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做UP主的喜與憂
【記者調查】
近年來,隨著視頻類新媒體産品在社交平臺的裂變式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加入社交平臺成為一名UP主(uploader,上傳者,指在視頻網站、論壇等站點上傳視頻音頻文件的人)。
一些網際網路平臺上的主要內容,就是為專業用戶自製産品,即UP主原創視頻,而UP主這一稱謂也成為廣為用戶接受的代稱。
當前大學生UP主分享的內容有哪些吸引人之處?在成為UP主的過程中,他們收穫了什麼,又遇到過怎樣的困惑?如何引導大學生UP主健康成長、發揮積極作用?記者就此展開採訪。
始於熱愛,“妙手偶成”
談起成為UP主的原因,不少學生UP主都告訴記者:始於熱愛,“妙手偶成”。
被某網站認證為“校園領域優質UP主”的“阿阿阿十粒”,本名曾珮萱,目前是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研二學生。在網站上,她以自己的學習生活為素材製作並分享視頻,粉絲數已達20.1萬人。曾珮萱説,“剛開始做UP主,是因為分享視頻是我的愛好。後來當視頻有了一定的體量之後,我發現做自媒體還可以賺錢,所以兼職做UP主也成了我在課餘時間的一個收入來源。”
某網站公佈的財報顯示,2023年,超過300萬名UP主通過各種變現途徑在該網站獲得收入,同比增長30%,其中通過廣告獲得收入的UP主數量同比增長94%。
在曾珮萱看來,“如果是知識區的UP主,就必須有深厚的專業知識積累,才能産生相應的影響力。但現在更多UP主以做娛樂、休閒內容為主,只要有健康向上的主題、好的創意、比較獨特的內容創作,就可以。”
與大眾固有的想像不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UP主很可能並不外向、也不善於表達。“我自己的經歷可能和現在的很多UP主不太一樣。我接觸微網志特別早,2009年就註冊了賬號。”認證為“人文藝術博主”的微網志博主“陌緒”,現在是上海某高校的一名教師,她先後於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完成本碩及博士學業,進入高校工作。從大學時代,她就開始在微網志分享,一直走到今天。在這一過程中,她結識了很多“雲端”好友,還經常分享自己觀看崑曲演出及在教學中與學生教學相長的趣事。
除了網上社交平臺,公眾號也是學生UP主、博主經常活躍的一個分享空間。
對公眾號“一號哨位”創始人周曉輝來説,青春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家國和邊關。
2009年,周曉輝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11年12月,周曉輝通過層層考核,如願穿上了軍裝,來到武警黑龍江總隊哈爾濱支隊。2013年8月,黑龍江流域發生洪水災害,周曉輝跟隨部隊參加抗洪搶險,並因表現突出榮立三等功。
服役期間,在繁忙的訓練之餘,周曉輝堅持每天寫日記,軍旅日記一共寫了7本714篇,退役之後,周曉輝把從軍期間的日記整理成了一本書《我還青春一次遠征——一個大學生士兵的軍旅日記》。周曉輝告訴記者,在整理日記的過程中,他的老師建議他註冊一個公眾號,把日記的精彩篇章發在公眾號上,將這些軍旅故事講述出來。懷著對軍營的深深眷戀,經過一番認真籌備,2014年8月,周曉輝和曾經一起服役的人大校友桂從路創辦的“一號哨位”公眾號正式上線。
周曉輝説:“我從軍後站的第一班崗,就在營區的一號哨位。那天的換崗儀式讓我永生難忘。‘一號哨位’是我們進入軍營和離開軍營的必經之地,它連接著軍營內外。”
與曾珮萱的理解不同,周曉輝認為成為UP主是需要在某一領域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積累的:“優質的網際網路內容應該具備兩個特質:一是某種知識的傳播,二是某種情緒的傳遞。二者應該同時具備。只有知識,不太容易共情;只有情緒,則會陷入空洞。只有‘幹貨+情感’,才能真正契合用戶需求。”
有困惑,也有瓶頸
2024年3月,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發佈第53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較2022年12月新增網民2480萬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77.5%。數量龐大的用戶在各類社交平臺上暢所欲言、展示才藝,在繁榮發展網路文明的同時,也讓UP主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
