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鄉村振興促進團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紀實
為增長大學生才幹,磨練大學生品格和意志,提高大學生分析和處理事務的能力,真正樹立為“三農”服務意識,更好地為鄉村振興建設做貢獻,7月8日至9日,安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鄉村振興促進團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在以去年的調研為基礎,開展以“紅色記憶大灣村,美麗蝶變奔小康”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重走脫貧來時路,喜看大灣振興圖
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地處大別山腹地,曾是全縣重點貧困村之一,貧困發生率一度超過20%。2014年,大灣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42戶、707人。昔日大灣村,住,茅草房、土坯房;行,一山幾彎,道路坡陡彎急。“大灣好風景,出門就是嶺,不是石頭絆了腳,就是茅草割了頸。”這曾是大灣村的真實寫照。
實踐團一行人來到走在脫貧前線的陳澤申家中,在與陳澤申老人的交談中,實踐團了解到了大灣村的振興步伐越來越穩健。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強大的信仰力量。
打造“零碳鄉村”,科技賦能助振興
7月8日下午,團隊成員們前往電力驛站零碳鄉村示範點參觀學習。工作人員介紹,2021年8月,安徽省首個“碳中和示範村電力服務試點”落戶大灣村,“零碳鄉村”電力驛站也在大灣村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大灣村根據“紅綠”産業用電需求,建成村集體光儲一體電站、到戶分佈式光儲電站、智慧路燈、電動汽車充電站等一系列低碳綠電設施。同時還積極倡導村民及遊客以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實現“雙碳”目標和鄉村振興共同推進,打造新時代大別山區的“零碳鄉村”和“負碳鄉村”,實現“旅遊生態、産業生態、農業生態、宜居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實踐團成員紛紛表示,這次參觀讓他們對綠色能源和鄉村振興的可持續性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深刻領悟到,是科技的力量,將當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把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盤活鄉村資源,紅色熱土畫卷新
大灣村因地制宜,依託優美的生態環境,積極探索發展新路子。目前,大灣村已實施了美麗鄉村、新屋茶廠、農業綜合治理開發項目、暢通工程等建設項目。同時,立足大灣資源優勢,村裏還成立了大灣村旅遊發展公司,帶動群眾發展民宿旅遊和農家樂。
在與大灣村小賣部老闆的對話中,我們看到了大灣村最質樸的美:曾經的“大灣好風景,出門就是嶺,不是石頭絆了腳,就是茅草割了頸”,已舊貌換新顏,站在大灣村村口放眼望去,一邊是錯落有致的徽派建築小樓,一邊是嶄新的遊客服務中心,曾經的老屋舊宅已修葺一新,村內乾淨整潔,道路平整寬闊,“山上種茶、家中迎客”的願景在大灣村成為了現實。
征途浩漫漫,躬行以求索。大灣村的華麗蛻變,給隊員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同學們深刻認識到,青年參與鄉村振興就藏在微小的舉動裏,作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要始終秉持求真務實、知行合一的治學精神,努力爭做“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躬身實踐者,爭做黨的“三農”政策的宣傳員、農業科技的傳播者,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將個人的發展與鄉村的發展結合起來,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綻放青春。
(文圖:鮑欣宇 曹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