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評價改革:為教師施展才華實現抱負創造條件

2024-05-28 09:39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編者按

教師評價,是教育評價中的重要一環。評價教師工作看什麼?在這期報道裏,我們採集實踐中的典型案例:有的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師德師風表現和教師教學實績,制定了針對性更強、更為多樣化的教師評價體系;有的學校專門設立教師教學獎勵榮譽體系,讓傾心教學的教師備受重視和尊崇……這些實踐啟示我們:改革,就是要進一步為教師施展才華、實現抱負創造條件,形成正向迴圈,讓教師樂於教學,學生刻苦學習,教學品質顯著提升。如何助力這種良性局面儘快實現,讓教師心無旁騖專注育人?我們一起關注並探討。

“立德樹人獎”激勵教師成為“大先生”

“看,臺上短頭髮戴眼鏡的老師好眼熟,他就是線上課講得蠻精彩的那位吧?”

“是他,王金良老師,他上課總是充滿激情!”

2022年初秋,在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慶祝第38個教師節表彰大會上,獲得“立德樹人獎”的教師們走上領獎臺。在其中,學子們發現了一張熟悉的面孔——物理學院教師王金良。他曾經因一條43秒的視頻而“火”遍朋友圈:一堂線上課程正在進行,王金良一筆一劃地寫著板書、推演著公式,不時做著手勢,講得清晰明瞭、激情澎湃。通過攝像頭和共用螢幕,這個充滿感染力的課堂呈現在廣大學子面前。2003年至今,作為北航物理基礎課程主要負責人之一,王金良的年均“站講臺”時長在150學時以上;近5年,他指導的學生共有1168人在各級物理競賽中獲獎。

透過短視頻鏡頭,學生看見了老師的責任心和嚴謹的教學態度;通過“立德樹人獎”,師者有了一份屬於自己的獨特榮譽。學生們手捧鮮花簇擁著獲獎教師走上領獎臺的時刻,是這些教師銘記終身的幸福瞬間。

“立德樹人獎”如何評選?在師生們心中,它為何有如此分量和魅力?

“鼓勵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教學,成為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是學校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如果一味依靠‘提要求、定指標、發文件’的‘老一套’,那麼很多老師只是被動對標執行,無法被充分激發主觀能動性。”北航黨委教師工作部思政教育與師德建設辦公室主任劉犇昊表示,“要真正促使教師在‘站講臺’上花功夫,強化潛心育人、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更需要‘樹標桿,作引領’。”

怎樣選樹,如何引領?

通過系統謀劃、精心設計,2017年起,北航決定面向所有教學單位各類教師群體開展“立德樹人獎”系列獎項評選,其第一原則是“教師本人不申報、領導幹部不參評”,且“不唯帽子、不唯職稱”,一律以“紮根一線、業績事跡”為導向,力爭把德教雙馨的育人典範選出來。師生對符合教學年限等條件的教師投票後,結合師德考評、推薦票數、評教分數、專家聯名推薦情況,由單位黨政聯席會審議確定擬推薦人選,再由師生進行支援率投票,從而確定推薦人選。學校組織校外專家、師生代表組成的委員會進行2輪評審,得票滿總數的三分之二者為通過。

就這樣,成就獎、卓越獎、優秀獎,一位位“大先生”産生了。名單裏,不僅有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名院士,也有默默無聞、躬耕講壇的學術新秀;不僅有專精科研、桃李滿天下的名師博導,也有和學生們打成一片的公共課實驗課教師;不僅有“從教一甲子,桃李遍天下”的百歲教授文傳源、堅持為本科生上課的院士王華明、為航空航太領域培養160余名電磁相容專業研究生的院士蘇東林、倡導用“六有”精神育才的“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劉紅,還有編寫“網紅力學教材”的講師王洪偉、“把自己的芳華變成了學生的芳華,努力錄課再教50年”的國家級教學名師李尚志、身患癌症卻不曾缺席一節課的“講臺鬥士”李景文、學生評教滿意率最高且“一課難求”的80後思政課教師高寧……截至2022年,連續6屆評選,74位先進教師脫穎而出,覆蓋工、理、文、基礎教育等24個單位,涵蓋教研、教學、實驗等系列,累計獎勵超過千萬元……

