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教師節專訪丨從教路漫漫,回首皆芳華——優秀教師劉生文

2024-09-09 17:19

來源:中國網教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守與追求。對於宜賓市第五中學校的劉生文老師來説,那份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與熱愛,就是她的初心與使命。

1997年7月,大專畢業的劉生文成為了一名鄉鎮中學的教師,開啟她的從教之路;2009年,她調任到宜賓市五中任教,開闢了教育生涯中新的篇章。時光流轉,歷經千帆,她從一個青澀的新手老師成長為了一位沉穩睿智的高級教師,先後獲評“宜賓市首屆語文骨幹教師”、翠屏區首屆“名師”,宜賓市優秀教師,第三屆川派“名師”等榮譽稱號。一張張榮譽證書,不僅記錄了她從青春到成熟的教育成長軌跡,更彰顯了她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與深深的情懷。

上山下鄉、多學科教學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劉生文初登三尺講臺時,正值“普九”工作。鄉下孩子有的因家境貧困、有的因思想落後,懵懂無知,小學畢業就待在家中,幫忙做點家務。於是,鄉鎮中學的教師必須親自上山下鄉去勸慰學生返校上課。劉生文跟隨其他教師走過稀泥爛路,爬坡下坎;經過鄉下包谷高粱地,臉也被葉子劃出傷口,當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但當孩子們返校那天,劉生文便覺得腿不再酸、臉不再痛,只覺一切都值得。

勸得回,還要留得住。鄉鎮中學學科存在師資不配套的情況,劉生文這個新畢業的漢語言文學大學生一去,就任教七年級一個班的語文、兩個班的思想政治、八年級一個班的地理,每天就忙碌于備課和上課中。那時她還很年輕,乾脆就住在學校,忙忙碌碌中也得到了同事們的關心、照顧,日子過得充實、幸福。也正是這些繁忙而艱苦的教學經歷,磨礪了她的意志,拓寬了她的視野,為她後期語文課堂的豐富教學奠定了基礎,也為如今的跨學科教學做好了堅實的鋪墊。

時間流轉,到了2022年。面對學校七年級英語老師的緊缺,劉生文在擔任班主任和語文教師的情況下還是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承擔起了英語學科的教學任務。當初“接地氣”的多學科教學經歷給了劉生文直面難題的底氣,如今的跨科目教學又進一步提高了她的綜合實力,讓她實現了教育生涯中一次巨大的跨越。

授業解惑,傳道育人

是“生文姐”,也是“合夥人”

在27年的教學生涯中,劉生文做了12年的班主任,18年的教務主任。她深知,教師不僅僅是“授業解惑”,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傳道育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2010年,在擔任七年級班主任期間,劉生文發現班級裏的小秋(化名)同學總是沉默寡言、悶悶不樂。期末考試前,她要麼趴在桌上似睡非睡,要麼找各種藉口請假不上學。劉生文非常擔心小秋會因此影響學業,甚至可能輟學,影響她的一生。於是,劉生文多次找小秋聊天、談心。起初,小秋總是以生病、家裏有事等理由推脫,不願意敞開心扉。直至後來,劉生文直接登門家訪,才了解到小秋家境並不寬裕,父親開了一個小店維持生計,有時還會邀請一些朋友來家裏聚餐喝酒。面對走進家裏來關心她的老師,小秋才開始敞開心扉,道出了“理解父親苦楚,擔心父親喝酒傷身;又擔心父親沒有供她繼續上學的費用”等諸多心事。她因此想要輟學,幫助父親分擔一些負擔。

得知她的想法後,劉生文耐心開導她,給她講解了國家的惠民政策和她以後上學的費用問題,也單獨多次與其父親溝通,探究了生活的意義、養娃的責任和今後一家人幸福生活的藍圖。經過劉生文堅持不懈的勸説,小秋的父親終於變得勤奮、上進,除了開店外,還抽空跑三輪車增加家庭收入;小秋也看到了希望,發奮圖強,由七年級時的中等生逆襲為九年級時的優生,同學們都管她叫“神童”。最終,小秋順利考上了自己心儀的高中、大學,並成為了一名中學英語教師。

用自己的青春熱血成就每一位孩子,造就更多幸福的家庭,劉生文不僅是學生們的“生文姐”,也是家長育兒的“合夥人”。每當看到學生成績在進步、學生為人的成長和變化、學生進入社會成為一名有用的人,她都會體驗到一種為人師、為人友的強烈幸福感。

從教之路,順時代之變

“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穫”

從走上講臺的第一天起,劉生文就把教師和奉獻這兩個概念緊緊聯繫在了一起。27年來,她始終把“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穫”作為自己的教育追求目標,潛心教學,教育教學成績常年居同類學校、同類學科前列。

如今,面對新時期的資訊化課堂,劉生文深刻認識到技術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她積極參與資訊技術培訓,提升自我,以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在宜賓五中,她結合學校課改和生源特點,積極做出改變:技術賦能教育。利用大數據精準教學,拓展學生視野,提供高品質教育資源,確保教育的公平與效率;革新教育觀念。從傳統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採用小組合作教學,創設真實生活場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創新評價體系。引入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模式,利用資訊技術記錄學生學習軌跡,實現對學生多維度的全面評價,持續優化教學方法。通過這些思考與實踐,劉生文不僅提升了個人職業能力,也為宜賓五中的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現了教育者在資訊化時代下的責任與擔當。

蔡元培先生曾經説過:“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門為將來。”教育之路漫漫其修遠,劉生文深知自己的從教之路還很長,但她早已堅定了為教育事業奮鬥終身的信念。(文/朱亞梅 視頻/陳晨 配音/夏天)

【責任編輯:閆景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