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融合教育推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項目2024天府新區義務段校長融合教育領導力培訓在蓉舉行
近日,教育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融合教育推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項目2024年天府新區義務段校長融合教育領導力培訓在興隆湖畔舉行,60余名新區中小學書記、校長參加培訓。本次培訓旨在提升中小學書記、校長對融合教育的理解和領導力,發揮書記和校長的示範引領作用,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助推區域融合教育高品質發展。
四川天府新區教育衛健工委副書記,社區治理和社事局黨組書記、局長楊遠東在致辭中表示,我們樹立“相信每一位兒童、相信每一位教師”的融合教育理念,回應每一位有支援需要兒童,充分保障所有兒童的受教育權。我們充分借助大部制優勢,聯動民政、醫療康復、社區等多方資源破解融合教育難題。他説到,融合教育基於每個兒童有接受公平而有品質教育的權利,支援每一個兒童的學習與發展,是中國教育現代化和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它與《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關注學生差異”“開展差異化教學,加強個別化指導,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等規定高度一致。他要求,我們要鍛造一支具有國際視野、專業精湛的融合教育培訓者團隊,持續做好做實融合教育區域培訓,讓融合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我們支援每所學校建設融合學校,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案例。各位書記、校長要認真學習,打破融合教育的界限,拓寬融合教育的廣度,讓每一個兒童享有公平而優質的教育。
培訓會上,楊遠東為項目培訓者團隊——來自成都大學的莫春梅、彭韻潼、何葉和來自天府新區的陳平、張潔、李燕燕、葉倩等7名成員頒發聘書。
成都大學師範學院莫春梅介紹了融合教育項目培訓者團隊的使命。培訓者團隊是融合教育的學習者、倡導者、行動者和研究者。分享了融合教育的理念和課程設計。她説,學校領導的態度反映在教職員工身上,並最終反映在學生身上。
校長們4人為一個小組,以參與式學習方式,對融合教育關鍵問題進行探討。
項目培訓者張潔作了《形成融合教育共識》主題探討。融合教育教師培養,50%依靠信念的改變,30%依靠頭腦中的知識,20%需要動手實踐。融合教育不是針對所謂的“特殊學生”,而是每一個需要支援的學生,需要我們從“這一個”到“每一個”轉變,擁抱多樣性,助力每一個。換句話説,融合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優質教育,而不僅僅是面向某些人的教育。我們對學生的語言和稱謂至關重要,融合教育需要從語言開始,摒棄帶有歧視色彩、評價性的稱呼。她還分享了通用學習設計、個性化學習和支援等工具。“您的學校要踏上更具包容性的融合教育轉變之旅,要先確保已經在您學校就讀的所有學生被納入、接受良好的教育。”
項目培訓者陳平作了《辦卓越的學校 學校領導需要做什麼?》主題討論。願意尋求變化和改革的校長,通常具有前瞻性思維和創新精神,認識到教育環境不斷變化,願意採取行動來改善學校的教學和環境。學校領導者扮演的角色,是尋求並獲得家長和社區成員的支援和積極參與,獲取並提供資源,調整學校政策以促進融合教育。學校領導應制定專業發展計劃,包括給教職員工提供在需求領域職業發展的機會,監測融合工作的進展,支援教職員工努力實施融合教育實踐,包括提供評估工具、教學資源,開展教研活動,共同研討策略等。
書記、校長們積極參與探討,在思想碰撞中,加深了對融合教育理念和領導力的理解。
融合教育示範校—四川天府新區十一學校副校長田華以《融合教育學校建設路徑的選擇與實踐(以十一學校為例)》為題,從學校的層面分享了實踐案例。
學員們表示收穫大。四川天府新區第一小學校長助理淩靜表示:本次培訓對我而言,是從視角、觸角以及思維上的啟迪,融合教育不應該是狹隘的只針對特殊學生的教育,而應該是面向每一個孩子的教育。在稱呼上,我們得警醒,比如我們不能稱為特殊孩子,應該稱他們為有需要支援的孩子。接下來,我們也會影響每一個老師從語言上、從顯性的行為上去改變。
四川天府新區麓湖小學副校長黃瓊表示:印象最深的是小組討論的環節,這種新穎的學習方式,讓我們以學習者的心態和角度參與學習,思維的碰撞和最終達成共識,讓這次培訓更有意義。
四川天府新區第四小學校長馬睿表示:以前覺得融合教育是特殊學校才開展的,通過培訓,明白了這是普通學校教育者應盡的一份責任。我們應加強對老師的支援和激勵,構建相關配套機制,逐步推進融合學校。(圖/文 劉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