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專業“冷”“熱”緣何一直備受關注
光明網評論員:最近,大學陸續開始發放錄取通知書。不少考生在社交平臺分享錄取情況,零零星星的資訊匯總在一起看,不難感受到高校專業“冷”“熱”切換之快。總體來説,土木工程、外語、金融、對外貿易、管理類等曾經炙手可熱的專業,近幾年遇冷,高招錄取中不同程度遭遇連年降分,有的學校甚至不得不選擇縮招。而反觀一批新工科專業則“高分出道”,表現火熱,成為不少高分考生的首選。
昔日的“熱門”爆冷,過去不曾被關注的專業成功翻紅,對於高校專業的“冷”“熱”切換,人們早已不再新鮮,但這並不影響人們對該話題的持續關注。從高招季到就業季,關於專業設置的新聞總能引起不小的討論。人們試圖從各種蛛絲馬跡中感知水溫和風向的變化,並借此修正自己的選擇,大到家裏考生的志願填報、職業賽道的選擇等人生大事,小到知識付費項目的購買選擇等等。
人們對專業的高關注背後,實則是深深的專業焦慮。專業本身並無絕對的“冷”“熱”之分,公共討論中所言的專業冷熱,其實更接近於反映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度的指標,更直白地説,也即就業前景。而這又是專業與經濟社會發展適應度息息相關。當一個專業的發展順應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向和趨勢,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大且容納能力強,那麼自然就會吸引更多人報考,並最終反應為走高的報考人數和錄取分數線,也即“熱”。反之亦然。
僅以就業前景來對一個專業作出定義,當然是片面的。不過,在當前就業競爭日益激烈、求穩心態強烈的現實背景下,人們在對專業的選擇中賦予就業前景這個指標以更高的權重,也無可厚非。只是,“追高”是有“踩空”風險的。任何專業和行業發展都有自己的週期,當初的熱門專業不一定在幾年之後還是“香餑餑”。特別是,科技創新帶動經濟社會加速發展與變革,可以預見的是,與之相關聯的專業調整也將更加頻繁,呈現出更高的顯現度。
我們同樣需要看到,過去那種一考定終身,考什麼幹什麼的時代早已過去。當今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催生而出,尤其是人工智慧的發展持續顛覆著我們對工作的認識和想像。在未來的競爭中,大學幾年所積累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固然重要,但高階的認知能力、學習遷移能力、通融見識、寬廣視野等可能更能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
因此,對於學生來説,與其焦慮專業選擇,不如重新思考並設定自己的成長目標與規劃。以專業為基,但又不為其所限,在關注就業的同時更關注個人長遠發展,盡可能拓展個人未來發展空間。
對於高校來説,則有必要進一步優化專業設置和調整,不斷提高教育品質,幫助學生打下寬厚的基礎,積極回應專業焦慮背後,人們對高品質教育的強烈需求和期待。此前,不少高校公佈了本科生轉專業“新政”,進一步放寬了專業選擇的相關限制,比如允許院內專業自由選、轉出學院不受限制;轉出“零門檻”且可轉多次等。這些充滿彈性的調整將有助於進一步打破專業間的壁壘,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利和容錯空間,擁有更多實現自主發展和個性化成長的資源和機會。如何進一步暢通專業間流動,完善人才評價體制,加強通識教育等,顯然,還有許多課題需要我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