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大學生同輩實習互助盛行 帶著同齡人的“經驗寶典”闖過實習關

2024-07-11 09:0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大二學生陳然怡正在找一份暑期實習來豐富自己的經驗,為日後求職做準備。沒想到簡歷關就卡住了她,“我投了很多簡歷,要麼石沉大海,要麼説我的經歷與崗位需求不匹配。”

近年來的校園招聘中,越來越多的公司青睞有豐富實踐經歷的畢業生,提前找實習成為大多數在校大學生的選擇。通過哪些渠道投簡歷,怎樣寫出一份優秀的簡歷,面試官的問題該怎麼回答……找實習的過程中,經驗不足的大學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即使很多學校會舉辦一系列的實習講座、分享會,但一些個性化問題仍有待解答。

於是,一些大學生互相幫助解答問題、提供經驗的“互助小組”開始興起:張守月2020年在豆瓣上創建的一個實習交流小組,截至目前已有3萬名成員;小紅書上的大多數實習求助帖,基本上有幾十條評論回復……

不少人帶著同齡人的“經驗寶典”闖過實習關。

在學長學姐的朋友圈裏發現好崗位

就讀于華中科技大學的徐詩榆早早就著手找暑期實習了。今年3月起,她每天都密切關注相關公眾號推送的招聘資訊,空閒時也不停地刷新招聘軟體,只要是感興趣的崗位,她都會投遞一份簡歷,但收到的回應寥寥無幾。

“不知道是簡歷寫得不夠好,還是我確實能力不夠。”看到身邊有的同學已經順利找到實習,徐詩榆有些焦慮和自我懷疑。

來自北京的大學生賀淼也有過類似的困惑。一年前剛開始找實習時,她曾在各大招聘平臺瀏覽資訊、到社交媒體上尋找實習資源,但最終是在學姐車蒨的朋友圈裏找到了最合適的實習崗位。

“車蒨學姐分享的崗位非常有意思,雖然當時和她並不是很熟悉,但還是壯著膽子去問了。”賀淼坦言,自己其實並不太願意主動向學長學姐問相關問題,畢竟找什麼實習、去什麼單位對有些學生來説是“隱私”,自己也不願意暴露個人求職意向。但她最後還是鼓起了勇氣。

徐詩榆也是這樣找到了心儀的實習。在她的印象裏,自己熟識的學姐去年在某媒體單位實習過,“我本來只是想問她這個單位今年還招不招實習生,沒想到學姐特別熱心,直接把我推薦過去了。”在學姐的介紹下,徐詩榆投遞了簡歷,經過面試成功得到了這份實習工作。

徐詩榆説,學姐幫了她一個大忙,她最初還是有些心理負擔的,覺得欠了人家人情,但學姐告訴她,學長學姐一般都很願意幫助自己的後輩。

經過一年多的實習,即將大四的賀淼也完成了身份的轉變,從尋求幫助的學妹變成了伸出援手的學姐,“出於責任感,我只會把實習資源分享給熟悉的同學朋友。”賀淼認為,如果給實習單位推薦了不靠譜的人,那對自己、被推薦的同學和實習單位三方都不是好事。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推薦對這個崗位感興趣的人。”賀淼以自己的經驗為例,“如果我對這個崗位完全不感興趣,工作起來會很痛苦。所以我會優先選擇對崗位有興趣的、更能勝任的人來推薦。”

“但這種找實習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儘管自己從中收穫過成功,車蒨和賀淼還是審慎地評價了“學長姐幫忙”這種找實習的方式,“當你特別依賴向學長學姐尋求實習資訊的時候,你會忽略其他平臺上的重要資訊。”賀淼説,很多學弟學妹看到自己的實習經驗後就“認準了”自己所在的部門,一門心思只關注這個部門的招聘動向,但其實單位官網上還有不少相關部門的實習崗位虛位以待。

有人提供經驗建議,也有人提示風險

陳然怡是廣州大學師範專業的學生,但她的職業規劃並不局限于教育行業,實習階段,她希望能夠在其他領域也做一些嘗試。“但是學校和學長學姐提供的資源基本圍繞教育行業展開”。

“我平時在社交媒體上看到過很多篇實習求助帖,帖主把自己遇到的問題發出來,評論區的網友們就會集思廣益,給出不少實用建議。”於是,陳然怡也發佈了一篇求助帖,陳述了自己的困惑和職業規劃,向陌生的網友求助。

帖子發出後果然收到了很多評論。有網友説,陳然怡此前投遞的崗位專業性太強,作為沒有經驗的學生,她應該從門檻較低的崗位開始嘗試。還有網友以自己的經驗為例,建議她第一段實習可以先從小公司投起,積累幾段實習經歷後再向“大廠”發起衝擊。

