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守一校他堅持38年 把100多名孩子送出大山
在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有這樣一位鄉村教師,他曾不顧世俗偏見,獨身一人來到了大山中的“麻風村”,一師一校堅守了38年,把100多名孩子送出大山……
他就是2024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來自廣南縣蓮城鎮北寧中心學校落松地小學的教師農加貴。
38年前,落松地還是一個沒有名字的小寨子,因為多年來麻風病人在這裡集中隔離治療,所以大家都很隱諱地稱這個地方為“那個村”。
1986年,因為家庭貧困,20歲的農加貴經人介紹獲得了一個成為代課老師的工作機會,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工作地點卻是在人人避之不及的“那個村”。那年9月1日正式開學那天,是農加貴永生難忘的一天。
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蓮城鎮北寧中心學校落松地小學教師 農加貴:有8個家長帶著12個孩子,他們遠遠站著看著我,我第一眼看見那些被病魔侵蝕的軀體嚴重畸形的家長,我非常害怕,掉頭就跑。後來跟我去的醫生拉住我,你跑了這些孩子怎麼辦,你看他們大的都十一二歲了,都沒上過學,沒人願意來當他們的老師。看到那些家長很期盼的眼神,看到孩子們很渴望知識的眼神,我就怎麼也邁不開逃跑的步伐,就留了下來,一幹就到今天了,38年了。
走進“麻風村”小學,農加貴成了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老師。剛到學校的時候,條件落後,只有一間2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就是這漏風漏雨的教室,都還是向村衛生所借的。課桌椅也是村民們湊的舊傢具,就連黑板也是農加貴找來一塊木板,自己拿墨水染的。
沒有課本,農加貴就到處託人找來舊的課本;
沒有充足的試卷考試,農加貴就把題目抄在黑板上,讓學生們一邊抄一邊做;
沒有老師願意到這邊監考,農加貴就又擔起了監考老師的職責。
除了教學上需要克服的重重困難,心理上農加貴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農加貴告訴記者,在“麻風村”教書,説不害怕,那是假的。那些年自己到中心校開會,其他老師知道他來自“麻風村”,都不敢和他坐在一起。自己也是整天提心吊膽,生怕被傳染。但是教孩子讀書就免不了與村民們接觸,最讓農加貴難忘的是,一次向村長彙報教學進度,村長邀請在家吃飯的情景。
農加貴:當時村長非常高興,就想辦法留我們兩個在他家吃飯,當時我心裏面非常矛盾。你説是吃吧又挺害怕,你説是不吃吧,又無法拒絕村長的熱情,後來還是決定留下來吃了。那頓飯可以説是到現在我都是很難忘的,後來孩子們、村民們徹底信任我,他們知道我能夠在他們村子吃飯。
當年因為條件有限,孩子們只能在村裏小學讀到三年級。
農加貴:剛開始我們的學校只是要上到三年級,1986年開始教學,1989年第一批孩子讀完三年級了,我送到外面的學校,沒有一個學校願意接收。當時有幾個大一點的孩子就問我,老師,書是不是讀到三年級就讀完了,就沒有書讀了,讀完書還是回家幹勞動跟我們哥哥姐姐一樣,是不是?當時我聽了比較難過。
農加貴説,當時聽完孩子們的問題,自己非常難過。經過了幾天的深思熟慮,農加貴決定,沒有學校接收四年級的“麻風村”小學孩子,就自己創新教學模式,一個人包攬語文、數學等全部一至六年級的課程,一鼓作氣把孩子們教到小學畢業。
農加貴:我先教高年級的學生怎麼預習,交接好。把低年級學生新課上完了,自己做作業,再來高年級這邊上新課,把高年級的新課上完了,佈置的作業做完了之後,我就要到低年級檢查他們該做的作業做好了沒有,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就是這麼輪換著。
1992年,村裏小學第一屆學生畢業了,為了能讓孩子們能夠被縣城的初中順利錄取,農加貴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農加貴:在填寫學生資料的時候,家庭地址那一欄我就不敢寫“麻風村”,就根據當地的一些自然條件,給他們改了一個誰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的村名“落松地”小學。所以那一年我才順利帶著孩子來縣裏學校參加升學考試。最讓我感動的就是,考完試十多天,我去查詢孩子們考試成績的時候,負責招生那個老師就問我,你知道“落松地”小學嗎?問得很突然,當時我就害怕了,難道他知道“落松地”就是“麻風村”了,我跟他説我不知道,後來招生老師才跟我説,你來看,“落松地”小學12個孩子考得太好了,最高分是206分,最低分是135分,都超過我們今年115分的錄取線。他這樣一説以後,我才慢慢高興了,就偷偷抄了孩子們的成績。特別是當天晚上,我把這個消息帶到“麻風村”,全村一片高興。
從那以後,“麻風村”有了一個新名字——“落松地”村,最終在帶著孩子們體檢取得健康證以後,第一屆“落松地”小學畢業的孩子們全部以優異的成績被縣城的初中錄取。38年來,農加貴在這裡一共招收了12個教學班,送出了126名學生,他們懷揣著父輩一生未能如願的夢想,融入了社會的大家庭,很多學生當上了公務員、老師、警察,知識幫他們改變了命運,迎來人生的“蝶變”。
農加貴:我作為他們的老師,我也感到為他們驕傲、自豪。到現在為止,我們都還在有聯繫,特別是每一年的教師節,我收到最多的就是學生們的祝福,所以我非常高興,我最自豪的就是這一點。
如今,在當地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落松地”小學早已從當年漏風漏雨的破房子,建設成為寬敞明亮的教學樓;曾經閉塞的小山村,已經擺脫了疾病與貧困,成為文山州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2023年,鄉村教師之外農加貴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全國人大代表。長期紮根鄉村教育的他,最關注的是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品質的提升。
農加貴:因為我們邊遠山區很難留住那些優秀的教師,現在教師大部分都是四五十歲以上的。就是以前的代課教師、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的,教學品質不太高。建議那些優秀的教師能夠到我們邊遠山區,和我們邊遠山區的教師共同來提高教育教學品質,我主要關注的是這個。
(總臺央視記者 梁錚錚 許滸 文山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