看待,真正去尊重他們的勞動和付出,提高職業尊嚴。

從行業可持續發展角度講,要根據托育行業的特點和市場需求,合理確定從業者的薪酬水準、福利待遇,確保他們的收入能夠反映其勞動價值和專業水準,增強從業者的歸屬感和滿意度。甚至從長遠來看,能否參照其他行業的職稱評定體系,建立托育行業的職稱評定標準和流程,鼓勵從業者通過職稱評定獲得更高的職業地位和待遇,形成良性迴圈,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本版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蔣若靜 武文娟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謙

原標題:中高職院校通過學歷教育輸送人才 主管部門通過專業培訓提升從業者素質(引題)

學歷教育+技能培訓加速托育人才供給(主題)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