2020年,第一次找實習的張守月沒能在網上找到太多實用資訊,對社交媒體很熟悉的她開設了“求職實習交流小組”。“我當時就想,應該有個專門的小組,或者説專門的地方可以供大家去分享實習資訊。”

網路同輩實習互助為眾多求職經驗尚少的年輕人搭建了一個廣闊的交流互助平臺,拓寬了資訊獲取的渠道。張守月找實習時發現,就算有熟人介紹,專業、城市之間的實習資訊流通道路依然封閉。“我所在的城市沒有特別多的新興行業,很難找到和專業相關的實習,所以我選擇到另一個城市實習,這個時候就需要依靠網路上的資訊了。”

然而,在網際網路上與陌生人交流也存在一定風險。張守月説,儘管自己已經設置了很多違禁詞,但仍然無法杜絕很多人在小組內打廣告。“小組的初衷是無償分享,但組裏有很多付費實習、付費修改簡歷的廣告,這些還是需要大家自己去辨別,一定不要為了這種事情掏錢。”張守月説,“這些機構通過幫助人的平臺來行騙,很難處理。”

賀淼則認為,將自己的個人經歷和資訊發到公共平臺上,即使作了匿名處理,也很容易被人“解碼”。“把自己的資訊暴露出來,有點兒在網上‘裸奔’了,可能會給自己找一些麻煩。”賀淼説,“而且把自己的條件擺出來,讓別人來評價你,有的時候會讓人更加焦慮。”

同輩互助讓實習豐富而真實

不管是尋找學長學姐的幫助,還是在網際網路平臺上發帖求助,很多年輕人在實習求職過程中相互扶持。那些曾經在找實習這條路上“淋過雨”的人,看見又一批踏上求職之路的茫然新人,總是特別能感同身受。

徐詩榆説,相較于向老師或家長請教,學長學姐的指導少了些居高臨下的俯視感,讓她放得更開。“學姐特別懂我的那些‘小小的’擔憂,大到單位風格、小到日常習慣,她都會毫無保留跟我講,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

在學校所顧及不到的領域,同輩間的實習互助也讓大家發現了更多的可能。今年夏天,車蒨即將從學校畢業,作為財經類院校的學生,她介紹的實習資源給同輩和後輩的學生開闢了新的“賽道”。“因為學校是專門類院校,資源都在同一領域內,和其他行業之間有一層‘壁壘’。”車蒨説,“我把其他領域的實習介紹給我的學弟學妹,他們再介紹給他們的學弟學妹,希望能通過我們和其他行業建立起一些聯繫,讓大家有更多的選擇吧。”

馬上要讀研究生的于海龍通過同輩實習互助找到了未來的理想職業,他認為,同輩實習互助讓大學生群體的資源互通更加真實且豐富了。“如果完全不參與實習互助,只憑自己一個人的資源來尋找實習,機會就會少很多。”于海龍説。

張守月在建立小組之後越發覺得,同輩之間的實習互助是更真實也更現實的。她發現,老師和家長已經遠離就業實習一線很多年,有些建議需要“選擇性”聽取。“同齡人之間的互助分享的都是一手消息,不管是行業的消息、公司的需求,還是這個崗位中真正的工作的感受,這些內容往往是校園講座中缺失的一部分。”

商科在讀的王齊齊上學期加入了一個“銀行人”交流小組。今年暑假,她在小組裏看到了很多人的經驗分享。王齊齊説:“除了幫我找到投簡歷的渠道,他們還談了很多個人經驗,告訴我銀行的實習工作和正式工作會有很大的差別,讓我提前做好心理準備,不要把實習想得太輕鬆。”

“很多人都會好奇實習單位的工作狀況,需要借助他人的經驗分享,來決定自己要不要到這些公司實習。”車蒨認為,同輩互助實際上也為新人提供了一种經驗上的“預警”,無論對實習單位的評價積極與否,都是給大家作一個參考。

“每個人的工作體驗是不一樣的,也不能全然根據別人的經驗來決定自己的方向。歸根結底,你看了再多的分享,最後還是要自己去體驗這份實習。”車蒨説。

雖然陳然怡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實習崗位,但是她仔細閱讀了帖子下面的每一條評論,覺得自己的實習目標更加清晰了。她開始調整自己投遞的策略,也學著去完善自己的簡歷,重新踏上了找實習的征程。

(應受訪者要求,車蒨、張守月、徐詩榆、賀淼、于海龍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梓昂 記者 許革 實習生 李倩雨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