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先有“為”,才有“位”

2024-10-08 15:43

來源:中國網教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正確政績觀是為政之德、從政之道、施政之要。一些領導幹部在幹事創業上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都與政績觀不正確有關。

黨員幹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群眾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幹部心繫群眾、埋頭苦幹、大公無私,群眾就會讚許你、擁護你、追隨你;幹部不務實事、驕奢淫逸、表裏不一,群眾就會痛恨你、反對你、疏遠你。所以,黨員幹部的政績觀,是在修身、謀事、作風上先有“為”,在為政、從政、施政上才有“位”。

校正“思想之標”,端正為政“位子”,為群眾多做實事。幹部的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幹部撥正“思想定位”,找準在群眾工作中的“位子”,才能謀事有略、行事有能。焦裕祿同志就是一位思想端正、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的好幹部。蘭考縣風沙肆虐、貧困交加,焦裕祿到任後,並沒有把自己當作高高在上的“官老爺”,而是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疾苦,他的思想始終圍繞著如何改變蘭考縣面貌、如何讓群眾過上好日子的思考開展工作。他帶領群眾治理風沙、鹽鹼地,種下泡桐樹,為蘭考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對比在現實工作中,部分幹部卻存在思想偏差的問題。有的幹部一心追求政績,不“接地氣”、愛“講大話”,只做表面文章,忽視群眾的實際需求;有的幹部在其位不謀其政,當“佛係幹部”“甩手掌櫃”,對群眾的困難視而不見;有的幹部遇到問題習慣推責卸過,愛“踢皮球”“繞圈子”,這些現象都反映出矯正幹部思想偏差的必要性。身為黨員幹部“為官避事平生恥”,若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長時間得不到解決,背後大多潛藏著為政不實、為政不勤、為政不義等問題。幹部要深刻認識到,自己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職位只是為人民服務的平臺,而不是謀取私利的工具。黨員幹部需要提高政治覺悟,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切實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做到“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

調整“謀事之心”,放下從政“架子”,和群眾打成一片。幹部的行為直接影響著與群眾的關係。黨員幹部幹事創業,“心中有民”方能“行之為民”,心態“平民化”政績才能“最大化”。毛澤東同志就是一位善於與群眾打成一片的偉大領袖。他深入農村,與農民打交道,了解他們的生産生活情況。在井岡山時期,他與戰士們同甘共苦,一起吃紅米飯、南瓜湯,穿粗布衣裳,他的親民行為,贏得了廣大群眾和戰士的衷心擁護。也正是因為他放下了“架子”,才能深入群眾,進而準確把握中國革命的脈搏,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帶領億萬人民擺脫了舊社會的剝削和壓迫。如今,一些黨員幹部在與群眾交往中還存在“官本位”思想。有的幹部常以官自居,好擺“官架子”、耍“官派頭”、講“官排場”,時時處處渴望“鮮花和掌聲”,行為往往脫離群眾,缺少平民心態,很難設身處地想群眾所想之事,更難辦群眾急難愁盼之事,這種行為嚴重損害幹部在群眾中的形象。黨員幹部做了什麼,心裏有沒有裝群眾,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幹部總是端“架子”、作“樣子”,與群眾保持距離,就無法深入了解群眾的真實想法和需求,群眾工作也就難以開展。幹部要改變這種從政做派、放下“架子”,要主動到群眾中去,學會用群眾的語言與群眾交流,參加群眾的生産勞動,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傾聽群眾的心聲,這樣才能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建立起深厚的魚水情。

繃緊“作風之弦”,做實施政“裏子”,讓群眾心服口服。幹部的作風關係到黨的形象和公信力,也關係到群眾對幹部的認可度。廖俊波同志就是一位在工作中始終秉持廉潔奉公、勤政為民作風的幹部。他深入基層,積極為群眾創造眾多就業機會和發展機遇;他堅持真抓實幹,無私奉獻,成為在群眾口碑中作風優良、讓群眾心服口服的好幹部。俗話説,房間要經常打掃,鏡子要經常擦拭。在實際工作中,幹部當以“四講四有”的標準加強內在修養,繃緊“作風之弦”,時刻用共産黨員標準清掃“精神的房間”,用黨章這面“鏡子”擦拭“心靈的灰塵”,用“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的精神,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努力做到“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幹事,清清白白施政。無數案例證明,黨員“破法”,無不始於“破紀”,黨員幹部手中的權力既由黨和人民賦予,那麼如何行使權力、用得對不對、用得好不好,當然要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黨的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在作風建設面前,要發揮好人民監督的作用,在深入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中,增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實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要創新監督手段,拓展監督渠道,對黨員幹部在工作中出現拈輕怕重、偷姦耍滑、不思進取等各類“躺平”行為,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要敢於對於“作風鬆軟”的幹部説不,讓“只要面子不顧裏子”的幹部心中有責、心中有畏,摒棄私心雜念,全面接受群眾監督,以一心為民、兩袖清風之姿造福於民,讓群眾心服口服。(宜賓市翠屏區教育和體育局 廖予茜 潘穎傑)

【責任編輯:閆景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