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如何開展“微德育”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形成的關鍵時期,德育工作至關重要。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性較強的學科,與德育工作存在著密切聯繫。語文課堂也是“微德育”的主陣地,筆者認為,應通過大育化小、小微大作的理念,將德育工作做實、做精、做深。
潛移默化,以文化人
德育根植于文化的土壤之中,語文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國學經典包含了豐富的哲學、歷史、文學和藝術知識,一些名篇不僅語言優美,而且蘊含著深刻思想,對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於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小學四年級後,語文課本加入了文言文內容。如四年級下冊《文言文二則》中就包含了《囊螢夜讀》《鐵杵成針》兩篇文章,字詞簡單卻頗有寓意,講述了勤奮刻苦才能學有所成、堅持不懈才能收穫成功的人生道理。另外,每個年級教材的《語文園地》中都有“日積月累”欄目,主要編排了古詩詞、國學經典中的名句、諸子語錄、農諺等,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不怨天,不尤人”(《論語》)。六年級下冊還選用了不少諺語,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等,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在這裡,“微德育”的內涵也得到了充分體現:看似簡短的一句話,但卻是流傳百年甚至千年的大智慧。語文教師要讓這個小欄目發揮出大作用,夯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
理想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燈塔,指引著學生前行的方向。樹立崇高理想、承載時代使命,也是新時代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人還記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文,講述了周恩來總理在少年時代立下宏偉志向:為國家和民族而奮鬥終身。今天,《奈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千年夢圓在今朝》這些文章則告訴學生們,樹立“科技創新、強國有我”的志向同樣重要。學習《千年夢圓在今朝》後,航太科技工作者成了學生心目中的英雄,激勵著他們勇敢追夢、挑戰自我。
愛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化傳承的基石。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讓學生感受愛、接受愛、傳遞愛?五年級上冊的《慈母情深》《父愛之舟》講述了父母之愛深如大海的故事。教師要充分利用此類德育素材培養學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父母、感謝長輩。學習完課文,我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分享在與父母相處中最讓自己鼻頭一酸的感動經歷,聽完那些細膩、溫暖的故事,我知道,愛的種子已在學生心底發芽。
育人為本,化德于行
小學階段是學生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學生在認知、情感、意志等多個方面可能會發生顯著變化,德育的作用舉足輕重。
作為語文教師兼班主任,如何教育班裏的學生做有擔當的人,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諾曼底號”遇難記》,就有一段很好的德育素材。文章講述的是一艘大輪船“諾曼底號”在夜間航海時遇到海難,人們一窩蜂地擠向救生艇。關鍵時刻,哈爾威船長大聲喊:“奧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槍在嗎?哪個男人膽敢搶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大家立刻不出聲了,沒有一個人違抗船長的意志。人們都得救了,船長卻和“諾曼底號”一起沉入了大海。
課文讀完後,全班學生都沉默了。我問:“如果哈爾威船長不下命令,任憑人們爭先恐後,會出現什麼情況?”學生們回答:“一定是身強力壯的人擠上救生艇。”我説:“如果遇到危險只顧自己逃命,人們互相擁擠反而會耽誤上船時間,可能大多數人都要葬身大海。”
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每當災難來臨或者遇到殘酷戰爭的時候,總有千千萬萬的熱血青年挺身而出。《豐碑》這篇選學課文記敘了紅軍在冰天雪地艱難的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把自己的棉衣讓給戰友,自己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這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值得宣揚。通過學習,學生們被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精神深深打動,對革命先烈的敬意油然而生。
此外,小學生的情緒管理也是教師在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內容之一,包括了解情緒、表達情緒和管理情緒等方面。在學習和生活中,如何正確看待教師、家長的讚揚與批評,如何面對同學的誤解與偏見?學生要有自己的判斷力。五年級上冊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給出了很好的答案。文中母親的讚揚激發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創作熱情,讓孩子感受到被認可和鼓勵的喜悅。父親的批評雖然嚴厲,但也促使孩子反思自己的不足,學會接受批評並從中成長。借助這篇課文,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正確面對他人的評價,形成健康的自我認知,做情緒的主人。這對於學生未來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具有重要意義。
實踐證明,一個具有紀律意識的學生,長大後往往能夠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展現出良好的品行和修養。《我的戰友邱少雲》這篇文章歌頌了邱少雲烈士顧全大局、嚴守紀律、革命利益高於一切的精神。我告訴學生,紀律嚴明是中國共産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只有嚴格遵守紀律的軍隊才能在激烈的戰鬥中取得勝利。而對於在學校中學習的學生來説,遵守紀律也是取得學習進步的重要因素。只有遵守課堂紀律、考試紀律,才能確保學習環境的和諧與有序,提高學習效率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