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北郵校長徐坤:深入開展六“破”育人實踐改革 為國家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

2024-05-25 22:28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編者按:2024年5月25日,北京郵電大學在京舉辦“相約北郵 築夢未來”2024年校園開放日暨高招聯合諮詢會。同期舉行記者見面會,北京郵電大學黨委書記續梅,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徐坤,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孫洪祥等出席見面會。徐坤校長在記者見面會上作主題發言,並對學校人才培養情況做詳細介紹。他指出,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未來社會的主要經濟形態和發展引擎,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北郵作為國家數字經濟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有責任、有信心、更有能力,為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持續挺起國家資訊通信産業脊梁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他分享了北郵深入開展的六個“破”育人實踐改革,包括破知識邊界、破院係邊界、破校際邊界、破校企邊界、破校地邊界、破數實邊界。摘編發言內容如下: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能夠與大家在此交流。下面,按照會議安排,我對學校人才培養情況向大家作介紹。

▲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徐坤(北京郵電大學宣傳部供圖)

眾所週知,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未來社會的主要經濟形態和發展引擎。推動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靠創新引領,而創新引領又要靠人才和智力支撐,這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動高校育人模式改革,重點是“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關鍵是“能力提升、價值躍升”。北郵作為國家數字經濟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我們有責任、有信心、更有能力,為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持續挺起國家資訊通信産業脊梁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去年的記者見面會上,我用五個“真”介紹了學校人才培養的理念與思路,同時提出了著力打造與“大通信觀、大網路觀、大數據觀、大安全觀”深度融合的育人體系的實踐構想。一年來,全校上下圍繞“培養什麼樣的拔尖創新人才、怎樣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我們持續推進更具時代特點、未來特徵和北郵特色的一流人才培養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總的來説,就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價值追求,打造面向未來的育人體系,助力學生從“知識存儲型人才”向“能力迭代型人才”轉變,從而更好適應、融入、服務數字經濟發展。為此,我們深入開展了六個“破”育人實踐改革,這裡的“破”是指破學校邊界、促要素協同。具體來説,就是要破知識邊界、破院係邊界、破校際邊界、破校企邊界、破校地邊界、破數實邊界。下面,我分別作簡要介紹。

第一,破知識邊界。堅持“數字化學科做強、學科數字化做特”理念,推進傳統學科與數字化學科交叉融合,持續深化“雁陣式”行業特色院校學科專業體系建設,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基礎持續鞏固。在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方面,學校打造了集合“前沿高新課程、交叉挑戰課程、智課核心課程”為一體的課程體系。圍繞未來資訊、未來空間、未來製造、未來健康等四大方面,啟動打造八大數智化實踐平臺,全面助力學生在通信網路的真實環境中開展科研訓練、實踐鍛鍊和創業歷練,培養學生多學科交叉的知識體系和融通創新的能力素養。

第二,破院係邊界。北郵作為一所具有全通信領域研究能力的高水準研究性大學,資訊科技是我們最鮮明的育人底色。面向國家對勇闖“無人區”的未來人才的需求,我們持續加強貫通ICT領域通識專業能力培養的育人機制建設。當前,我們通過組建未來學院、打造智課工程、開設ICT領域核心知識微課微專業等形式,打破了通信、電子、電腦、網安、人工智慧、積體電路等院係壁壘,全面構建起服務數字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能力矩陣。上述貫通式能力的習得,既是北郵人才培養的競爭力所在,更是經濟社會發展對拔尖創新人才的現實需求所盼。

第三,破校際邊界。學校堅持“錯位匹配、協同發展”的辦學理念,主動打開校門,與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等開展了全面戰略合作。在這裡,我們將工程想像力教育、美育教育、領導力教育、國際交往教育等嵌入課程體系之中,與專業知識學習、設計思維培養、創新實踐鍛鍊協同起來,讓學生既可以感受科技創新的探索活力,又可以體驗人文藝術的多彩魅力,這為我們培養更多理性素質和感性素質相融合的拔尖創新人才,提供了更加包容的政策環境和更加多元的成長選擇。

第四,破校企邊界。北郵作為一所行業特色型高校,我一直強調,學校的發展一定要與行業緊密結合,人才的培養一定要與産業緊密融合。我們堅持將産業要素融入培養方案、核心課程和實踐實訓之中,與中國星網、三大電信運營商等40余家行業頭部企業開展了校企聯合培養,成立了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北郵—華為學院”等校企聯合培養單位,匯聚起國家ICT領域優勢突出、實力雄厚、關聯緊密的産教融合軟硬體資源網路,更好助力學生在接觸企業“真環境”中錘鍊自身“真本領”。

