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教師節專訪丨用心做教育,用愛做人師——“竹鄉媽媽”郭興蓮

2024-09-12 10:23

來源:中國網教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夏丐尊先生曾説:“愛對於教育,猶如池塘之於水,沒有水,便不能成池塘;沒有愛,便不能稱其為教育。”正如他所言:師愛,是教育的前提。這種愛不在轟轟烈烈的誓言中,而在平日教育教學的點點滴滴中。

二十七年前,自中師畢業後義無反顧地走進鄉村學校的那一刻起,郭興蓮便擁有了一份愛的藝術:以愛心為筆,以耐心為墨,以創新為紙,以信心為硯,繪製出師生共同成長的美好畫卷。

用心做教育

上好每堂課,當好“引路人”

自1997年踏上教育征程,郭興蓮已在農村義務教育的講臺上耕耘了27個春秋。從宜賓師範學校“百里挑一”的優秀畢業生,到梅白鄉新村小學的“孩子王”,她將最美的青春奉獻給了家鄉的教育事業,風雨兼程,初心不改。

“一切因愛而生,一切從愛出發。”從教以來,郭興蓮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深知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著不同的興趣、能力和夢想。因此,她十分注重學習和教學研究,多年來刻苦鑽研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積極參加省、市、縣級等各種培訓和學習活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注重從實踐中學習和反思,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完善教育策略,以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教學要求。

通過不斷地學習、總結、研究,郭興蓮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教育寶典:因材施教,關注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引導他們終身發展;寓教于樂,教學中通過遊戲、實驗、討論等豐富的活動激發孩子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習充滿樂趣;打造高效課堂,創新作業形式,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發展學生的多元思維。

“我的語文課堂是學生成長的沃土,讓學生得到終生發展的原動力,是我教學追求的目標之一。”郭興蓮這樣説。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2024年,她共指導40余名學生在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中獲獎,她所教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也大大高於同年級學生的水準。

用愛做人師

護好每一個,當好“守護神”

郭興蓮的教育之旅,始於恩師羅全會的啟迪。那位不僅以知識滋養她,更在物質上給予她無私援助的師者,如同燈塔一般照亮了郭興蓮前行的路。在她的感召下,郭興蓮師範畢業後就毫不猶豫回到家鄉,用愛心與責任續寫教書育人的新篇章。

每當學生有困難時,郭興蓮總是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竭盡全力替他們排憂解難。談及此,就不得不提到明年六月即將在長寧中學迎戰高考的小婷和小露(化名)兩姐妹。她們曾經是郭興蓮的得意弟子,現在也是長寧中學的驕傲。在小學階段,她們是留守兒童。針對她們的特殊背景,郭興蓮傾注了更多的關懷與心血,不僅關注她們的學習進展,更時常與她們促膝長談,引導她們學會自立自強,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在班級的各項活動中,積極為她們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鍛鍊她們的綜合能力,為她們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於一些比較特殊的孩子,郭興蓮更是傾注了滿腔愛心。小興(化名)是一位有語言障礙的特殊兒童。通過深入家訪,郭興蓮了解到他家庭的困窘與母親缺席的遺憾,毅然決然地承擔起“母親”的角色,利用每一個閒暇時光,耐心地教他書寫名字,模倣口型練習發音。半學期的辛勤付出,終於換來了小興能夠自信地寫下自己的名字,並嘗試用他那雖不清晰卻充滿喜悅的聲音與郭興蓮交流。更令人驚喜的是,小興的學業成績也在郭興蓮的鼓勵下顯著提升。小松(化名)是一個典型的留守兒童,他的故事同樣觸動著郭興蓮的心弦。作為家中的老三,小松不僅要面對兄弟眾多帶來的生活壓力,還要承受父母離異、父親外出務工、奶奶重病纏身的現實困境。郭興蓮將他視為己出,不僅為他購買衣物和學習用品,帶他回家改善伙食,更在精神上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懷。畢業之際,小松的那句“老師,我可以叫您媽媽嗎”,如今還縈繞在郭興蓮耳邊,讓她深刻感受到教育工作的價值與意義。

往事如滿天繁星,感動無處不在。長達27載的教育生涯中,郭興蓮以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和寬容之心對待每一個學生,猶如學生生命旅程中的“守護神”。回首初為人師的那個學期,正值“普九”推廣之際,為了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去學習的機會,郭興蓮下鄉動員了兩名輟學兒童重返校園,並用自己微薄的工資為他們墊付了學費。儘管當時的她生活也清苦,但每當看到孩子們因知識的光芒而閃耀的臉龐,她便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躬耕教壇守初心

善為師者,無悔奉獻

回首過往,郭興蓮的職業生涯充滿了榮耀與溫暖,其中不乏如“四川省希望工程園丁獎”“四川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貢獻獎”等權威認可,還有“宜賓市優秀班主任”“宜賓市骨幹教師”等地方榮譽。其中,最動人心弦的莫過於其今年剛榮獲的“宜賓市守護花蕾愛心志願者”稱號。當“長寧發佈”上那則招募“竹鄉媽媽”的溫馨啟事躍入眼簾時,郭興蓮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並如願以償,榮幸地成為了小美和小平(均為化名)兩位小女孩的“愛心媽媽”,用溫暖的話語和實際行動,為那些需要關愛的女童撐起一片天空。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做好因材施教很重要!”這不僅是郭興蓮為人處事的信條,更是被她轉化為教育理念,用心走好教育路上的每一步。

深耕一線教學27年,面對資訊化課堂的新浪潮,郭興蓮會不斷學習、轉變和反思,會積極融入資訊化教學這一變革中,利用多媒體、網路等現代工具,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她也會鼓勵孩子們利用網際網路資源自主探究,學會篩選、整合資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同時,她也深知資訊化並非萬能。因此,在教學上,她會追求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根據學科特性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確保教學效果最大化。

三尺講臺,方寸之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郭興蓮用初心不改的情懷托起了孩子們的夢想。走進長寧縣、梅白鎮,一提起郭興蓮,家長、老師們都讚不絕口,而那些曾在她羽翼下快樂成長的孩子們更是十分感激和喜歡這位“仁愛之師”。(文/朱亞梅 視頻/陳晨 配音/夏天)

【責任編輯:閆景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