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打開大門只是第一步
最近,雲南昆明免費向社會開放的中小學體育場館吸引了許多市民組團打卡、就近鍛鍊,一個個矯健的身影成為暑期校園的別樣風景。“豐富公共體育設施”是昆明市政府2024年“10件惠民實事”之一。7月20日,昆明市首批39所中小學校的體育場館試點向社會免費開放,方便市民就近鍛鍊。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裏,體育場館不足、體育場館收費過高等問題,一直都困擾著市民。2022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顯示,包括公辦學校在內的事業單位體育場地面積佔全國的四成多。這般現實下,很多人呼籲盤活現有資源,將學校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市民開放,這一方面是為了緩解市民健身需求與體育設施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是學校服務社會、與社會加強溝通和互動的重要方式。
為了進一步推進校園體育場館的開放,頂層設計一直在努力。2017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就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鼓勵學校免費或低收費對社會開放,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學校體育場館開放。如今昆明市39所中小學校的體育場館試點向社會免費開放,不僅是對這一文件精神的積極踐行,也是對全民運動、全民健康的一種支援,其價值不言而喻。
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肯定是好事,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之前一些地方曾探索過放開學校體育場館的做法,但開放一段時間之後又選擇了“關門”。何以至此?背後不外乎三個原因,第一個是安全,人流增加,校園安全存在隱患;二是資金,體育場館開放會增加耗損度,保養需要投入更多費用;三是管理,校方對體育設施的市場化管理沒有任何經驗可言,這也給持續開放增加了困難。
當然,出現問題不是停滯不前的理由,也不是“關門大吉”的藉口,而應該成為繼續前行的動力。在安全、資金和管理的問題上,辦法總比困難多。比如,有些學校進行了預約制、實名管理等方法,最大限度地確保了校園安全;有些地方採取了政府參與的方式,解決了保養資金的問題;還有些學校引進第三方機構統一管理,解決了管理的難題……這意味著,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開放只是第一步,後續的配套工程應及時跟上,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確保制度善意能嚴格落實到位,最終成為市民之福。
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還要寫好“後半篇文章”。唯此,開放學校體育場館才會是一種可持續的開放,也才更利於滿足市民運動健康的需求,為健康中國作出積極貢獻。(龍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