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知名學者新當選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怎麼選?
近日,卜憲群、史丹等9位知名學者新當選為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
據中國社會科學網消息,9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2024年新當選學部委員頒證儀式暨工作座談會,公佈2024年學部委員選舉結果,部署學部委員隊伍建設工作。中國社科院院長、黨組書記高翔為9名新當選學部委員頒發證書。9人包括:
卜憲群,男,學術專長為中國古代史;
史丹,女,學術專長為産業經濟學;
李向陽,男,學術專長為世界經濟;
李國強,男,學術專長為專門史;
楊開忠,男,學術專長為經濟地理學、空間經濟學;
張翼,男,學術專長為應用社會學;
莫紀宏,男,學術專長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程巍,男,學術專長為英美文學、中外比較文學;
魏後凱,男,學術專長為區域經濟、農村發展。
學部委員是什麼?它和院士有何區別?據高翔介紹,學部委員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最高學術稱號,是哲學社會科學界的傑出代表。
中新網此前報道,中國社科院設立學部委員,並非接續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的學部委員稱號,而是作為中國社科院內的最高學術職務和榮譽稱號。
另據此前京華時報報道,院士制度是國際通行的學術制度,世界上設立院士制的國家大多把社會科學領域包括在內。我國在社科領域設立“準院士”制,要追溯到約70年前。
當時,中國社科院名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中國科學院自1955年起設立學部委員制度,首批233名學部委員中,由郭沫若、陳寅恪、呂叔湘等學術大家領銜的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佔總數的26%。加上1957年增選的3名學部委員,共有64名社科界大師獲此殊榮。1977年,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從中國科學院中分離出去,成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家由此無緣參與學部委員的增選。1994年,國務院決定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改稱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6年1月18日,中國社科院在2006年度工作會議上宣佈,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民主推薦程式已經完成,準備在春節後召開學部成立大會。
當年推選産生了中國社科院第一批學部委員和榮譽學部委員。首批47名學部委員,均為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作出重大成就和突出貢獻、學術水準為國內或國際學界公認、作風正派、學風優良的在職知名學者。
新華社報道曾表示,榮譽學部委員和學部委員,其學術地位大致相當於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時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江藍生則表示,學部委員將是中國社科院內學術水準最高的人,享有最高學術榮譽和地位。至於是否相當於院士,非當初所考慮。推選學部委員,也並非出於物質待遇方面的考慮,主要還是對科研人員傑出創新學術研究的一種肯定。他們在物質方面不會享有特別的待遇。
自2006年以來,中國社科院組織開展了多次學部委員增選工作。目前,全院共評出82名學部委員(截至2022年3月另有133名榮譽學部委員)。
這些學部委員是如何産生的?
以本次增選為例,9月20日中國社科院2024年新當選學部委員頒證儀式暨工作座談會上,高翔表示,院黨組高度重視學部委員增選工作,把政治標準作為首要評價標準,以學術成就和貢獻為導向,將風清氣正作為評選關鍵要求。根據中國社科院黨組工作部署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等規定,中國社科院開展學部委員增選工作。經提名、資格審查、學部評審、院外學術評鑒、公示、學部委員選舉大會選舉、院黨組批准,此次共産生了9名新的學部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