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率不足五成!“青少年模式”為何叫好不叫座?
暑期,許多家長為孩子沉迷網路不能自拔而發愁。記者在採訪中發現,2019年就已推出的“青少年模式”,卻很少有家長使用。為減少未成年人網路依賴、保護未成年人隱私資訊和人身安全而建的“青少年模式”,為何不受青睞呢?
使用率不足五成
《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調查報告》顯示,當前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到1.93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7.2%,其中小學生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5.1%,其他各學齡段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均超過99%。針對未成年人上網的情況,目前不少短視頻平臺和遊戲平臺建立了“青少年模式”和防沉迷系統,但使用情況卻並不理想。在《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中就曾指出,“青少年模式”自2019年推出以來,使用率偏低,設置過“青少年模式”的人不到五成,實際運用中還有改進升級的空間。
為進一步提升模式效能,立足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新形勢新要求,2023年國家網信辦研究起草了《移動網際網路未成年人模式建設指南(徵求意見稿)》,其中指出將全面升級“青少年模式”為“未成年人模式”,推動模式覆蓋範圍由App擴大到移動智慧終端、應用商店,實現軟硬體三方聯動,方便用戶一鍵進入模式,為未成年人營造安全健康的網路環境。但該指南目前還沒有正式發佈。
“其實家長並不是不希望孩子接觸網路,但凡網路是比較乾淨的,不會對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響或傷害的,孩子在合理範圍內接觸網路無可厚非。”一位小學生家長如是説。
內容太少 好感度不高
為了不讓兒子沉迷手機,趙先生給孩子用手機時會開啟“青少年模式”。但他很快發現,兒子破解了密碼,把“青少年模式”解除了。“我也覺得很奇怪,一個模式這麼容易破解,難道有什麼bug嗎?”趙先生説,他在網路上查詢發現,確實部分孩子通過破解密碼來繞過系統的限制,甚至還有一些不法商家向未成年人兜售破解技術。
鄧女士家六年級的兒子更是直言“青少年模式”“特別沒意思”,因為有些平臺一旦打開了“青少年模式”,很多原來可以看到的科普紀錄片或者動畫片都看不見了,只剩下一些很低幼的動畫視頻。
記者體驗發現,像B站、愛奇藝等視頻網站,雖然設置了“青少年模式”,但一旦開啟,剩下的視頻就只有一些小動畫、小玩具、小動物、小常識等。而這幾個網站如果要關閉“青少年模式”,只需要4位數的密碼即可,相對來説比較簡單。
另外,也有家長反映百度沒有“青少年模式”,其“伴學模式”退出都不需要密碼。“孩子會用到百度來搜索資訊或者查詢資料,但經常有孩子會點到百度視頻,於是一發不可收拾。”部分家長抱怨道。
專家建議
從“白名單”制變“黑名單”制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認為,既然“青少年模式”建立的初衷就是為了保護孩子,那就應該更加注重科學性和實用性,“目前在這種模式下,大部分內容都沒有了,完全沒有針對不同年齡段來分類,就像一瓶‘純凈水’,但凡是了解過這個模式的,我想都不會用。”
針對未成年人上網問題做過多年研究的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宏艷也表示,現在的“青少年模式”就相當於一個“白名單”制度,只會把好的東西放進來,給孩子一個乾淨的世界讓其不受傷害,但孩子怎麼可能在無菌的環境裏成長?“應該建立的是‘黑名單’制度,把絕對不可以的內容擋在外面,同時加大網路環境管理和治理。”孫宏艷説,得從兒童發展的視角去考慮模式的建立,為的是提升孩子們的網路素養,讓他們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如果是這樣,那這個模式才是對青少年有益的、可以促進青少年發展的。
在孫宏艷看來,建立“未成年人模式”應該成為一個強制的標準,最好能有“1+X”的模式,“‘1’就是國家要出臺一個強制建立的標準,相當於必須有的‘基礎套餐’,而‘X’就是針對不同平臺可以設置的不同特徵,加強特色保護,讓不同的平臺根據自身特點來決定。”孫宏艷説,當然在內容上,不同年齡階段的未成年人關注差別非常大,一定要根據年齡細分內容,得有教育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的專家一起參與進來,絕不能僅僅依靠平臺去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