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華北電力大學水電學院師生自主研發兩套系統助力首都夏季防汛工作

2024-08-19 10:13

來源:中國網教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這裡兩邊要設置鋼絲石籠擋墻,施工隊會搶在今年汛期之前將主體工程建設完畢,確保溝道不被暴雨沖毀。”7月中旬,在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斜河澗村,華北電力大學水電學院的閆麒任同學正在同中建六局水利水電公司“妙峰山鎮斜河澗村溝道治理工程”的項目負責人討論防汛抗洪工作,這是閆麒任同學所在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重點調研項目。

該實踐團共有師生8人,他們從7月初開始,先後赴門頭溝區妙峰山鎮斜河澗村、陳家莊村、水峪嘴村,潭柘寺鎮南辛房村、草甸水村、賈溝村,王平鎮東王平村、西王平村等10多個村莊實地調研,趕在今年夏季汛期來臨之前深入了解2023年特大暴雨洪澇災後重建現狀,為首都今年防汛抗洪工作出謀劃策。

實踐團與賈溝村駐村幹部交流災後重建工作

指導教師徐小蓉為城子西街社區居民宣講防汛知識

在陳家莊、水峪嘴等村莊,實踐團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廣泛調研門頭溝區洪澇現狀和村民的防汛需求,獲取了大量系統開發的一手數據;在東王平、南辛房、賈溝等村莊,實踐團與村支書和駐村幹部進行深入的座談交流,實地調研基層政府的防汛應急舉措和災後重建現狀,深感基層治理工作的不易;在斜河澗、草甸水等村莊,實踐團記錄下各積水點位和山洪易發區域的具體資訊,為後期的系統開發奠定基礎;在城子西街社區,實踐團師生開展洪澇災害科普宣講活動,指導教師徐小蓉向社區居民詳細介紹了洪澇災害的形成原因、易發地、易發時間以及面對洪澇災害時的應急自救措施。

實踐團在水峪嘴村採訪村民

經過前期的充分調研和近百份問卷採訪,實踐團立足北京區域特色和大部分村民生活習慣,結合文獻研究及實地調研成果,發揮專業優勢,自主研發了基於資訊化手段的北京市積水點分佈圖與實時動態發佈系統、山洪易發區域地圖點位標記與圖庫管理系統。

山洪易發區域地圖點位標記系統首頁

以上兩套系統以北京市已有的積水點位記載和實踐團調研中新發現的洪澇風險點位為基礎,從前期的數據收集、系統開發到後期的實地調研、數據處理,歷經一年多的時間,目前已完成開發等待正式上線。積水系統包含了北京市水務局公佈的典型歷史積水點、下凹式立交橋分佈、新增積水內澇風險點位,整合了險情描述、群防群策、知識科普等功能,能夠有效提升防汛防洪及搶險救災的效率和精準度。山洪系統用於統計北京市主要的山洪易發點,包括現場受災的圖片、視頻、定量描述等資訊,可以為用戶提供更詳實的預警資訊。基於已有的點位,用戶還可通過地圖定位、拍照上傳等方式,從手機系統完成易積水點“標記”和“上報”等功能,並輸入道路積水深度、暴雨強度描述、暴雨險情預測等文字描述,對積水系統進行補充完善,以確保系統不斷發揮作用。

兩套系統可以更加直觀地掌握區域內積水風險點位的分佈情況,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的汛期風險。系統的開發,不僅為門頭溝區防汛工作的智慧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北京市其他地區的防汛資訊化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很高興實踐團學生能充分利用專業所學,將‘新質生産力’賦能鄉村水利振興,為首都防汛工作做出貢獻。”團隊指導教師宋輝斐表示。“這次暑期社會實踐讓我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參與到基層的防汛抗洪工作,更堅定了投身水利事業的信心和決心。”實踐團成員蔣語琴表示。

華北電力大學水電學院以“科技助力鄉村水利振興”為主題,組織百餘名師生奔赴社會大課堂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引導各實踐團隊緊扣學科專業特色,發揮專業專長,開展“能源報國”門頭溝洪澇現狀調研、“水潤確山”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等專項實踐,讓同學們在實踐中上好“大思政課”,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圖文/華北電力大學)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