“如果要總結個人‘獲獎秘籍’的話,我想應該是‘傳承’。”獲得“立德樹人優秀獎”後,北航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教師王玉慧激動地説,“和多位北航前輩同臺領獎,激勵我更加努力去傳承他們的為師之道——真、善、美。真,就是真誠、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實事求是地探討學問;善,就是以仁愛之心關懷學生,始終把學生利益放在首位;美,就是努力提高綜合素質,讓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獲得美的感受。”

在北航,“立德樹人獎”“教學單列為教師發展序列”“在代表性成果中強調精品課程、精品教材、高品質教學成果等教學業績”等相關措施,共同形成了一套優化評價體系的“組合拳”。不少學生切實感受到:課堂授課形式更豐富了,和老師們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更多了,導師、班主任、老師們淵博的知識、豐厚的科研閱歷,讓自己收穫了寶貴的財富。

“本科期間,大到未來方向選擇、專業學習規劃,小到日常心態調整、各類比賽的指導建議,每次與老師們探討,都受益匪淺。他們是我心中的榜樣,時刻激勵著我在科研道路上不斷努力。”北航電子資訊工程學院研究生李江皓説。

“可以説,立德樹人‘大先生’評選已成為全校師生主動參與、內化師德涵養、自覺尊師重教的品牌教育活動。在此類激勵與引導下,廣大教師潛心教學,紮根一線,務求育人實效,爭創優異業績,‘立德樹人守初心,空天報國擔使命’的職業風尚已經形成,並將持續引領‘德教雙馨’一流師資隊伍建設深入推進。”劉犇昊表示。

為教師建立“教學檔案袋”

講述人: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係教授 于歆傑

伴隨自身的學術成長,每位高校教師都會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維護個人簡歷。對大多數人而言,這份簡歷中的主體部分,是關於科研理念、資源獲取、成果産出和影響力的描述。然而,這樣的內容既無法反映教師成長的全貌,也不符合“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第一學術責任”的內在要求。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自2019年起,清華大學在教研系列和教學系列教師中建立了“教學檔案袋”制度。簡單來説,“教學檔案袋”就是一份專門用來匯集整理教師本人教學理念和實踐的“簡歷”。

最早接觸“教學檔案袋”時,我覺得這是給教師“找事兒”,因為完成一份“教學檔案袋”需要投入不少時間精力。但再一細想,我便意識到,為學生上好課需要教師格外用心,抽出時間來思考總結自己在教育教學方面的理念、措施、成效和不足,對進一步提升自身教學水準有所助益。

基於這種想法,我很快編寫了自己的“教學檔案袋”,它被時任學校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田靜稱作清華大學的第一份“教學檔案袋”。這份材料如實記錄了2019年暑假之前我對高校課程教學的理解和實踐,被許多清華教師當作自己“教學檔案袋”的參考樣本,對學校相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2024年寒假,我又專門抽出時間更新了我的“教學檔案袋”第2版。第1版中有些彼時彼刻我對教育教學的認識,在此時此刻看來已經不是最重要或最準確的了。但在修訂時,我儘量保留了這些觀點,希望據此記錄個人在教學方面的成長軌跡,以便更直觀地了解自己現在為什麼會這麼想,啟迪自己找準未來發展的方向。

“教學檔案袋”對青年教師的成長,更是大有裨益。悉心建立並不斷修訂自己的“教學檔案袋”,能夠記錄青年教師逐漸成長的過程,有利於他們認清自我、找準優勢、直面不足,進而不斷改進和提高教學教研水準。我衷心希望每位教師都能認真對待自己的“教學檔案袋”,推動學校整體教學生態轉型升級。

