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學院:從杭州到北京,探尋大運河“蝶變”密碼
2024年,是大運河成功申遺10週年,也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實施5週年。十年來,大運河不斷煥發新面貌,也不斷書寫新華章。為親身發現大運河的發展“蝶變”,近日北京城市學院“運河弦歌”暑期社會實踐隊赴京杭大運河京杭兩地,通過調研、座談、探訪、實地考察等形式,深入挖掘大運河歷史資源,探索大運河宣傳亮點,助力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
杭州是京杭大運河的最南端,也是最早提出用好運河“金名片”的地方。實踐隊師生在杭州集結後,首先走進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進行參觀,從中領略了大運河的興衰歷程和大運河文化的深厚底蘊。隨後,到京杭大運河南端標誌性建築拱宸橋及周邊實地調研。在這座有著近400年曆史、橫跨大運河的古老石橋,隊員不僅深刻感受到大運河的歷史古韻,也透過運河上穿梭不息的杭州水上巴士,深切感悟到大運河杭州段的今日繁華。
圖為實踐隊張若亭、郭淦在杭州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參觀。施宇軒 供圖
三江交匯處的杭州市蕭山區義橋鎮也是實踐隊調研的重要一站。義橋鎮政黨委府宣傳委員俞國龍就義橋鎮區域位置、文化建設、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等方面進行了介紹。他表示,義橋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源頭,是錢塘江詩路的重要節點,也是大運河詩路文化帶的有機組成部分。近年來,義橋鎮持續做精詩詞文化品牌,做深漁浦文化品牌,奮力書寫“精神富有、文化共富”的共富發展新篇章。隨後,實踐隊圍繞“運河弦歌譜新篇”主題,與鎮政府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的座談交流。在俞國龍等人陪同下,實踐隊還到浙東引水蕭山樞紐、“杭甬運河第一閘”——新壩船閘、新壩“節孝承恩”牌坊和錢塘江詩詞展示館等實地探訪,力求嚴謹細緻、走深走實,並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思考大運河發展問題。
圖為“運河弦歌”實踐隊與杭州市蕭山區義橋鎮政府座談。施宇軒 供圖
北京位於京杭大運河最北端。“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枝塔影認通州”。北京市通州區在大運河的發展歷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8月中旬,實踐隊首先到位於通州區的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參觀,在基本陳列《京華通惠 運河永濟》——北京與大運河歷史文化展頻頻駐足。隊員進一步加深了對大運河發展歷史的了解,也深切地體會到:大運河不單純是一條河流,更是一條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展示長廊,生動詮釋和體現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
圖為實踐隊施宇軒、羅琦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參觀。馬曉穎 供圖
參觀結束,實踐隊專程到位於北京市通州區的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實地參觀,在園內“三廟一塔”建築群、大光樓及沿線區域走訪,追憶當年運河漕運盛況,感嘆大運河北京段沿線建築遺跡和文物保護修繕讓大運河煥發的新生機,也在大運河水環境治理帶來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中流連忘返。
圖為實踐隊施宇軒、郭淦、張若亭在大光樓實地考察。馬曉穎 供圖
次日,實踐隊來到北京大運河文化帶重要遺産點位——北京郭守敬紀念館。佟怡天副館長對實踐隊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向隊員們詳細介紹了郭守敬在天文、水利等領域的卓越成就,特別是郭守敬如何通過引泉濟運、節水行舟等貫通大運河北京段的“最後一公里”,將一段段鮮活的運河歷史在師生心中串聯開來。隨後,實踐隊在有著700多年曆史的古老水系西海進行採訪調研。此時的西海濕地公園“青荷蓋綠水”、蘆葦婆娑、魚翔淺底,市民和遊客漫步其間。在這份鬧市難得的靜謐中,實踐隊隊員不僅深切感懷積水潭曾經“舳艫蔽水”的歷史盛景,更在與市民和遊客的一段段採訪交流中發現大運河不斷書寫的“煥新”故事。
圖為佟怡天副館長向實踐隊隊員介紹郭守敬如何引泉濟運。馬曉穎 供圖
圖為實踐隊王旗言、施宇軒採訪西海濕地公園周邊市民。馬曉穎 供圖
通過此次調研,實踐隊隊員充分了解了中國大運河這一世界文化遺産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深入挖掘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階段性成果。隊員們紛紛表示大運河是寶貴遺産,期待今後能有更多機會講好大運河故事,為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為“運河弦歌”實踐隊在北京郭守敬紀念館合影。施宇軒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