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人工智慧系統當老師?一文了解這個新職業→
生成式人工智慧發佈以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生成式人工智慧是一種通過學習大規模數據,能夠生成全新原創內容的新型人工智慧。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新公佈的19個新增職業中,有一個職業叫做生成式人工智慧系統應用員。他們的任務是像老師那樣,將人工智慧這個智慧的大腦訓練成某一方面的專家,應用到我們生活的實際場景中。
在中山大學眼科中心,來就醫的市民正在體驗一款最新研發的眼科診斷小程式。拍一張照片,幾秒鐘後,人工智慧就給出了初步的診療結果。
除了自拍診斷,眼科大模型還能分析影像、症狀記錄等眼科數據,輔助醫生診療,甚至未來還可以獨立給患者看病。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慧研發部 林楨哲:AI能夠形成專業的知識庫,成為醫生的一個臨床助手,幫助他去把精力投入真實的臨床案例中。
記者了解到,人工智慧算力底座擁有強大的算力基礎,能夠快速處理海量資訊,而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融合、用於各個專業領域的時候,需要從零開始學習。林楨哲等技術人員從事的職業就是全新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系統應用員,在醫院裏,他們不是給患者看病的醫生,而是幫助人工智慧快速學習眼科醫學知識、成為專業眼科大模型的老師。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慧研發部 林楨哲:我們把文獻,還有專著錄入數據庫,然後我們以這種一問一答的方式,去訓練(眼科)大模型。可以這麼理解,像一個學生在做題學習的時候,他的題做多了,自然就掌握了這門知識。
目前,這些系統應用員已經為眼科大模型整理錄入了十多萬冊的醫學資料和醫療案例。每當有新的醫學文獻出現,他們就會第一時間跟進錄入,讓大模型緊跟最前沿的醫學知識。
準確理解病人提問 教會人工智慧診療看病
大量錄入文獻資料,讓人工智慧具備了豐富的醫學知識。然而在實際應用中,知識淵博的大模型與病人交流時卻常出現答非所問,或者提供的回答過於專業等問題。教會大模型與病人順暢溝通,準確理解病人的提問,也是人工智慧系統應用員的重要任務。
在研發團隊中,羅明傑主要負責教會大模型如何與病人有效溝通。比如一位家長諮詢孩子散光度數一直在增長的問題,大模型會從導致散光的生理原因、生活習慣原因等方面回答病人,但是這其實並不是家長最關心的事情。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慧研發部 大模型研發組長 羅明傑:(家長)其實會非常關心自己的小孩散光變化了,到底變化多少是正常的,如果超出了這個變化的正常範圍,他應該怎麼去做,那麼我們的模型就應該很直接地告訴患兒家長這些問題。
為了讓大模型為病人提供更精確更有價值的資訊,甚至能夠和病人互動交流起來,羅明傑和團隊一起收集了數十萬個醫患實際診療場景的記錄,將它們逐一錄入到大模型中。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慧研發部 大模型研發組長 羅明傑:讓它就好像一個實習生一樣去觀摩真正的醫生和患者是怎麼交流的,從而去學習裏邊的內容。非常希望我們的模型能從這些真實的對話裏面去學會醫生是怎麼樣有邏輯、有醫學思維地去做出追問的,這也是我們現在正在努力的一個重要的方向。
新增職業中數字職業佔比近一半
在我國的職業分類大典中,生成式人工智慧系統應用員被標注為數字職業。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佈的一批新職業中,數字職業佔比近一半。數據顯示,近年來數字經濟飛速發展,人工智慧、製造業等領域的數字新職業也逐步增多。
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新發佈的19個新職業中,數字職業有9個。涉及領域更多元、職能也更精細。
自2019年開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已經陸續公佈了44個數字新職業,佔比47.3%,以及9個數字新工種,涉及的經濟領域也多種多樣,有人工智慧、汽車製造、區塊鏈、也有農業等傳統領域。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近一半的數字職業已頒布國家職業標準。
企業需求對數字人才職業能力提出新要求
在求職市場上,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數字人才需求旺盛,很多高校也開設了相關專業。隨著行業和技術的發展,企業對數字人才的職業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
據了解,目前全國有500多所高校增設了相關專業,深圳大學的人工智慧特色班已經連續開辦了七年。
深圳大學電腦與軟體學院副院長 楊烜:從目前幾年的學生培養情況來看,對人工智慧的學生新的素質,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表現在數學基礎要好,同時要具備電腦的基礎知識,同時還要有人工智慧的核心知識。
在企業方面,隨著技術發展,業務領域不斷拓展,從過去人工智慧技術的基礎研發,到現在更多對應用功能的開發,對人才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華為算力産業副總裁 劉維:有幾類我們特別渴望的,第一類就是行業加AI的人才,可以深入到行業,能解決行業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第二類就是這種跨學科的人才,包括像人工智慧加應用數學、加物理、加化學、加心理學。
不久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9部門出臺了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明確用3年左右的時間,紮實開展數字人才育、引、留、用等專項行動,提升數字人才自主創新能力,激發數字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