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發展·北京對話(2024)——新質生産力視域下青年的使命與擔當”學術活動成功舉辦
2024年9月24日,由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中國青年工作院校協會、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聯合主辦,北京市團校等單位聯合承辦,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等單位協辦的“青年發展·北京對話(2024)——新質生産力視域下青年的使命與擔當”學術活動成功舉辦。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書記張傳慧出席主題研討會議並致辭,來自全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各省市團校相關負責同志以及首都各界青年代表200余人參會。會議由北京市團校黨委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長楊斌主持。
張傳慧在致辭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質生産力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生産力理論的重大發展,賦予了習近平經濟思想新的內涵,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新質生産力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正在深刻改變著世界的發展格局,也為青年施展才華、實現夢想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要引領青年擁抱科技變革,青年是最富活力和創新的群體,是生成新質生産力的重要主體。青年人擁抱科技變革的優勢明顯、潛力無限,引領青年人投身科技創新、助力新質生産力發展正當其時、適逢其勢,打造一支強大的青年科技創新發展生力軍,是助力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應有之義;要善於發現選拔培養青年人才,聚焦提升青年人才隊伍的政治素養,引導他們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任務,主動攻關攀峰,探索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核心技術,同時更加重視和解決青年人才面臨的實際困難,給予他們更多幫助和支援;要積極推動青年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青年跨文化交流能力,促進務實國際科技合作,讓青年在與世界各地的科研機構和學者的交流合作中,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汲取更多先進經驗,展示自身在全球科技舞臺上的活躍形象和擔當。
主旨報告環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盧中原以《新質生産力與青年的時代擔當》為題,闡述了新質生産力的內涵及其對青年一代的新要求與機遇。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洪向華發表了題為《青年: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活力源泉》的主旨演講,深入分析了青年群體在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中的獨特作用與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院)長、教授,中國青年工作院校協會副會長廉思以《新質生産力的浪潮下:塑造與重塑新青年》為主題,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探討了新質生産力如何影響並塑造新時代青年的價值觀、能力結構與發展路徑。
圓桌對話環節由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馮秀軍主持,邀請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原黨委書記馮培,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劉彥平,元氣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黨委書記王璞,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周佳峰,華翊博奧(北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楊蒿翔等5位嘉賓圍繞“如何以高品質教育引領新質生産力的發展”“青年如何在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過程中展現創造力和領導力”“人工智慧在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過程中發揮了哪些作用”“青年如何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責任的統一”等主題展開對話討論。
本次會議聚焦“新質生産力視域下青年的使命與擔當”“教育科技人才融合,賦能新質生産力發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等研討方向,設置了主旨報告、圓桌對話和2個平行專題研討會議,邀請專家在交流中匯聚眾智,共話青年發展,共謀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
平行專題研討
專題研討一圍繞“教育科技人才融合,賦能新質生産力發展”,前瞻性地探討了面向新質生産力的人才工作創新發展,為青年群體如何在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浪潮中乘風破浪、破難攻堅提供了寶貴策略與精闢洞見,發佈了新質生産力研究的相關成果,同步設置了圓桌對話環節,從學術、學理、實踐、實操層面多視角、多維度探究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賦能新質生産力的邏輯與路徑。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劉彥平教授以《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建設與青年發展》為題,深入剖析了創新創業生態系統與新質生産力的緊密聯繫,強調青年在創新創業中的主體作用,並提出了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具體路徑。
中國人民大學資訊資源管理學院副院長錢明輝教授從新質生産力的內涵和概念出發,作了題為《新質生産力背景下青年人才政策的挑戰與應對策略》的專題報告。錢明輝教授詳細分析了新質生産力對青年人才發展的新要求,包括創新思維、學習能力和跨界融合能力,並指出當前青年人才政策的主要特徵及其優化方向。
北京天橋盛世投資集團副總經理、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黨支部書記楊樹聰結合天橋藝術中心的實際案例,分享了《文化企業青年人才現狀與人才培養探索》。
成果發佈環節,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城市綠色發展科技戰略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宋濤介紹了首科院課題組關於“新質生産力測算”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通過構建SBM-DEA模型,對全國281個城市及30個省區市的農業新質生産力進行了測算與分析,揭示了不同地區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水準和差異。
圓桌對話環節,北京師範大學團委書記倪佳琪、北京市通州區經濟和資訊化局副局長崔笑、北京市住宅産業化集團團委書記崔常盛、中國人才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北京菜鳥無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李艷峰、常州大學中國城市新質生産力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章文濤分別從思政教育、地區政策舉措、企業發展與智慧建造、人才服務、高校教育等角度,分享了各自領域的實踐經驗與思考,共同探討了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的創新路徑與策略。
專題研討二圍繞“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集聚相關試點城市有特色經驗的青年代表,分享城市與青年相互成就的經典案例,從實踐層面多層次、多領域考察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的開展與發展方向。站位高遠,視野開闊,觀點清晰並極具啟發性,既有在思想上以論促學的學理學術交融,又有實踐上以研促行的實操實務探索。
活動還將組織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北京奧運博物館學習調研。
下一步,北京市團校將在中央團校的指導下、北京團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發揮團校作為青年幹部教育培訓的重要陣地作用,用青言青語闡釋黨的創新理論,圍繞新質生産力的發展需求推出更多服務大局、貼近實際、具有前瞻性的項目,為青年幹部和青年人才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培訓服務,賦能新時代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