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上海多所高校放寬轉專業政策,能否實現“轉專業自由”?

2024-06-19 08:33

來源:海報新聞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日前,上海多家高校召開本科招生政策推介會,其中,轉專業政策的放寬引發關注。

6月5日,上海交通大學稱,自2024年起,上海交通大學全面放開轉專業,學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學年均可申請轉專業,有多次轉專業機會,校本部和醫學院也可以互轉。除轉專業外,學校還進一步打開專業限制,通過多渠道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科修讀需求。

6月11日,復旦大學稱,除個別專業外,所有學生有兩次轉專業機會,轉專業接受計劃數大於申請學生總數,轉專業申請成功率接近70%,2022年起,醫學類與非醫學類專業間轉專業通道已雙向打通。

6月12日,同濟大學稱,學生進校立即擁有1次機會,34個項目任選;大一有2次機會,包括類內專業確認1次,跨類專業確認1次;大二、大三分別有2次機會,每學期都可申請轉專業。同濟大學進一步介紹,學校轉專業政策持續落實“轉出不設限,轉入有條件”的原則,學生享有中外合作辦學轉出、醫科轉入、文轉理工等多重自由。

“轉專業自由”來了?

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小李告訴海報新聞記者,學校早在2024年4月7日發佈了一則關於轉專業的通知,提到2021級、2022級、2023級本科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學年春季學期申請轉專業。各學院轉出名額不設限制,不得因為成績、已成功轉過專業等原因拒絕學生的轉出申請;醫學院與本部之間各專業可以互轉;取消原工科試驗班和自然科學試驗班大二上的專業分流,調整併入轉專業工作同頻同策進行(原2023級平臺學生大二上的專業分流本年度按分流原政策繼續保留)。

而在這則通知發佈後,小李也曾考慮轉專業,但至今他並沒有轉。小李認為,轉專業政策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靈活。

小李説,醫學院內轉專業還是很嚴格,轉成功的同學很少。有醫學院某專業班級成績點很靠前的同學想轉臨床醫學專業,但是沒有成功。此外,他簡單了解過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招收門檻,同樣有著成績和數學選修的要求。“想轉的人很多,但轉成功的人沒有多少。”小李説。

在上述通知中,附有各學院轉專業的招收門檻和招錄細則。人文學院在轉專業工作實施細則發佈後一個月內完成轉專業招生工作。其中,4月18日為轉出院係審核,4月20日-28日為轉入學院考核,考核方式為面試。而媒體與傳播學院共招收9人,學院從修業情況(30分)、專業素養(30分)、綜合素質(30分)、其他情況(10分)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4月30日前完成第一志願錄取,5月7日前完成第二志願錄取。雖轉出不受限制,但熱門專業轉入還是有名額和其他限制。

就讀于復旦大學醫學院的小王告訴海報新聞記者,他在今年4月份轉專業成功,從預防醫學專業轉入臨床醫學專業。小王説,在醫學院內部轉專業是沒有報名申請人數和成績限制的,今年院內有一百多位同學轉專業,成功率相對不錯。但轉出醫學院則需要學院審核,轉出門檻相對比較嚴格,績點在全專業前百分之五才有可能轉出,程式多名額少,需要先內部競爭轉出,轉入時也需要跟其他學院的同學競爭。

而對於6月11日復旦大學發佈的轉專業政策,小王説,復旦大學在幾年前就開放了自由轉專業政策,所謂“自由”只是指醫學類與非醫學類專業間轉專業通道雙向打通。

此前,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曾接受媒體採訪稱,報考大學時“先不必太在意專業,進大學後再換專業”的想法並不可取,零門檻轉專業並非學生想轉就一定能轉成功,通常轉入有名額限制,且要進行相應的轉專業考試,轉專業的成功率並不高,不是百分百就能實現的。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