第五,破校地邊界。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北郵立足北京、紮根海淀,離戰略近、離政策近、離産業近、離人才近,這為我們深化開放辦學提供了寶貴機遇,也為學生成長搭建了廣闊舞臺。學校大力實施産學研協同創新行動,面向首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需要,成立了未來通信産業園、6G技術研究院;面向雄安全球創新高地建設需求,成立了雄安空天資訊研究院,等等。一些列創新聯合體的成立,為學生在校、在地開展面向國家重大戰略的科教實踐提供了高水準的載體和高起點的平臺。

第六,破數實邊界。教育數字化是學校當前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也是人才培養變革的關鍵突破點。學校持續加強專業、課程、教材、師資、實踐等教育核心要素的數字化轉型與體系化創新,以學生為中心,人工智慧賦能教學變革、知識學習和管理服務的一體化、貫通式教育數字化生態逐步建立並不斷完善,形成了以“碼上”智慧教學平臺、“郵譜”大模型與知識圖譜雙驅的自適應學習平臺和“郵大師”智慧學伴為代表的數字教育“應用庫”;打造了以網路靶場、數通網路和通信信號測量數字實踐平臺為代表的數字教育“訓練場”,相關成果亮相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並作為教育部首批“人工智慧+高等教育”案例在全國宣傳推廣,學校數字教育示範效應和社會影響持續擴大。

各位媒體朋友!

以上是我對學校“破邊界”育人實踐的簡要介紹,這是我們既堅持守正、又深化創新的改革實踐,也是我們堅定能力導向、價值驅動的育人追求。借此機會,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下學校今年招生政策的幾個亮點。

2024年,學校將面向全國31個省份招生,招生計劃總數為3900人,招生政策較往年保持總體穩定,主要亮點與突破有6個方面:

一是打造全方位人工智慧賦能的育人體系。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學校將面向全體本科新生實施新版培養方案,一方面開展人工智慧通識教育,將人工智慧導論、計算概論、設計思維、領導力與可持續發展等課程設為通識必修課程;另一方面豐富專業課程體系,將人工智慧與前沿交叉技術元素與各專業相結合,打造專業課程新體系,培養學生複合能力。

二是新調整組建了“智慧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原現代郵政學院(自動化學院))。並在該學院新增“機器人工程”本科專業,著力培養科學與工程相結合的交叉學科人才,更好服務國家未來智慧機器人産業發展需要。

三是新增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聯合學士學位培養項目。今年,我校在繼續保持與北京電影學院聯合學士學位培養項目的基礎上,將新增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聯合學士學位培養項目,聯合開展金融科技+會計學、人工智慧+金融科技、電腦科學與技術+會計學三大交叉學科人才培養。

四是學校基於教育部“電腦科學”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和電腦“101”計劃平臺,創新“電腦科學”實驗班選才育才機制,實施本碩博貫通培養。

五是未來學院“元班”招生計劃增至220人,面向全國30個省份招生。

六是瑪麗女王海南學院招生計劃增至200人,較去年增長近35%。

各位媒體朋友!

上個月,學校高標準舉辦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大中銜接研討會,邀請了來自全國23省份的100余家中學的校領導、教務部門負責人齊聚北郵,我們希望能夠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展示北郵,讓更多人才好苗子了解北郵、走進北郵。會上,我用三個“不二之選”介紹了學校面向發展新階段的優勢與底氣。借此機會,我也向大家做具體介紹。

第一,關於“夢想未來”。我一直強調,面向未來,北郵發展最大的“勢”,就是國家網路強國建設的“戰略之勢”,就是電子資訊科技領域的“行業之勢”,就是數字經濟日益蓬勃的“發展之勢”。正所謂,識大勢者成大事。我們相信,北郵這個“勇立潮頭”的事業平臺將是助力更多學子敢於夢想科技未來、數字未來的不二之選。

第二,關於“拼搏未來”。人才培養是一項連接過去、奮鬥當下和面向未來的“接力跑”。今年是北郵建校的第69個年頭。六十余載的求索、耕耘、攀登,北郵既贏得了“資訊黃埔”的社會美譽,更積累了全通信領域人才自主培養的卓越能力。我們相信,北郵這個“厚積薄發”的事業平臺將成為助力更多學子勇於拼搏科技未來、數字未來的不二之選。

第三,關於“引領未來”。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深入推進教育、科技、人才融合是關鍵之舉。北郵積極匯聚各方優勢資源,千方百計為拔尖創新人才成長搭舞臺、建平臺,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的學生能夠在想像未來、感知未來中引領未來。我們相信,北郵這個“資源匯聚”的事業平臺將成為助力更多學子善於引領科技未來、數字未來的不二之選。

各位媒體朋友!

當前,學校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廣泛開展了招生宣傳工作,為考生及家長提供優質便捷的招生諮詢指導服務,也希望各位媒體朋友能夠幫助學校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做好招生宣傳,為進一步提升學校優質生源品質和人才自主培養能力,高品質推進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最後,再次對各媒體單位一直以來給予學校事業發展的關心與支援表示衷心的感謝。祝願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謝謝大家!(完)

【責任編輯:胡俊】
返回頂部