最好的評價標準是價值和文化

講述人:合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研究員 李霄劍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和科研工作者,我始終認為,最好的評價標準是價值和文化,而不是各項指標。非常有幸,我所工作的合肥工業大學,目前已經形成了“考核以育人為根本、評價以貢獻為核心、激勵以價值為導向”的綜合考核評價機制,全面激發著教師的發展潛力和創新動能。

2018年12月,我從香港城市大學機械與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博士後出站,以“黃山青年學者”的身份被引進至合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任研究員。“黃山青年學者”是合肥工業大學面向青年人才專門設立的崗位,在引進考察時,實行學術水準與成長潛力評估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模式,不唯論文、帽子、職稱、學歷和獎項,目的是讓潛心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的青年教師脫穎而出。為了讓教師真正回歸教育初心、不斷提升人才培養品質,為了讓科研人員避免“短平快”行為、真正産出高水準原創性成果,合肥工業大學構建起了由“數量導向”向“價值導向”轉變的新評價體系,形成了基於“教育教學、科研創新與公共服務”的三元結構獎勵性績效機制。這一機制不是將論文數、項目數、專利數、經費數等做簡單加法,而是重點考察代表性、創新性成果的科技價值、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這樣可以讓我們真正做到胸懷大局,緊盯國家重大需求和“卡脖子”技術以及産業實際需要,潛心深耕,産出高水準原創性成果、攻克核心技術。

正是在這一格局下,從教6年來,我從未因需要完成學校的考核指標而煩神,而是將全部精力投入謀劃尖端科學研究中。我致力於自動化、智慧化醫療機器人系統的研究與開發,不久前,我所研發的微創手術精準測量系統“工大閱體”,已在華西醫院等醫療單位投入使用。

這個學期,我為本科生講授的是C語言編程這門課,這是電腦學科的入門基礎課。在第一節課上,我告訴學生,C語言在五年之後可能就會被淘汰,我們為什麼還要學它?因為我們所學的,不是形式和工具,而是其背後的邏輯,這能幫助大家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找準科學技術發展和國家建設的真正所需,引領大家更好開展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

作為一名90後教師,我所希望的,正是用這樣的方式,把鮮明的價值導向傳遞給朝氣蓬勃的青年學生。

引導教師將創造力聚焦于課堂

講述人: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教授 哈正利

“老師,關於這本書的觀點,我想跟您探討一下!”看著學生真摯的神情,望著他們在求學路上不斷前行的身影,我總是深深為之動容。當今,身處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不斷催生新業態的大環境中,如何才能將學生培養為時代新人?如何才能將教育改革不斷推進?如何才能更好發揮教師的價值?我一直不遺餘力地尋找著答案。

我感覺到,首先要引導教師將創造力聚焦課堂。接觸學生越多,我越感到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於是我開始嘗試改革教學方法。除了基本的課本知識教學外,我格外重視學生寫作、口語表達、社交和調查等各項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開拓視野、解放思路,學會自主解決問題。事實證明,這種做法行之有效。多年來,我的課堂教學評價結果均為優秀。

同樣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將注意力聚焦課堂。課堂上,我不斷充實教學內容,抽絲剝繭地講解知識點及其來龍去脈,力爭為學生呈現出立體的知識體系。學生們反映,課堂變得越來越有趣了。曾有學生説:“老師,您的課堂新意不斷,我連聽三次都不膩。”這給了我繼續努力的充足動力。為了更好地解釋課本原理,我積極探索情境教學法,大到巴以衝突、俄烏戰爭,小到菜市場買菜見聞,都成了我講課的例子。我堅信,課堂教學不只是“教”,更是“育”,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産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引導學生聚焦課堂,並不只停留在知識領悟層面,而是要走向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層面。

2017年起,學校開始評選教學標兵和教學先進個人。我積極參與其中,與優秀教師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不斷增強自身的內驅力。