“我剛開始是做高中知識分享的,大多數粉絲都是年齡比較小、正在讀書的學生,他們關注我是想看到我分享學習方法。但我現在已經研二了,距離高中已經很遠。”曾珮萱説,後來自己逐漸轉型做生活類博主併發布vlog,但播放量馬上斷崖式下跌。“後來,我又嘗試著把學習方法類和生活類內容交叉著做。”
經過探索嘗試,曾珮萱發現,生活類視頻可以增加粉絲黏性,再通過知識分享、情感分享,可以吸引並增加新粉絲,慢慢地,她的粉絲“止跌上漲”。
“其實我現在仍面臨著數據不好、沒有廣告等困境,但畢竟自己還是以學業為主,所以心態比較好,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對數據感到特別焦慮。”曾珮萱説。
曾珮萱所提到的,是很多UP主共同面臨的問題:由於過度關注視頻、文稿的播放數據而産生焦慮情緒。部分UP主還遇到過網路暴力。
2012年,陌緒根據《浮生六記》中沈復與其妻子圍繞“粥”誕生的愛情故事,填寫了一首歌詞《寄蕓》,其中有兩句是:“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據她介紹,沈復原文裏“粥”是個很重要的線索,而“立黃昏”是為了押韻而寫。
隨後,這句歌詞在網路上輾轉擴散流傳,最後被附會為沈復《浮生六記》中的原文。“2015年,我後知後覺地發現這句歌詞竟然變成了小有名氣的‘網紅句’,出現在文藝青年和非主流青年的‘個性簽名’裏。這倒無妨,然而它卻被一些青春作家引用,誤認為是出自沈復的《浮生六記》,令我哭笑不得。”陌緒告訴記者,自己微網志的粉絲迅猛增長就是因為“無人與我立黃昏”一事:“當時我看到一位網路作家在其微網志中説那是《浮生六記》裏的文句,我就嘗試聯繫她,在她微網志下評論,不料卻遭到了其粉絲的‘圍攻’。”
微網志評論記錄顯示,在這場小規模的“論戰”中,一些網友甚至直接進行人身攻擊。“但也有不少網友還是很客觀的,我的很多微網志好友也都支援我,這讓我感到溫暖。”陌緒表示,自己的本意就是希望這句話不要被以訛傳訛、鬧出笑話,“後來這位作家看到評論後,主動聯繫我,併發聲明説明那句歌詞並非《浮生六記》原文。”陌緒説。
在“一號哨位”公眾號成立之初,周曉輝和團隊也曾遇到過很多困難:當時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思考內容,但二位主創正各自面臨著要推免研究生、撰寫畢業論文等繁重的學業壓力,“所以那段時間,我從來沒有在晚上1點之前睡過覺。”周曉輝説。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到2024年10年來,“一號哨位”已在全網擁有1000多萬名粉絲,發佈4000多篇原創文章,點擊量超過50億,成為傳播軍旅文化、講述軍營故事、組織擁軍愛軍志願活動的重要窗口。
樹立正確價值觀,做健康陽光的UP主
網際網路上,很多普通人親歷、參與並見證了一些學生UP主慢慢成長為“百大UP主”的過程。比如,北京郵電大學畢業生、某網站UP主“老師好我叫何同學”,從2017年10月發佈第一條投稿視頻,到今天已擁有超過1182萬名粉絲;清華大學畢業生、UP主“畢導”,目前已有超過591萬名粉絲關注。他們的視頻內容,主要聚焦資訊技術、數位産品、科學知識等內容,其視頻製作能力與呈現效果吸引了眾多青年網友,也證明了科學知識在社交平臺上的巨大引力。
曾珮萱坦言:“過去那種隨便拍拍vlog、借助名校標簽就能火的視頻,現在行不通了。現在需要更加有想法、更加有創意的內容。”
對於從學生博主到教師博主的轉變,陌緒認為,自己的心態沒有産生明顯變化,“我覺得有一個自己喜歡的平臺能夠分享並記錄下一些東西,本身就很美好。”
周曉輝告訴記者,成為UP主或許充滿誘惑,但是難度也極大。很多時候,對於UP主的衡量標準比較簡單粗暴,主要看粉絲數量、流量和影響力,有些人因此走上了歪路,去“造假”“過度擺拍”“擦邊”“浮誇”“違背公序良俗”等。周曉輝認為,對於有志於成為UP主的學生而言,應充分考慮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如果真的要做,就要選擇一個自己喜歡或擅長的領域,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切不可為了流量和“漲粉”走歪門邪道。
《光明日報》(2024年08月27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