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所大學撤銷99個專業:高校為何這麼幹
近日,國內多所高校陸續發佈公告,對本科專業進行調整。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31日,已有19所大學發佈相關公告,撤銷或暫停招生的專業共計99個。
高校為何批量撤銷專業?為了深入了解各高校撤銷專業的情況及其背後的原因,本文依據教育部2018至2022年度的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對相關高校及其撤銷的專業進行數據分析。
撤銷專業的高校主要分佈在哪兒
在高校地域分佈上,2018年—2022年撤銷專業的高校集中在我國中部和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的高校數量相對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説明,教育資源和經濟水準差異對高校裁撤專業産生了一定影響。
具體而言,陜西、山東等省份裁撤專業的高校數量較多,西藏、海南名次倒數。教育資源越豐富的省份,其高校數量越龐大,撤銷專業的高校也就越多。尤其是教育重鎮陜西省,其擁有較多高校,因此更容易出現高校撤銷專業的現象。而經濟發達地區(如北京、上海)撤銷專業的高校數量卻相對較少。這可能是由於這些地區的高等教育發展較為迅速,各專業的市場需求量大,專業設置更加合理和多樣化。
同時,相關部門的政策也可能對高校的學科佈局和專業設置産生影響。例如,江西省今年7月就發佈通知,明確提出要“壓減停撤錯位過剩低質專業”。此外,高校專業撤銷還可能與地域特色和地區經濟産業轉型有關。例如,山西省作為傳統煤炭大省,可能在産業轉型過程中調整與煤炭相關的專業設置。
近年來,撤銷專業的高校分佈逐漸由中東部地區向其他地區擴散。這反映了不同地域的高校對教育資源分佈的適應性調整,以及結合地域特色的專業設置變化。部分高校走上了與地域特色和地方政策相匹配的發展道路。
圖1.撤銷專業高校地域分佈情況
在高校層級分佈上,本文按照“雙一流”高校和“雙非”(非一流高校、非一流專業)高校進行劃分,分別統計了各層級高校在撤銷專業方面的差異。通過數據不難看出,撤銷專業是高校有針對性地把資源用於發展有競爭力學科的結果。
整體來看,在2018年—2022年撤銷專業數量排名前100位的高校中,“雙非”高校明顯多於“雙一流”高校,前者撤銷專業數量也比後者要多。其中,撤銷專業數量TOP3的“雙一流”高校分別為廣西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和重慶大學;撤銷專業數量TOP3的“雙非”高校分別為雲南民族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和溫州理工學院。
“雙一流”高校資源豐富,學科競爭力較強,更注重學科的長遠發展和整體佈局,撤銷專業的數量相對不多,以避免盲目跟風和隨意調整。“雙非”高校專業調整則相對靈活,相較于“雙一流”高校,其在資源和條件上存在一定差距,主動撤銷一些與自身發展方向不符的專業更有利於提高辦學層次和水準。
圖2.撤銷專業高校層級分佈情況
哪些類型的專業撤銷更多
從撤銷專業的學科門類看,根據近5年數據,工學門類以30.95%的佔比高居榜首,成為撤銷數量最多的學科類型,管理學、理學緊隨其後。這種現象較多地反映了新興産業發展的影響。工學專業設置更需要適應産業發展的趨勢,不符合新技術、新業態的老舊專業因此被撤銷。
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的《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同時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
不同類型專業的撤銷彰顯出高校對學科專業佈局優化的追求。撤銷一批不適應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專業,可以騰出寶貴的教育資源和空間,支援符合市場需求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發展,促進學科專業結構的合理化和科學化。
圖3.撤銷專業類型佔比
從就業率角度看,本文對相應學科門類內,部分高校的專業就業率與高校整體就業率進行了對比,發現對於部分高校而言,哲學、歷史學等專業的就業率低於其平均就業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於開展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工作的通知》提到,對就業率過低、不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高校應謹慎增設、及時調減。因此,高校會考慮撤銷這些專業,以避免資源浪費和影響學生就業。