資訊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雖然發生了深刻變化,但老師“教書育人”的終極目標永遠不會改變。教與學,實質上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的心靈喚醒,只有潛心教、悉心育,才能培養出熱愛學習、積極樂觀、獨立思考、勇於實踐的時代新人。

明確方向優化路徑,推進教師評價改革

作者:陳時見(西南大學原副校長、教授)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高校發展的中堅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高校教師評價對高校教師發展和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高校教師評價的改革方向

由於職責的複雜性,特別是在知識傳播、知識生産、知識應用等方面具有創新性等特點,高校教師評價不能簡單地用“一把尺子”衡量。今天,多元評價已成為高校教師評價改革的基本方向。

建立科學的分類評價制度。近年來,黨和國家先後出臺了眾多關於分類評價的文件,明確提出建立科學的人才分類評價機制,根據不同職業、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人才特點和職責,分類建立科學合理、各有側重的人才評價標準。筆者認為,高校教師評價尤其需要深化改革,健全分類評價機制,實施更加科學合理的分類評價。一方面,應依據高校教師崗位和職責的差異設計多樣化的發展類型,引導教師選擇適宜的發展方向和相應的發展路徑;另一方面,應基於教師多樣化的發展類型建立互認融通的分類評價制度,既尊重不同類型教師的發展價值,又促進不同類型教師評價間的互認融通,從而為高校教師分類發展提供制度性保障。要堅持分類指導與分層次考核評價相結合的原則,根據高校的不同類型或高校中不同類型教師的崗位職責和工作特點,以及教師所處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分類分層次分學科設置考核內容和考核方式,健全教師分類管理和評價辦法。

優化適宜的崗位職責。高校在長期辦學實踐的基礎上,經過歷史的積澱和外部環境的影響,逐步形成了獨有的文化特性。高校教師的職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高校的基本職能和文化特性決定的。由於學科專業和能力水準等存在客觀差異,高校教師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投入的時間、精力以及取得的成效也不同,有的教師偏教學型,有的偏科研型,有的偏服務型。因此,需要分類設置教師崗位,合理規範教師職責,實現人崗相適、提質增效,從而引導教師找準自身發展定位,實現職業價值追求。

高校教師評價的路徑優化

教師評價必須遵循教師的發展規律,立足教師的多樣化職責,優化分類評價標準,激發教師的發展潛能,為實現高校高品質發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

堅持多樣化發展的評價理念。教師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給予教師特定的獎勵或某種懲罰,而是為了提升所有教師的素質,激勵不同類型教師可持續發展,讓不同類型的教師都能找到適合的發展方向,從而引導其積極投身教學創新、科研創新、應用創新等不同領域。因此,教師評價既要尊重不同教師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又要關注不同類型教師工作的價值,引導教師實現從關注數量到強化品質、從注重形式到強化價值的轉變。

完善不同類型的評價標準。教師評價的核心,是通過不同的評價方式對教師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維度的能力和效果進行科學公正的評價。一是要嚴格師德師風考核評價,將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引導教師將教書育人和個人修養相結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二是要強化教育教學評價,關注教師教書育人的價值認同,引導教師回歸教書育人主職主責,從思想觀念上重視教育教學,從實際行動上聚焦教育教學。三是要重視科學研究評價,遵循科技創新的客觀規律,樹立正確的科研評價導向,突出強調科學研究的品質與社會貢獻,破除長期存在的重數量輕品質、重論文輕貢獻等頑瘴痼疾。四是要完善社會服務評價,引導高校教師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長,有計劃地參與國家和地方建設,強化教師社會服務的責任,增強高校社會服務的能力,從而提升高校社會服務的實際效能。

夯實公正誠信的評價文化。誠信是高校教師評價最為廣泛的基礎,而單純的行政性評價很難保證教師評價的公開透明和公平公正,難以形成教師評價的誠信制度。因此,要尊重教師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讓教師真正參與評價方案制定和評價實施過程,從而形成相互支援和相互制約的誠信文化。

《光明日報》(2024年05月28日 13版)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