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學院“三扶”團隊到酉陽何家岩村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為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充分發揮青年力量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7月26日至31日期間,合肥城市學院精心組織的暑期“三下鄉”“扶心·扶志·扶學”鄉村育人志願團隊(以下簡稱“三扶團隊”),踏上了前往重慶市酉陽縣花田鄉何家岩村的征途。依託學校特色“三扶”項目與青年優勢,融合交流座談、文藝晚會、調查調研、惠民務實等多種形式,在花田鄉何家岩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三扶團隊首站抵達何家岩村村史館,這裡珍藏著村落鄉村振興的發展歷程與奮鬥足跡,見證了何家岩村從貧困落後邁向小康的堅實步伐。
村黨支部書記何兵向三扶團隊詳盡介紹了何家岩村的基本情況,特別是近年來,村莊積極探索並實踐“1+1+X” 産業發展模式,不僅推動了特色産業的蓬勃發展,還壯大了集體經濟,同時秉持“生態講哲學、生産講科學、生活講美學”的核心理念,共繪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
三扶指導老師林岳與村書記何兵交談
合力前行三扶道 共繪鄉村振興圖
“三扶”志願服務工程于2019年在合肥城市學院啟動。經五年的打磨實踐與升級迭代,2024年“三扶”課程以跨學科啟髮式引導和動手實踐為主要教學手段,首次獨立編纂了一套跨學科的三扶學習材料。這套材料巧妙地將多學科知識融為一體,通過生動鮮活的案例與引人入勝的故事,成功地將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孩子們易於接受、樂於探索的趣味內容。
同時,為了進一步擴大受益面,提升服務效果,三扶團隊將明輪船、風力車等一系列實驗器材翻山越嶺,運送到偏遠的深山之中,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親手操作,親身體驗科學的魅力,從而在實踐中增長知識,鍛鍊能力。
三扶志願者趙遠佳採用跨學科學習材料進行引導教學
通過製作“搖搖爬蟲”“水火箭”等趣味實驗,團隊與孩子們共同探索科學奧秘,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讓學習在歡聲笑語中變得輕鬆愉快。此外,團隊還引導孩子們親近自然,體驗勞動,讓他們在稻田與草原間感受生活的真諦,這是對傳統三扶模式的一次大膽創新,更是對留守兒童教育的一次深情關懷。
三扶志願者引導孩子們製作科學模型
同時,團隊成員以魔術教學的形式,搬來了一台炫酷的3D印表機!一進門,它就成了所有孩子眼中的超級明星,大家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孩子們在觀察3D印表機
期間,三扶志願者趙遠佳笑著對孩子們説“看好了哦,小魔術師們!”,然後啟動了這臺神奇的小盒子。只見它“嘟嘟嘟”地運作起來,就像是在跳一場高科技的舞蹈。志願者們一邊操作設計軟體,一邊跟孩子們聊天,告訴他們這個魔法是怎麼從一張平平無奇的圖片,變成三維立體的“真傢夥”的。
“哇,它真的在動!”一個小朋友驚呼道。沒錯,3D印表機就像是個勤勞的小蜜蜂,一層層地往上疊加材料,好像在搭建一個秘密的城堡。孩子們圍在一旁,眼睛瞪得圓圓的,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終於,當那個精美的3D列印作品出現在大家面前時,整個教室都沸騰了!孩子們興奮地跳起來,歡呼聲、掌聲交織在一起,就像在開一場歡樂的派對。他們爭先恐後地想要摸一摸這個神奇的作品,好像這樣就能把這份快樂和創意永遠留在心裏。
科技賦能換新貌 光影留痕繪美好
為助力何家岩村鄉村旅遊的發展,三扶團隊攜帶相機、無人機等先進設備,深入草原、梯田,捕捉並記錄下了鄉村的田園風光。同時,團隊還為村民們提供志願服務,用鏡頭記錄下他們的笑容與日常,用拍立得即時列印出屬於他們的珍貴記憶。團隊負責人楊勁松説道:“隨著數位技術的發展,紙質照片身影逐漸減少。通過拍立得即時列印的照片,不僅是一份可觸碰的記錄,更是一種情懷的記憶。留下鄉愁,留下記憶,留下美好。”
三扶團隊為村民記錄美好時光
此次,三扶團隊還為小朋友們製作了精美的明信片。每套有八張,正面是從古代到當代八位思想家關於“正心、立志、勤學”的相關論述和期望,背面是祖國大美山川的圖片。這些明信片不僅承載著關愛與期望,更寄託了對孩子們的美好祝願。
文化交融心相牽 同心共譜民族情
文化,是民族的根與魂。三扶團隊深入少數民族兒童之中,在豐富多彩的活動、生動的宣講之外,帶來了獨具安徽韻味的戲曲——黃梅戲。
團隊還積極學習土家族擺手舞,學唱土家族特色民間音樂阿拉調,並舉辦文藝匯演,與村民們載歌載舞,共同歡慶。這一系列文藝活動,促進了文化交流,留下了美好回憶。
三扶成員們身穿民族服裝,與當地民眾共跳擺手舞。
青春之花始盛開 挺膺前行促振興
在何家岩村的五天志願服務後,合肥城市學院三扶團隊將繼續奔赴重慶彭水、石柱、萬州、永川等地,以及全國更多地方。引導廣大合城青年將所學知識應用於祖國廣袤的大地上,上好社會“大思政課”,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
(文:蔡海結 楊勁松/圖: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