為何部分工科、管理學等高就業率專業也被撤銷?事實上,儘管數據顯示工科和管理學等專業的就業率分別高達100%和95%以上,遠超學校整體的平均水準,但高校在決策時,並非僅依據單一的就業率指標。
首先,高就業率專業的就業品質是考慮因素之一,包括畢業生薪資水準、職業發展空間、工作滿意度等。部分專業儘管有較高的就業率,但畢業生面臨職業晉陞困難、工作滿意度不高等問題,會影響該專業的市場競爭力。因此,一些高校也會考慮將其撤銷或調整。
此外,如果某個高就業率專業與學校的長期發展規劃不符,或者學校認為該領域已趨於飽和,未來發展空間有限,高校也可能選擇將資源投入到更具潛力和前景的專業,即使後者的當前就業率相對較低。
圖4.部分撤銷專業類型的就業率情況
為了解不同類型高校的撤銷專業情況,本文將樣本高校分為行業性高校和綜合性高校。行業性高校指專注于特定行業或領域、專業設置相對集中的高校;綜合性高校則在專業設置上更為全面。
圖5.撤銷專業高校的類型分佈
數據統計發現,在撤銷法學、工學、教育學等9類專業的樣本高校中,綜合性高校數量均多於行業性高校。其原因之一在於行業性高校通常專注于特定的學科領域,因此在專業設置上更穩定;綜合性高校的專業數量多、種類全,需要根據社會需求和教育政策的變化進行調整。
此外,在撤銷專業類型方面,行業性高校和綜合性高校的數量變化具有一定相似性。例如,撤銷工學、管理學等專業類型的兩類高校數量均相對較多;撤銷法學、教育學等專業類型的高校數量均比較少。
不難發現,行業性高校側重於行業發展狀況,將資源集中在核心專業上,通過撤銷非核心專業,提高其在特定領域內的教育品質和創新能力;綜合性高校則更需要在多個專業間平衡資源,根據市場變化和政策導向,靈活調整專業設置,注重跨學科的創新和研究。
專業撤銷呈現出怎樣的趨勢
為了探究近幾年專業撤銷的趨勢,本文按照年份統計了不同類型專業撤銷數量變化情況。結果顯示,幾乎所有類別的專業撤銷數量都在整體上呈增長趨勢,但不同類別專業的增長速度略有不同。
工學的撤銷數量增長趨勢明顯,這主要與社會經濟、産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有關,管理學專業同樣受到市場需求變化的影響。同時,隨著新興産業(如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的快速發展,其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高校增設這些專業的同時,也會相應調整或撤銷一些傳統工科專業。
相比之下,歷史學、醫學、哲學等學科具有較強的學科特性和穩定性,其被撤銷的趨勢相對平緩。這些學科在學術體系、研究方法和人才培養方面有著較固定的模式和標準,不易受到市場需求變化的直接影響。
這反映出社會經濟和産業結構的持續演變帶來的影響。高校專業撤銷數量普遍增長,但不同學科領域展現出不同的適應性,這種適應性與該專業背後的技術圖景、市場需求都有著密切的聯繫。
表1.不同類型專業撤銷數量變化情況
專業撤銷背後的原因及問題
不同地域、不同類型高校的撤銷專業舉措背後存在諸多原因。歸納起來,包括經濟資源分配、教育政策引領、專業就業前景不佳、專業設置缺乏特色、專業與辦學定位不符等。撤銷專業是高校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舉措,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盲目跟風,一味增設“熱門”專業,缺乏對未來趨勢的深入分析和預判,可能導致專業設置的同質化。而一味撤銷冷門專業,則可能導致學科體系失衡,影響高校的整體辦學水準和綜合實力。因此,高校在優化調整專業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市場需求、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品質等因素,避免急功近利。
在高校紛紛撤銷專業的現象背後,我們看到的是高等教育體系對時代變遷和社會需求的積極響應。需要注意的是,某個專業的撤銷並不意味著相關專業的人才不再重要,也不等於此專業在所有高校都被撤銷。從長遠視角審視,這一舉措反映的是高等教育體系在自我優化中,對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的主動適應。
(本期內容由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小強傳播團隊提供;文中圖表除圖4數據來源於各校公開數據外,其餘皆來自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本文數據不涉及港澳臺地區高校)
來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謝玲怡 柳雨晨 石苗 傅欣雨 張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