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聚焦AIGC前沿成果與應用趨勢 AIGC與高校藝術教育變革圓桌會議舉行

2024-06-24 15:56

來源:中國網教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生成式AI等新興科技技術的迅猛發展,深度影響和重構著我國高校藝術類專業形態、課程結構、實驗室建設以及人才培養模式。如何應對機遇與挑戰?6月21日,中國-東盟藝術學院主辦的“AIGC應用大時代開啟與高校藝術教育變革”圓桌會議舉行,邀請行業專家展開圓桌對話。

著名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音樂人工智慧與音樂資訊科技係系主任李小兵,北電數智首席科學家、復旦大學特聘教授竇德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清華青島藝術與科學創新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汪建松,天津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動畫藝術系正高級工程師王一夫做客圓桌會議,分享了AIGC前沿成果與應用趨勢。

“AIGC對高校藝術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AI技術的優勢,構建更加靈活和多元化的教學體系。未來的藝術教育不再僅僅是技藝的傳授,而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跨學科能力以及與人工智慧協作的能力。”中國-東盟藝術學院院長鬱鈞劍在致辭中向與會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他表示,“今天的圓桌會議,是一個極好的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希望專家們分享各自的經驗和觀點,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共同推動AIGC在藝術領域的發展。”

“為適應國家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戰略要求,探討人工智慧背景下如何構建‘人工智慧+藝術教育’新生態,中國-東盟藝術學院期待通過此次會議,為高校藝術教育的未來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啟示。”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學術院長彭吉象主持會議時談到,AIGC對藝術領域帶來了深遠影響和挑戰,這是一個需要全方位探討的課題。一方面,AIGC已經滲透到藝術的多個方面,如電影后期製作、音樂、舞蹈、大型演出以及設計和繪畫等,展現了人工智慧在藝術創作和表現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這種技術的引入也引發了一系列新的問題,要求我們從藝術美學、藝術哲學甚至藝術倫理學等多個角度進行深入研究,以全面理解和應對這些挑戰。

同時,李小兵在題為《藝術·AI·新質生産力》的主題發言中,詳細介紹了中央音樂學院近年來在音樂人工智慧、電子音樂以及音樂與腦科學等方面的前沿研究。他特別介紹了中央音樂學院積極擁抱新技術,從專業設計、人才引進、實踐發展等多方面積極推動AI與聲樂、作詞作曲、指揮以及抑鬱檢測、3D音樂、元宇宙音樂會等前沿項目的開發,這些項目不僅展示了音樂與科技的融合,也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藝術體驗。同時,他也呼籲大家關注在大模型等技術領域,關於中國的語料庫建設及應用。李小兵表示,科技賦能傳統音樂創新發展是一定的,甚至機器在多個領域表現出超越人類的能力,但藝術工作者應當堅守藝術本源,關注審美意識、情感表達以及社會責任感,同時洞察人工智慧對相關專業的影響,實現對新技術的駕馭,相信人類未來的藝術會站在AI巨人的肩上前行。

“深度學習和大模型的出現,給我們打開了一道門或一扇窗,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擁抱。隨著參數的快速增加,AIGC將能夠創作出更加多樣化和富有創意的藝術作品,為藝術家們提供全新的創作靈感和工具。”竇德景在《大數據和大模型時代的人工智慧研究和在藝術領域的應用》主題發言中,從AlphaGo在圍棋領域的里程碑事件説起,深入回顧了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同時介紹了大數據驅動下的人工智慧技術,另外也提出了隱私保護、數據安全等新的挑戰。以文生圖、文生視頻等技術為例,他和與會人員深入探討了生成式人工智慧在藝術方面的潛力和價值。他還鼓勵師生們密切關注並跟進人工智慧領域的最新進展,通過跨學科學習與合作,創作出更加獨特、富有感染力的作品,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藝術體驗。

“技術生成不僅僅是技術領域的問題,更是藝術創造與技術進步相互交織、相互促進的博弈過程。”汪建松以《技藝之道,技術生成與藝術設計》為主題發表演講,深入探討了技術生成與藝術設計之間的緊密聯繫。他提出,技術創新並非無源之水,而是源自觀念思維的樹立,新的思維體系推動了技術的突破,進而引發藝術創造的更新,最終反哺設計教育,形成完整的迴圈體系。這種藝術與技術的互動,不僅豐富了藝術表現的形式和內涵,也為設計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未來的設計教育應當更加緊密地關注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需求。設計教育不應僅僅局限于技術的傳授和藝術的探索,更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使他們能夠擁抱並駕馭技術,實現持續的創新和發展。

與此同時,王一夫在作題為《面向AIGC的産教融合共同體平臺》的主題發言時,從工程、産業的角度詳細闡述了AIGC在數字內容、超高清、短視頻、VR/AR及遊戲動漫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強調了通過産教融合和雲教學培養AIGC産業人才的重要性,並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方法。王一夫現場展示了其團隊開發的雲製作系統,該系統允許創作者利用普通電腦通過網際網路接入雲端,實現電影等數字內容的線上協同製作。此外,他還分享了AI在數字虛擬偶像、沉浸式聲音體驗優化等方面的成功案例,並指出這些技術在未來有望廣泛應用於數字服務貿易和文化交流中打造出全新的場景,抹平地域差距,建立一個生動可感、重塑價值、輕量化應用的數字內容創作元宇宙。

中國-東盟藝術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萬國教授代表該學院作題為《中國東盟藝術學院AIGC藝術實踐教學與創作探究》的分享。他介紹了學院圍繞AIGC在藝術創作、藝術模型預訓練和機器學習以及實時內容生成到成長性AI等領域的探索,包括對文化創意和新質生産力的推動作用。他詳細介紹了學院在AIGC領域的實踐成果,包括與多家企業、機構的合作案例,以及AI設計工具的應用、大數據驅動的藝術設計創新,並展示了AI生成的藝術作品及藝術家風格模型。就該學院在AIGC領域的建設目標,萬國提出加強建設AIGC藝術創新融合實驗室,推動數智化建設和技術創新,同時推進産學研合作等計劃。

此外,在由中國-東盟藝術學院特聘學術副院長郭道榮主持的圓桌對話環節,與會嘉賓就人工智慧與藝術結合對未來的重要性、技術應用與局限性、教育發展和産業落地等角度對行業研究及學院發展提出了深刻的見解和建議。同時,該學院教師代表、企業代表也就文化大模型、智慧財産權保護、價值觀塑造、科技倫理、未來合作等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現場氣氛熱烈,與會者們積極發言、互動交流,共同探討人工智慧與藝術結合的未來發展方向和路徑。據了解,這場圓桌會議不僅為行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借鑒,也為該學院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建議。(王李科)

供圖: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

【責任編輯:閆景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