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教育家精神 爭做新時代“大先生”
春風化雨育桃李,潤物無聲灑春暉。今年教師節的主題是“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新時代,南通奮力建設“現代化教育高地 新時代教育之鄉”,更離不開好教師。
9日,記者走近我市一線老師,聆聽他們對弘揚和踐行教育家精神的感悟體會,感受他們甘為人梯、堅守擔當、樂於奉獻的家國情懷。
築牢師魂,服務國之所需
這幾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教育部推出的六集紀錄片《教育家精神》正在熱播。南通“二李”教書育人的動人故事,又一次傳遍大江南北。“二李”是中國小學情境教育的開創者、通師二附老師李吉林和“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創始人、啟秀中學教師李庾南。她們都曾榮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殊榮。
1978年,李吉林老師從語文學科的改革實驗開始構思,從中國傳統文化“意境説”得到啟發,創造性地建構了“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情境課程——情境學習”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兒童情境學習範式,提出了一系列獨特的教育主張。“情境教育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曾先後獲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四個一等獎;2014年,獲首屆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情境教育研究也被讚譽為“回應世界教育改革的中國聲音”。
“從教育家的特質來看,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對教育、對孩子執著的愛,是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改變的那種始終不渝的愛。教育家的第二個特質,我以為是要有思想。”2009年,李吉林老師在接受《人民教育》雜誌社採訪時表示,時代是召喚教育家的。教育家首先得底氣足。就像是金字塔,基礎要寬厚,視野要開闊。
“我的理想信念就是一直堅守。我要堅守在班級,堅守在課堂。”在記者採訪時,李庾南老師剛剛結束備課。
從教67年,從姐姐班主任,到媽媽班主任,再到奶奶班主任,李庾南在班主任實踐歷練中涵養出了自己的精神品格。40多年來,她深耕“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一步一個腳印,碩果纍纍。多年來,她堅定理想信念和涵養時代精神,胸懷大局、樂於奉獻,在26個省份宣傳推廣“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和教學技藝,全國一大批青年教師“長”出並堅定了做一名好教師的職業信念和理性自覺。
“‘要長出精神與本領來’一直都是我做事的動力,我也希望把這份奮鬥的精神傳遞給學生和青年教師。我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師,我的舞臺在講臺,我的生命在學生。”李庾南笑著説。
9日下午,跨越了2800多公里,南通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市實驗小學黨總支書記劉昕終於抵達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對當地學校進行教育幫扶,為“國培計劃”雲南省怒江州專項培訓項目貢獻力量。
從2015年主持首個市級工作室,到2020年以她名字命名的省級工作室正式成立,再到去年教育部“劉昕名校長工作室”成立,劉昕只花了9年時間。她表示,作為國家級的名校長工作室,不僅要躬耕實踐,還要不斷輻射引領更多區域、學校一起去做更美好的教育,用敏銳的洞察力去發現教育的問題並努力解決,用實際行動去回答時代之問。
因材施教,培育棟樑之材
8日,南通開放大學電氣教研室主任、江蘇省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吳長貴帶領團隊師生趕往永達電力(集團)開展技改項目。
剛開學,吳長貴就為自己定制了一份“全勤課表”。除了承擔兩個專業、五個班級的日常課程教學外,他還開設了機器人社團,培訓學生備戰技能大賽,並利用週末赴企業對接項目合作,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技能。
“企業的需要就是我們辦學的方向,我們也根據學生特點進行精準培養。”吳長貴表示,作為職業院校教師,“弘揚教育家精神”要立足於為企業、為地方、為國家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在踏踏實實上好每一節課的基礎上,更要借助産業學院、企業訂單班等平臺,全力推進産學研深度融合,讓學生提前融入實現‘入職即上崗’,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希望你們學習奧運健兒勤奮刻苦、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在未來的道路上逐夢前行。”新學期開學第一課上,如東縣洋口鎮新林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趙娟寄語一年級新生。
從教31年,趙娟始終堅守在鄉村小學的教學一線,目前負責學校三至六年級的語文閱讀課。在她看來,每一天走進校園、每一次站上講臺都是鄉村教師向教育家學習、弘揚教育家精神的真實寫照。
“我是在鄉村長大的。鄉村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往往需要更多的關愛和引領,所以我選擇留在鄉村。”三十多年來,趙娟用行動與擔當詮釋一名鄉村教育工作者對鄉村教育的情懷與堅守,將初心寫在鄉村,將使命刻在課堂,用真心真情對待孩子,用愛與智慧引領孩子,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讓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都能感受到溫暖與力量。
“教育是一顆心去觸碰另一顆心的過程,用愛心和智慧去點燃學生拼搏向上的內在火種。”這是2024江蘇教育年度人物、南通中學國防教育處主任江謹的心聲。自江謹主持南通中學航空實驗班管理工作的近十年來,該校已向軍隊輸送了151名空軍飛行學員,為國防建設貢獻了南通力量。
“教育一定要走心的,不到學生身邊去,就無法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真正想法,無法真正為學生解決問題。”江謹表示,航空班的孩子活潑聰穎,通過老師用心引領和陪伴後,都會充分調動自己的內驅力,努力成長為國家需要的人才。
播撒仁愛,胸懷國之大者
“到達新疆後,我在感到自豪的同時,更體會到沉甸甸的責任。”第一次在新疆過教師節,第三批教育部“組團式”南通援疆教師領隊、伊寧縣南通高級中學副校長、南通第一中學教務處副主任石高榮感覺很新鮮。
“仁愛之心是教育的靈魂。學生如同自己的孩子,我們要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用關愛去溫暖他們的心靈。”石高榮認為,教師肩負著培養祖國未來的重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師的立身之本。要注重以身作則,遠離浮躁與功利,堅守教育的初心,為學生做好榜樣。他表示,“讓我們用仁愛之心,傾注熱情與汗水,做好教育工作,為新疆的孩子們帶來希望與光明。”
“道德情操是教育之魂,仁愛之心是教育之本,沒有道德和仁愛就沒有教育。”這是西藏拉薩江蘇實驗中學教師吳俊常常挂在嘴邊的話。
來自如東縣實驗中學的吳俊不僅要教初一3個班的政治課,還擔任初一(7)班的班主任。在他看來,教師就應該在學生們需要幫助時拉他們一把,在學生們停步不前時推他們一把,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真誠的仁愛之心。
今年的教師節也是吳俊的農曆生日。他表示,“非常巧。我將踐行好學校的教育理念,繼續堅守道德情操和仁愛之心,為西藏教育高品質發展作出南通貢獻。”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我們要全方位關心愛護這些學生,讓他們成長成才。”電話裏,寧蒗民族中學海安班教師孫錦群鄭重地説。
孫錦群第一次到寧蒗支教是1998年。2013年,他再次赴寧蒗支教,一幹又是11年。
在寧海民族中學,每逢週六,每個海安班的海安老師都會給學生無償答疑。孫錦群笑著説:“海安老師離家比較遠,正好一心一意搞教學。我們一定把教學任務認真完成好,力爭讓更多寧蒗學子走出大山。”
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新作為!我市教育系統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的深切關懷、殷切期望,將弘揚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入教師隊伍建設的全過程。廣大教師也將繼續把責任扛在肩上,把使命踐行在教書育人中,努力成為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為南通持續建設“現代化教育高地 新時代教育之鄉”而貢獻力量。
本報記者 張燁 沈樑 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