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上海探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路徑

2024-10-14 10:04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過去科研人員因國資管理程式複雜,産生‘不願轉、不敢轉’的畏難情緒。如今通過科技成果全部賦權,學校迎來了‘願意轉、積極轉’的新態勢。”10月13日,上海理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主任廖玉清告訴記者,該校開展賦權改革兩個月內,已幫助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吸引融資1.5億元。

10月12日,《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正式發佈,再次聚焦科技成果供給、需求、服務和載體,開展諸多改革創新與路徑探索。此前,上海已于2017年、2021年先後實施了兩輪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三年行動方案。從“三權下放”到“賦權改革”,上海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道路越來越通暢。

賦權改革,為創新創業再鬆綁

今年7月底,上海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上海交大”)將兩項專利100%“賦權”給該校電子資訊與電氣工程學院長聘副教授劉慶文,他將此全部作價出資入股其新創立的上海領譜科技有限公司。至此,上海交大教師以“完全賦權”模式創立的企業已超百家。

在高校實施賦權改革中,這些創新型企業進入上市融資階段,會遇到高校老師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是否合規的問題。高校老師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否得到學校認可?

上海交大先進産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許文平介紹:“‘完全賦權’模式,就是學校不再直接持股、其收益可遞延至創業成功後支付,而是將科技成果的智慧財産權全部賦予創業教師。”2020年上海交大作為全國唯一試點單位,開始批量探索以“完全賦權”模式進行科技成果轉化。

作為“成果轉化改革攻堅行動”的舉措之一,《行動方案》提出,全面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改革試點,鼓勵通過“賦予所有權+轉讓+約定收益”模式,實現職務科技成果全部所有權賦權,允許對科研人員過往創業行為進行合規整改。同時,允許符合盡職免責條件的科技成果轉化不納入國有資産績效和保值增值考核範圍。

據介紹,上海交大通過作價投資、完成人實施、合規整改等措施形成“陽光”科創企業175家(不含衍生企業),融資總額超100億元,總體市場估值超1200億元。

記者從上海市科委獲悉,上海市自2023年11月啟動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改革試點以來,完成或正在推進的賦權成果98項,轉化金額近8.7億元,推動科研人員自主創業或合規整改的公司50家。

再創新,構建全鏈條服務生態

《行動方案》共包括實施6項行動、18項任務。《行動方案》明確指出,要發揮上海未來産業基金功能,聯動設立概念驗證基金、成果轉化基金等,支援技術轉移機構建立成果早期孵化服務機制,開展深度孵化、持股孵化,全方位加速資本賦能科技成果轉化。

企業是科技成果轉化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行動方案》將“實施企業創新加速行動”作為六大行動之一,推動“概念驗證”落地,加速源頭轉化技術熟化。《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培育服務水準專業、運營模式突出、示範效果明顯的概念驗證中心、開放式創新中心和技術轉移機構100家以上。

一場概念驗證中心“上海試驗”正在進行。今年5月,在上海市科委指導下,莘澤孵化器旗下的概念驗證中心“莘澤智星港”發起全國首個以“行業科技概念驗證”為切入點的大賽——2024全球生命健康科技概念驗證大賽,以資助科學家購買技術驗證服務為獎勵方式,為概念驗證中心建設提供了一種新模式;同濟大學等高校也在積極探索概念驗證中心建設,推動師生創新成果加速熟化。

針對技術轉移機構規模不大、能力不強、與創新主體聯結不緊密等問題,上海還提出大力發展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和平臺,加速打造創業孵化服務體系,以此護航科研人員成果轉化、孵化。

瑞金醫院基於拉曼光譜技術的無創血糖儀、同濟大學科技園用於腫瘤早篩的迴圈腫瘤細胞奈米檢測技術、上海科技大學的蛋白降解藥物平臺……隨著上海科技成果轉化賦權改革試點的開展,源自高校、醫院以及科研機構一線的前沿科技成果轉化進入快車道。

(侯樹文 記者 王春)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