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弘揚“教育家精神”,躬耕“教育強國”

2024-09-14 17:06

來源:中國網教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0個教師節,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廣大教師大力弘揚和傳承“教育家精神”,在思想引領、素養提升和品質教育上,躬耕“教育強國”。

思想引領,鑄就“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師德師風“新高地”。思想的力量,源自實踐和引領。“教育家精神”是一種可貴的思想力量,引領教師在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思想高地上,種下師德師風的種子,成為教師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的靈魂和生命,併為學生樹立起了好榜樣,故“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師德師風。在民族危亡之際,蔡元培、張伯苓、徐特立等著名教育家,以至誠報國之心,走上教育救國之路,他們不僅把知識和智慧傳授給學生,更以自身實踐激發學生愛國情操和社會責任感,以高尚的師德,涵養了“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師德情操;華北聯大,以開赴敵後抗日前線方式支援抗戰,他們如同利劍一般“插向敵人的心臟”;西南聯大學子,投筆從戎為國赴死,用生命捍衛祖國尊嚴;一聲令下,交通大學西遷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這義無反顧的實踐和引領,正是“大教育家們”熱愛教育和關愛學生的“生動注腳”,是我們弘揚“教育家精神”的思想內涵。在新時代,“教育家精神”涌現出了更多的“新榜樣”。為消除教育發展不平衡、改變中西部貧困地區教育落後狀況,校長張桂梅把一生和一切都獻給了失學女娃;教師支月英堅守深山小學四十年,躬耕“教學一線”無怨無悔;教師陳立群、鐘揚、朱敏才、孫麗娜,長期在高原和大山裏支教,他們以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托起了學生“用教育改變命運”的夢想。

素養提升,共繪“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學生成才“新畫卷”。教育的核心,在於啟發學生智慧和培養其心性。“教育家精神”對當今教師的教育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既要有紮實的專業素養、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又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和教育情懷。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先進教育理念是“育苗”的土壤和環境,人文素養和情懷素養則是“壯苗”的陽光和雨露,只有具備“護苗”條件並因地制宜“栽培耕耘”,才能呵苗成樹、育樹成材,故“教育家精神”的重要體現,就是教師素養。在中華民族名師輩出的“歷史畫卷”中,有許多教育家的理念和實踐,至今影響深遠。古有孔子提倡“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朱熹的“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近有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思想和實踐,皆體現出“大教育家們”對教育規律的深刻把握和對學生成長的傾心關愛,是弘揚“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傳承。在新時代,“教育家精神”又有了新的“先鋒者”。中國法制史學家張晉藩、優秀班主任李庾南、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李龍梅、幼兒園園長崔利玲、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禹誠,他們在“大中小幼職特”各條教育戰線上,因材施教,啟智潤心,讓每一個學生獲得充分的關愛和成長,特別是現代AI教育技術的運用,更是提供了最大化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條件。“先鋒者們“身上所彰顯出的“教育家精神”,既是廣大教師的精神支柱和價值追求,更是推動教育強國事業蓬勃發展的強大動力。

品質教育,激發“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教育教學“新活力”。教育品質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教育品質的提升,需要教師專業成長與教育教學方法的同步革新。“教育家精神”將教師對品質教育的追求,化為了課堂上培養學生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教學實踐,化為了把學生培養成有創新思維力、能獨立思考解決現實問題的學習力,化為了把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發展所需、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原動力,故“教育家精神”的關鍵,是教育教學品質。從張伯苓的“教育救國”到近現代的教育實踐,品質始終是教育追求的核心。在近現代教育中,“翹楚”比比皆是。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為科技自強“以身許國”,讓中國教育家愛國主義精神的綿延不絕和發揚光大;鄉村教師馬景武自創歌謠和教具,讓掃盲識字變成了農民喜聞樂見的“聽歌子”“看把戲”;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大家編小書”,盡心竭力只為中小學通用教材“無篇不精”。這些教育者的創新做法,無不體現出他們“以學生為中心”、善於開發教學方法、對教學質效孜孜以求的“教育活力”,是我們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學習方向。在新時代,“教育家精神”又有了“新典範”。全國首批特級教師代表斯霞、霍懋徵和人民教育家于漪,用“愛的藝術”春風化雨;朱九思、潘懋元、任繼周、高銘暄、衛興華、王振義、葉瀾、李吉林等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勤學篤行、求是創新,在高校轉型、學科建設、理論探索和教法創新等諸多方面銳意進取,他們走在時代的前列,光榮完成教育改革創新、教學提質增效的使命,是“教育家精神”的時代典範。

每一位教師都是培養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弘揚“教育家精神”,躬耕“教育強國”,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值得用一生付出的神聖使命和責任擔當。(宜賓市翠屏區教育和體育局:潘穎傑 廖予茜)

【責任編輯:閆景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