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破“三難”,重慶江北區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成果獲盛讚
“前幾年政府修建了這所公辦幼兒園,不出小區就能上到質優價低的公辦園,大人和孩子都開心極了。”近日,重慶市江北區鶯花巷幼兒園門口,一位家長介紹説,她是融景城小區居民,孩子出生前她就在為孩子上幼兒園發愁,周邊沒有公辦園,民辦幼兒園收費又高。眼前這所公辦幼兒園的修建給他們帶去了很多便利。
這是江北十年來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縮影。目前,全區公辦幼兒園88所,公辦在園幼兒佔比超過58%,普惠性幼兒園達147所,普惠覆蓋率超過90%,惠及江北區兩萬餘名幼兒……驕人實績獲眾多家長的好評,改革經驗成果在全國全市推廣,被市政府給予真抓實幹成效明顯激勵通報。
三提破三難,讓每個孩子沐浴“教育公平”的陽光
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重視。黨的十八大提出“辦好學前教育”,十九大要求“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進展”,二十大強調“強化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為學前教育發展指明方向。
江北區學前教育一度有三難——“入公辦園難”“入普惠園難”“入優質園難”,公辦園少、民辦園收費高是導致“三難”的關鍵所在。2011年開始,江北區著力學前教育提質增效,2016年成為全國36個之一、重慶市唯一“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十餘年時間,江北區出臺配套政策30余項,以“提量”之法破解公辦園量少之困,以“提標”之法破解入園價高之憂,以“提質”之法破解優質教育難求之惑,有力推動區域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
提量,讓全區半數以上幼兒入公辦園
數量少,入公辦園自然就難。為解決這一難題,江北區通過“四個一批”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讓更多孩子能夠入讀公辦幼兒園。
改擴建一批——改擴建中小學富餘校舍舉辦12所附屬園;移交一批——無償移交28所新建、已建、已投用的國資場地配套幼兒園舉辦為公辦園;回收一批——回收46所優秀的民辦幼兒園,發展成公辦“生力軍”;回購一批——回購18所小區配套幼兒園舉辦為公辦園。
多種方式齊上陣,目的就是要增加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供給。譬如上文提到的鶯花巷幼兒園就是政府回購的18所配套幼兒園之一,在政府的支援下,高效起步,家長口碑好,社會讚譽度高,已成長為新時代重慶幼教的典範。
提標,“四類補助”助力高收費幼兒園轉普
民辦園收費高,讓普通民眾望而卻步。價格實惠,品質有保障的普惠性民辦園為家長們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江北區自2011年起率先發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通過實施“補運作成本、補資金缺口、補硬體設施、補專項獎勵”等創新舉措,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引導一大批中高等收費幼兒園降費不降質、薄弱幼兒園提質不提費。
多項激勵政策促成了一批民辦園加入普惠隊伍,首創天賦幼兒園園長告訴我們,“成為普惠園之後,政府每年給予1500元的生均經費補助,同時對教師社保、體檢、園齡、保安工資也進行針對性補助,還提供免費飲用奶,這些實實在在的支援讓我們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專心提供更好的普惠服務。”
提質,“四項機制”促學前教育高品質發展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是家庭的重心。新時代,實現高品質發展是我國學前教育事業新的歷史定位,也是老百姓關注的新的焦點。
據悉,江北區圍繞“學前教育高品質發展”的新方向、新目標,創新“辦園行為協同化監管、優質資源集團化生長、教師隊伍系統化建設、幼小銜接聯合教研”四項機制,通過多部門協同監管、購買管理服務、集團化辦園、多層級專項培訓、探索幼小聯動教研等一系列舉措,推動形成“多方共管、區域共進、師資共育、幼小共創”的學前教育發展新格局。
江北區金色年華幼兒園教師介紹,江北區每年都有100萬元的專項培訓經費,讓一線教師去先進地區學習,請知名專家來作講座和入園指導,還倡導大家自主結隊開展師幼互動、幼小銜接研究等。這都是江北區為保障區域學前教育高品質發展而作出的努力。
十年征途,十年光輝。回顧來路,江北區實幹爭先;探索未來;江北區戰鼓催徵。“幼有優育”大有可為,路雖遠,使命必達。(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