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羊:觀教育泰斗風采 感課程改革力量
9月30日,由成都市青羊區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第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小學語文學科課程建設之特級教師走進成都青羊研討活動”在成都市青羊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學校舉行。青羊區內外學者、專家與教師匯聚一堂,觀教育泰斗風采,感課程改革力量,圍繞“雙新”“雙減”背景下中小學語文教學的課程建設、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的新問題、新任務、新舉措,深入研討探索實踐路徑和操作策略。
成都市青羊區委教育工委委員、區教育局黨組成員、區教科院院長邵開澤表示,近兩年來,青羊區各個學校積極探索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路,在本次活動上,青羊教師將展示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的課堂,以課為例,誠邀專家點評,共研中小學語文學科課程建設。
“期待通過本次專業而務實的交流平臺,集結全國各地教師及教育的專家,共同探索中小學語文學科建設的新思路、新政策,分享教育改革的成功經驗,為我國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中國教育學刊》雜誌社運營發展中心主任郭峻馳説道。
活動現場,一場橫跨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的課堂盛宴,全方位展現了語文課堂的魅力與活力。每個學段都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度,詮釋著課改的內涵。
上海當代好課堂教育發展中心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文化研究分會前副理事長、中國關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關工委全國教育專家指導中心副主任、全國中小學德育研究會前副理事長馮恩洪教授表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課堂始終是教育改革的主陣地。課堂的品質,直接決定了二十年後的國民素質。
“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書本為中心’,還是‘以社會為中心’?這是上課的老師要厘清、辨明的事情。兒童有天性,有差異,我們不僅要尊重差異,引導發展,還要追問:我們的尊重充分嗎?學生的發展充分嗎?我們既要眼中有書本,更要做到目中有‘人’!”
馮恩洪進一步指明,教學設計應該從“老師帶著真理走向學生”轉向“老師帶著學生走向真理”,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發展為本,時刻問自己這幾個問題:“學生在哪?學生到哪?我們怎麼到哪?學生到了嗎?”馮教授的指點如春風化雨,浸潤了與會教師的心田。
其中,成都市青羊區教科院附屬實驗學校教師曾絲雨帶來《秋天的懷念》展示課。成都棠湖外國語學校副校長、全國模範教師、四川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劉勇用“絲絲入扣,春風化雨”總結曾絲雨教師的現場課,並提出建議。
課堂文化發展聯盟學科專家、成都師範學院副教授、四川教育研究會教師發展專委會副理事長、四川省陶行知研究會教師發展專委會秘書長徐猛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考,深入闡述了教學的本質。在報告中,徐教授從學習活動的核心——“人”出發,明確指出了學習的最高層次目標是傳承人類的崇高精神和智慧成果。
“學習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我們學什麼?為什麼學?又該怎麼學?”徐猛強調,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站在巨人的肩上,汲取並傳承人類的崇高精神和智慧成果,從而點亮他們內心的燈塔。而教學過程,則是教師教、學生學以及學習發生這三個環節的有機結合。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獲取人類共有的智慧、經驗和成果,最終構建起通往未來世界的橋梁。這不僅有助於塑造與完善自我,更能夠推動社會的變革與改良,以及文明的延續與發展。
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這場教育的盛宴中,不僅看到了教育專家們的真知灼見,更感受到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執著。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孩子們能夠在更加優質、高效的教育環境中茁壯成長,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圖/文 唐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