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打招呼”的項目評審毀壞學術尊嚴
據澎湃新聞報道,10月12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刊發《2024年不端行為案件處理結果通報(第二批次)》。此次通報的10起學術不端案例中,陜西某高校教師劉建妮在項目評審過程中請托、約定答辯問題,並在自己成為評審專家後洩露身份、為他人提供幫助的案例,位列其中。
從撤銷劉建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滇東寒武紀生物演化、化石埋藏與古環境重建探索”,追回已撥資金,到取消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和參與申請資格3年,再到取消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資格5年,給予其通報批評,自然科學基金委對劉建妮的處理不可謂不嚴厲。再聯繫到被劉建妮請托的兩名評審專家全成、程海均受處理,可知自然科學基金委治理評審專家被“打招呼”現象,有決心、有手段、有力度。
此次被卷上風口浪尖的劉建妮,被稱為“破譯化石密碼的女科學家”。查詢其學校官網介紹,劉建妮師從舒德幹院士,曾入選“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獲得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等。這樣一名在學術上頗有建樹的科學家,何以捲入請托醜聞?她不僅請托其他評審專家,還曾洩露自己的評審專家身份,“為項目申請人提供幫助並洩露評審資訊”,這些行為嚴重破壞了評審公正,其應有的學術道德在哪?
科研項目評審中的請托亂象,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2023年2月21日,自然科學基金委召開黨組會議,聽取了有關工作彙報,審議通過了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從“頑疾”這個表述看,請托亂象存續已久、危害甚深,一再衝撞基本的學術尊嚴。
要看到,根除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程度上説,越是級別高的科研項目,請托亂象就越嚴重。去年7月,《科技日報》刊發報道稱,自然科學基金委機關紀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從日常監督情況看,在基金項目評審中,評審專家被“打招呼”問題依然突出。有的申請人或依託單位“撒網式”打電話、發資訊,請求關照;有的直接“圍攻”會議評審現場,當面找專家;極少數評審專家還主動洩露身份,等著申請人來“打招呼”;還有評審專家作為“中間人”,幫助申請人向別的專家“打招呼”,等等。
如此亂象,令人憂心忡忡。當請托評審專家之風蔓延,甚至成為某種潛規則,不僅會毒害科研生態,還會對社會風氣産生負面影響,不利於科技強國建設。
自然科學基金委此番為治理請托亂象,還會同紀檢監察組開展專項整治。由此可見,評審請托,看似是“打個招呼”,無關宏旨,實則不然,其中可能牽涉腐敗。比如,請托是否涉及利益交換?把公器變為私利,牟取國家基金,是否涉嫌違法犯罪?
整治科研項目評審“打招呼”頑疾,需出重拳、下猛藥。同時,還需從凈化科研生態、滌蕩不良風氣著手加以整治。比如,評審專家要有敬畏之心,勇於抵制所謂的“打招呼”,不能甘於被收買。從這個角度看,專項整治請托亂象取得成效,只是常態化治理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更遠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