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四川省一號創新工程再出實招! 電子科大啟動“七個一”工程
從“網際網路+”到“5G+”再到“人工智慧+”,數字技術在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過程中展現出強大的賦能實力。而隨著5G、雲計算、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等為代表的科技革命蓬勃發展,我國正在構建更為高效、更為先進的新型數字化資訊基礎設施,人工智慧技術也成為了推動高校新一輪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思維創新的重要手段。
6月4日,電子科技大學在清水河校區舉行超常規推進人工智慧高品質發展“七個一”工程啟動儀式,正式啟動該工程併發布《電子科技大學關於超常規推進人工智慧高品質發展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圍繞“七個一”工程
為加快人工智慧新質生産力的發展賦能助力
儀式上,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曹萍代表該校向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各相關單位、兄弟高校、合作單位一直以來關心支援和幫助學校發展表示衷心感謝。“學校將圍繞‘七個一’工程,充分發揮在電子資訊領域的學科特色和在人工智慧領域擁有完整學科鏈、創新鏈和人才鏈的優勢,打造多學科、多學院、多部門協同推動的有組織發展模式,實施好‘七大專項’和‘十七項重點任務’。”她表示,“學校將進一步加強與各方的協同合作,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共同推動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資源共用,為我國加快人工智慧新質生産力的發展賦能助力。”
“當前,人工智慧飛速發展,成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超常規推進人工智慧高品質發展,是電子科技大學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這既是我們共同的使命,也是我們共同的機遇。”電子科技大學校長胡俊從超常規推進人工智慧高品質發展的背景、目標、任務和願景等方面,詳細介紹了《方案》的內容。他表示,“超常規就是力度、速度和機制要實現超常規,希望大家一起攜手,打造校、院、企、地多方協同推進機制,實現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四鏈融合,形成強大的新質生産力合力,超常規推動四川省人工智慧高品質發展。”
“電子科大主動擔當作為,牽頭成立四川省人工智慧學院。”四川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戴作安表示,“希望學院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精神,在培養高品質高素質人才隊伍上走在前,在創新政校企院共建模式上走在前,在服務人工智慧産業發展上走在前,進一步加快推進學院建設,以項目制細化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工作任務,明確各方分工,著力培養一批人工智慧高精尖缺人才,助推人工智慧高品質發展,為加快形成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質生産力貢獻學院力量。”
助推人工智慧高品質發展
8位專家學者受聘為“工程諮詢委員會”委員
“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為各行各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在嘉賓代表發言環節,華為公司成都研究所所長羅衛表示,“希望校院地企共同攜手,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和緊迫感,在算力、演算法、數據、生態和人才培養等方面一起努力,共同推動人工智慧高品質發展。”
“學校對人工智慧學科建設高度重視,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為參與共建四川省人工智慧學院奠定了良好基礎。”四川大學副校長褚良銀錶示,“四川大學將充分響應四川省號召,積極參與四川省人工智慧學院共建,為四川省一號創新工程的實施作出貢獻,切實推動四川人工智慧在全國搶佔一席之地。”“四川在人工智慧領域有佈局、有條件、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川投集團董事長吳曉曦表示,“川投集團將全力支援電子科大‘七個一’工程的實施,以打通産學研用鏈條為方向,持續加大與電子科大在內的各知名高校、科研機構以及人工智慧領域龍頭企業合作,力爭為四川人工智慧一號創新工程、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作出更大的貢獻。”
為了超常規推進人工智慧高品質發展,該校還成立了“七個一”工程諮詢委員會,聘任國內人工智慧及相關領域頂尖專家學者為委員會委員。會上舉行了諮詢委員會委員聘任儀式,為中國工程院羅先剛院士、鄧龍江院士、王振常院士、尼瑪扎西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張兆田研究員,加拿大皇家科學院崔曙光院士,日本工程院任福繼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申恒濤院士等8位專家學者頒發了諮詢委員會委員聘書。
瞄準國家重大需求
為推進我國人工智慧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據了解,為深入踐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大力實施人工智慧一號創新工程,繼2024年4月四川省人工智慧學院正式掛牌以後,電子科技大學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節奏,匯聚多方智慧和力量,推出《關於超常規推進人工智慧高品質發展的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了“七個一”工程,即:突破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打造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一支高水準人才隊伍、形成一批産學研創新中心、打造一個重要影響力峰會、構建一個行業特色型智庫、建好一個省人工智慧學院。
“‘七個一’工程將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匯聚創新要素和資源,開展體制機制創新,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能力和社會經濟發展服務能力,為國家搶佔全球人工智慧發展戰略制高點、形成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質生産力作出實質性貢獻。”電子科技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將進一步加強與各方的協同合作,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共同推動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資源共用,為我國加快人工智慧新質生産力的發展賦能助力。”(文/圖 王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