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從一粒米到一餐飯”式勞動系列課程 密雲區舉辦勞動課程建構與實踐探索展示活動
小麥種植有什麼技巧?“古法磨面”有什麼秘密?怎樣製作月餅?用麥秸桿怎樣編織七股辮?近日,在北京市密雲區十里堡鎮水楊紅小學舉辦的北京市“聚焦核心素養,打造區域勞動課程新特色”暨“小學勞動課程的整體構建與實踐探索”活動中,一組全鏈條式勞動系列課程展示為與會者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
活動由密雲區教委、教師研修學院主辦,密雲區十里堡鎮中心小學承辦,以線下線上相結合方式進行,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北京教育學院思想政治教育與德育學院、各區勞動學科教研員、密雲區教委、教師代表100余人現場參會。
在活動現場,學校遊園展示環節由三個活動板塊組成:展板展示與講解,小講解員從勞動課程體系整體設計到勞動教學實施系列化進行介紹。在“一面之緣、三燒情、姣姣者、圓月寄秋情、豆腐軒、韭久紅”六個勞動實踐工作坊,學生真實展現了勞動實踐的過程。學生勞動素養展演板塊,1-6年級的學生全員參與,以情景劇、快板、舞蹈、時裝秀等表演方式,直觀呈現了學生在勞動教育課程中的實際獲得。
活動中,密雲區小學勞動學科研修員劉秋媛以《有遞接、多層次、全鏈條——密雲區小學勞動課程的整體建構與實踐探索》為題,全面介紹了密雲區小學勞動課程區域特色化發展的行動方案與實踐成果。
在教學展示環節,密雲區十里堡鎮水楊紅小學展示的《種植小麥有技巧》《探秘“古法磨面”》《冰皮月餅我會做》《麥秸桿編織——巧編七股辮》等“麥的探秘”系列課程,4大主題4節課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踐行跨學科教學理念,充分挖掘學科育人價值,充分體現了課程的整體性、系統性、結構化特點。
“結合我區‘有遞接、多層次、全鏈條’勞動課程創新發展的指導思想,學校整合課程資源,圍繞學段銜接,創新開發勞動教育課程,構建起完整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密雲區十里堡鎮中心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張建民以《勞動潤澤生命,實踐賦能成長》為題的進行經驗分享。
做為一校兩址、幼小一體的城鄉結合部學校,張建民著重以《以“探究”為主題的特色勞動》課程為例,介紹圍繞著“種植基地”,以“農文化”為核心觀念,按照“領域—主題—項目”三級梯度規劃課程,構建生活勞動、生産勞動、服務性勞動、手工製作、科技實踐五大領域的勞動課程體系, 形成幼兒園小學序列化、分梯度發展的勞動教育新格局。 從勞動全程著眼,深入挖掘每個環節的育人點,增加課程育人厚度。做到主題課程體系化、課程項目鏈條化,打造“從一粒米到一餐飯” 式的系列化勞動課程。
“種植山楂樹的‘小菜園裏的大遇見、你好小蜜蜂’系列,開展品格教育的‘神奇的漢字、汽車總動員’系列,以節日節氣為載體的‘勞動日、體能跑酷、尋龍傳説’等系列得到了家長的可定和幼兒的歡迎,學校的勞動課程讓學前、小學開闢了更好的銜接路徑。”張建民介紹説,課程構建實現了做“農耕體驗”持“自然本性”、過“傳統節日”固“精神之鈣”、倡“快樂閱讀”富“生命營養”、能“思想做創”促“美好生活”、去“走向社會”達“體驗成長”。
“十里堡鎮中心小學以‘聚焦核心素養,打造區域勞動課程新特色’為主題的勞動課程建構與實踐探索教學展示,讓我們看到了學校的真實踐、真研究、真效果。”密雲教委小教科科長鄭立華表示,密雲區要重構“五育融合”視域下的勞動教育,以實現學生勞動態度、勞動價值觀、勞動能力培養的全程滲透、全員參與、全方位介入,為學生成長賦能。持續致力於探索“科技創新+勞動”教育,深化以勞動課程為基礎的跨學科主題研究,構建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的課程體系、育人體系。(學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