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偏遠地區的職業教育,也用上飛書了

2024-08-09 08:24

來源:央廣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央廣網北京8月8日消息(記者 郭彥偉 實習記者 華君怡)網際網路時代,職業教育的數字化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局限性。一個平臺、一塊屏、一根網線不僅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用共學,也讓學校的一體化建設有了“加速器”。貴州積極推動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教育形式、人才培養向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數字校園“雲化”發展,職業院校數字化建設和數據管理效能進一步提升。

貴州工貿職業學院坐落于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深耕職業教育多年,陸續為當地培養了很多應用型人才,校企合作,也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去年年底,貴州工貿職業學院上飛書,用數字技術重新定義了治校模式,培育“大山裏的希望”。

企業發展需要資訊化,學校也需要

貴州工貿職業學院的常務副校長黃冠迪認為:“職業教育的定位就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模式要跟企業界的風向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而不是悶頭在學校裏面做研究。”企業發展需要資訊化,學校也需要。

從國外留學回來後,來到畢節威寧,黃冠迪就接到了校園資訊化建設的緊急任務。對比了國內的辦公軟體,他引進了在簡化流程、降低耗材上更符合需求的飛書。對於資訊化建設和師生管理,黃冠迪有些獨到的看法:“數字化是要真正做到資訊的活化,只是把辦公過程搬到了線上,不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使用飛書,從細微處治理校園

使用飛書後,對老師們來説,最明顯的就是審批上的變化。

黃冠迪在手機後臺調出數據展示説:“整個三月份,貴州工貿職業學院在飛書上流轉的審批總共有7,973條,平均到31天,每天要處理257條。過去紙質的審批手續最少得花20分鐘,假設所有審批的校領導9個人相互之間不産生交叉,每人處理28.57條審批,每天要花9.5個小時,現在平均一條審批的處理時間在3~5分鐘。”

在校園工程的項目管理上,貴州工貿職業學院修改多維表格的模板,搭起項目頁,匯總了從去年11月份開始學校進行的所有項目。每個項目下面分了很多子項目,比如圖書館就有竣工驗收、辦理産權證、辦公傢具採購資訊。黃冠迪説:“它像是一個可視化的關係型數據庫,能把很多表格疊起來,而且做到上下貫通。”

貴州工貿職業學院的所有校園基建工程有一個看板,裏面設置了自動的工程週報,表單機器人每週五會推送給現場的同事,填寫本週的情況,標注彙報日期、彙報人,從這裡可以看到他當前負責的項目、任務、重點工作。

“工貿圈”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師生關係

在貴州工貿職業學院,飛書上的“工貿圈”被用來交友、記錄校園生活、吐槽……

同學們直接在工貿圈提出對校園各種各樣的反饋,比如有學生認為宿管阿姨到他們宿舍去不太合適,我們就轉給分管學工的副校長,請他安排那個宿管阿姨給學生道歉,因為做得不對的地方你就得承認。

“學校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和實體,學生對學校的認知實際上都來自於每天跟他接觸的輔導員、老師。”換位思考下,建立學校和同學之間的有效溝通,十分必要。校領導看到動態後回復、點讚,跟同學們形成良性互動,慢慢地傳達學校想要樹立的觀念、理念和思想,比如同學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具有什麼樣的職業素養。

寫在最後

資訊化最終還是為了更好地育人,提高教學水準。

飛書把一種全新的管理、運作和協作模式引入到了高校中,同時也進行著一種全新的校生關係、師生關係,甚至是師生協同治校模式的探索。於是,學生不再僅僅是校園治理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參與者,成為學校發展進步的推動力。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